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热香江——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金字招牌”闪亮

炙热香江——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金字招牌”闪亮
2025年01月03日 11:25 上海证券报

转自: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黄冰玉 记者 时娜)资金持续流入、牌照申请大增、新基金注册数量稳步增长……2024年,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披露的数据,2023年,香港管理的资产规模在31万亿港元以上,其中约三分之二的资产来自香港以外的投资者。2024年度的总“成绩单”还未发布,但从细项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获资金净流入1258亿港元,已超2023年全年。

  这一年,香港金融界盛事不断。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国际金融论坛全球年会等先后在香港举行,吸引了大批海内外金融界领袖汇聚香江。这些国际会议凸显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带来了海外投资者将继续加码香港的消息。

  这一年,金融机构和人才赴港申请牌照的步伐明显加快。彭博认为,香港私人财富资产管理规模可能在未来六年内接近翻一番,届时香港将超越瑞士,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跨境财富管理中心。

资金流入态势强劲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2024年9月24日,第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36)出炉。香港在经历了连续四期排名落后于新加坡之后,本期超越新加坡排名全球第三,与新加坡的得分差距扩大至2分,并与排名第二的伦敦仅差1分。

  资金流入成为香港重回第三位的关键因素。截至2023年年底,香港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31万亿港元,净资金流入接近3900亿港元,同比大增超过3.4倍。

  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资本继续向香港汇集,且资金流入态势强劲。香港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达948只,管理资产为1.67万亿港元,同比增长29.5%,较年初增长23.7%。去年前三季度,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分别获资金净流入328亿港元、591亿港元、339亿港元,合计净流入1258亿港元,已超2023年870亿港元的全年净流入额。

  在增量资金支撑下,港股市场活跃度较前一年大幅提升。港交所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29日,港股年内日均成交额达1309.28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了24.7%。

  不仅如此,2024年,香港新股市场也活跃起来,集资额重新跻身全球前四。截至去年12月20日,香港交易所共迎来66只新股上市,总集资额达830亿港元。

  “财富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完善的营商环境和制度体系,香港财富管理行业增速迅猛,得益于政策的助推。”银科控股首席经济学家兼金融研究院院长夏春告诉记者。

  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打出政策“组合拳”,强化香港财富管理中心的竞争力。从引入开放式基金型公司(OFC)制度和有限合伙基金(LPF)制度,到引入外地基金迁册来港机制,香港积极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基金落户。

  截至2024年9月30日,当年香港获注册的开放式基金型公司数目同比增长了132.6%。截至2024年10月21日,香港已分别有435家开放式基金型公司和接近千个有限合伙基金注册成立。有超过2700家单一家族办公室,其中超过一半的家族办公室资产规模超过5000万美元。

  为持续深耕这个重要市场,香港特区政府已计划从拓宽基金定义、扩展合资格资产类别以及优化执行安排三方面入手,优化资产及财富管理业的税务优惠。去年10月,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就整体建议发布咨询文件。

  金融机构和人才已加快了赴港申请牌照的步伐。香港证监会的统计显示,香港持牌金融从业人员在去年10月增至创纪录的近4.2万人,在去年第三季度获批的持牌机构中,资产管理9号牌的申请占比高达89%。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当前全球财富管理公司在香港招兵买马已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比如,瑞银集团正策略性地扩大香港的团队,以实现未来三到五年大中华区百万富翁客户管理的资产规模增加一倍,渣打集团也计划未来几年将财富管理业务投资增加一倍,并在香港增聘员工。

互联互通添新动能

  当前,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资产配置正慢慢提高,投资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具有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的天然优势。”南方东英副行政总裁和弦表示。

  在她看来,相较于其他全球资管中心,香港是进入大湾区及内地的“桥头堡”,能担任内地和国际市场的“超级联系人”,是内地对外募资与投资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资金投资内地及其他亚太地区的首选渠道。

  去年,恰逢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10周年。2014年,沪港通启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0年来,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通以及互换通相继开通。

  随着互联互通机制不断深化扩容,在港中资资管机构蓬勃发展,已然成为香港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之一,而内地广阔的市场机遇,正成为香港资管市场规模增长的新动能。

  “总体来看,互联互通的纵深发展与香港资管业务规模的扩大是相辅相成的。”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表示。目前,已落地的三类资管市场互联互通渠道包括互认基金、ETF通及跨境理财通。去年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包括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等,进一步拓展优化沪深港通机制,将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ETF纳入互联互通机制才两周年,却在互联互通中跑出“加速度”。自2022年7月启动以来,互联互通下的ETF交易金额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9月,北向ETF累计成交3560亿元人民币,南向ETF累计成交1.05万亿港元。以2024年第三季度数据来看,北向ETF交易日均成交17.6亿元人民币,是开通当月的89倍;南向ETF交易日均成交25.3亿港元,约为开通当月的12倍。

  博时国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随着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扩容,ETF通有望持续放宽可纳入南向通的产品范围。

  此外,去年“跨境理财通2.0”生效,在投资者准入条件、合格投资产品范围等方面也进一步优化扩容。“自生效以来,南向使用额度迅速从1月底的50亿元增加至最近的约100亿元,这进一步提升了香港的资产管理规模。”谭岳衡表示,未来,跨境理财通在降低跨境理财通投资者准入门槛、试点范围逐步拓展至更多省市等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资管中心机遇涌现

  “国际投资者资产结构正在逐步多元化,越来越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亚洲资产,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将赢得更多青睐。”展望未来,受访人士普遍认为,香港面临诸多新机遇,具有成为国际领先的国际资管中心的潜质。

  谭岳衡表示,香港的资管业务在需求端与资产端都蕴含巨大潜力。

  需求端来看,一方面,境内居民在合规情况下,通过香港市场配置国际化的资产需求稳定快速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推进,企业出海过程中累积的资金也存在大量境外投资需求。

  资产端来看,香港市场的产品愈渐丰富,既有美元、港币计价资产,也包括离岸人民币产品。“相信后续在政策支持和业界努力下,更多元的资产会进入市场。”谭岳衡说。

  挑战与机遇并行,谭岳衡认为,一方面,去年港股整体表现波动,权益市场的活跃度还有提升空间,对于以权益投资为主要投资标的的投资人和国际资产管理机构来说,其他地区可能分流了部分资金;另一方面,目前香港市场主要的增量资管资金还是来源于内地,而香港作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在吸引国际资金方面仍具发展空间。

  “随着越来越多上市公司被纳入沪深港通,很多指数基金会被动跟进投资,也为香港资管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夏春告诉记者,在他看来,香港正在内地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下,重塑其国际资管中心地位,不论是完善互联互通机制,还是积极推动内地潜在优质企业来香港上市,都将为香港资管市场的未来带来助力。

  至岁末,启新篇,开新局。2024年12月20日,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机制迎来了进一步优化,政策的持续优化,让业界对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在新的一年里继续阔步前进充满了期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14 富岭股份 001356 --
  • 01-13 兴福电子 688545 --
  • 01-13 超研股份 301602 --
  • 01-06 惠通科技 301601 11.8
  • 01-06 思看科技 688583 33.4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