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青岛正全面提速,迈向“先进”。
近日,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起草的《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青政发【2024】11号,以下简称《政策措施》),聚焦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等5方面,以25条有力举措推动青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更新政策“工具箱”,足见青岛塑强城市竞争力、抢占发展先机之迫切。
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竞争的制高点,先进制造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而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在青岛始终处于接续发力、不断进阶的“进行时”。
早在2021年,青岛市即出台《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1.0版本,3年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共拨付市级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57亿元,惠及企业(项目)4000余家;
同时,发布一系列聚焦新兴产业及产业园区的专项政策,在多个关键领域协同发力,助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创新型产业加速起势。
也正是自2021年起,青岛连续三年在信部赛迪顾问发布的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中,稳居第一梯队,位列第七位;不久前最新公布的百强榜中,青岛更是实现了位次前移,跃升至第6位。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达9.4%,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实现近十年来的新突破。这无疑都为青岛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产业体系标下了生动鲜明的注脚。
此番《政策措施》2.0版本接续上新,可谓在“提挡升级”的窗口期加补“助燃剂”。由大而强,向高跃迁,青岛大踏步从“制造力”跨向“智造力”。
01
强企业,“先进”这样炼成
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关键所在,而企业恰是最活跃的科技创新主体,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强制造必先强企业。
此次更新的《政策措施》就支持企业发展量质齐升,在点、线、面三个层面予以真金白银的支持。
保持技术领先,是企业真正的护城河。为鼓励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青岛将按照企业年度设备投资额12%的比例给予奖补,总金额不超过600万元。如果所涉技改项目,关乎基础领域攻关突破或者重点产业关键环节短板,则奖补最高额度可拉升至2000万!
事实上,就在去年,青岛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为城市经济绿色转型与产业结构优化找准了突破口。而据《青岛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今年,青岛将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全覆盖——这对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所有“新技改”必选项中,智能工厂是极为耀眼的存在。下一步,青岛将加速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与制造全过程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智能工厂给予 50 万元一次性奖励。
就“线”上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强制造,不能只靠大企业,青岛中小企业占企业总量的比重已达98.4%。尽管这些企业资金、技术、底子薄,但他们可以聚焦于某个细分领域长期耕耘、并最终拥有话语权,这不失为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理想路径。
去年,青岛新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9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3家。而截至目前,青岛49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中,39家“单项冠军”企业以不足1%的数量创造了25%以上的利润,是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未来,对新认定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青岛将给予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就“面”上看,青岛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和规模将持续壮大,省工业企业升规纳统奖励资金将进一步应用于加大工业企业培育力度。
《政策措施》中还明确,要培育先进产业链群,聚焦先进制造重点产业领域,每年择优选取不超过3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促进机构,每个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从本质上说,这是要发挥领军企业的辐射作用,实现“向广联动”,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02
强产业,创新与先进“合璧”
去年年底,《关于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正式发布。除细化“10+1”重点产业和细分赛道外,青岛再度明确了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逻辑:
科技创新引领,聚焦发展先进制造业。
《政策措施》与“创新引领”的思路一脉相承:
重“平台”——积极建设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并发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引领带动作用,引导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提质升级。
要额外说明的是,为避免同质竞争,每个行业只有一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为止,青岛共有两个“国家级选手”: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与虚拟现实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他们站在青岛乃至全国相关产业升级的最前沿。
以国创中心为例,当前正聚焦家电芯片、泛终端操作系统、数据安全等开展技术突破,已累计突破超过十项,其中4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青岛先进制造最闪耀的标签之一。
重“转化”——打造制造业中试服务体系,培育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所谓“中试”,是把处在试制阶段的新产品转化到生产过程的过渡性试验。而制造业中试,正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
论及科创资源,青岛显然已汇聚起较完备的创新战略“集群”——崂山实验室之外,近年来青岛成功推动了包括京津冀国创中心青岛研究中心、北航青岛研究院、浪潮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内的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的落地实施;与此同时,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9777家,高企总数将超8650家。
这一庞大坚实的创新共同体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必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重“融合”——青岛将加快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企业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转型。青岛市累计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26家,总数位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入选了“国家综合类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如,工业设计就是典型的服务型制造模式,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青岛在橡胶行业布局的首个市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他们以橡胶工业设计领域公共服务为核心功能,整合国内国外、线上线下设计资源,建设成开放共享的研究开发平台,进而协同高效支撑橡胶行业创新发展。
据《政策措施》,青岛将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平台,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分别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03
强赋能,数智融合、场景驱动
还有一些“先进”,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去年年底,在“工赋·青听”重点项目场景对接会上,市工信局发布了2024第三批“工业赋能”“未来城市”场景清单:
“工业赋能”场景主要聚焦于有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制造业企业,涵盖平台化设计、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等9大类别;“未来城市”场景,则主要涵盖青岛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相关信息化项目和信息消费需求,集中体现着青岛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前瞻性思考,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创新方向。
不难发现,青岛供场景、给机会,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新概念、新技术完成落地应用。换言之,加速向“先进”迈进,不仅需要“从0到1”的突破,更要破解技术和应用的“两张皮”,实现“从1到10到100”的跨越,而场景就是青岛助力跃迁的真实“生产力”。
2024年,青岛新发布“工业赋能”“未来城市”场景共1000余个,带动智改数转网联企业1000家。《政策措施》明确,将进一步优化应用场景开放机制,鼓励大中小企业结成应用场景“联合体”,共同推进场景建设。
另一处看不见的“先进”,藏在去年同步更新的成绩表里。
2024年,青岛新增全球“灯塔工厂”2家,累计达到6家,居副省级城市首位。这些智慧工厂是显而易见的“先进”,其背后则是看不见的“算力”。
眼下,除互联网产业外,制造业是全球算力投入的第二大行业。超过500亿台制造设备链接在一起,制造工厂每天收集到的数据就超过14.4亿。这一庞大数据足以说明制造工厂对算力有着极高的要求。截至目前,青岛全市算力总规模超过2700P,为先进制造奠定了扎实的数字化基础。
为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青岛创新出台“算力券”。据《政策措施》,青岛每年将发放总额不超过2000万元的“算力券”,支持企业购买算力服务,降低算力使用门槛,并按照实际支付算力费用不超过20%的比例,给予企业最高100万元补贴。
青岛制造“强起来”的步伐依然坚定向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青岛还在蓄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