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豆包出锅啦!”隆冬时节,位于农安县农安镇的长春米百合食品有限公司的蒸制车间里,一大早就热气腾腾,十多名工人身穿工作服,戴着口罩、手套,紧张有序地忙着捏面团、攥豆馅、包豆包……在娴熟默契的配合下,一盘盘蒸熟的黏豆包被依次放入冷却室,空气里弥漫着传统手工制作黏豆包的独特香甜。
每到冬季,为抵御严寒、获得更多热量,软糯可口的黏豆包便成为东北人餐桌上的“心头好”。“为了能够保留黏豆包的传统口味,从和面、攥豆馅到包制、蒸制要十多道工序,我们使用的都是传统方法。”长春米百合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艳丽介绍,公司自有种植基地种植大黄米、杂豆等原材料,保证黏豆包品质;颗颗饱满的红豆经过反复淘洗、烀制、捶打,制作出香甜可口的豆馅;纯手工包制,具有馅料可口、粗粮饱腹等特点。
起初,刘艳丽家的黏豆包只是在当地小有名气。从通过亲朋好友小范围宣传销售,到老顾客不断回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以传统方式制作的黏豆包。2017年,长春米百合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并注册了“年干粮”品牌。如今,“年干粮”牌黏豆包实现了线上线下双供货,年产量达70吨。
普通的东北黏豆包,为何能“黏”牢市场?“包豆包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其实不然。从发面、揉团到包豆馅,整个过程必须是纯手工制作,而且手劲儿、力道也很有讲究,常吃的客户一口就能吃出来。”刘艳丽介绍,车间里的工人是从周边村镇妇女中挑选的,技术经过老手艺人统一培训,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这让他们生产的黏豆包品质更有保障。
走进包制车间,只见老员工崔福荣动作娴熟,拿面、放入豆馅、压紧攥实、反复转圈,一个圆滚滚的黏豆包就包好了。过去的冬闲如今变成了冬忙。在家门口就近务工,不仅方便了生活,还提高了家庭收入。“现在农活干完了,没事就来包豆包,不仅把手艺学成了,每个月还能收入3000块钱。”崔福荣说。高峰期,这里有60人做黏豆包,手艺变成了收益,对前来务工的村民来说,收获更多的是信心。
黏豆包“包”住了传统技艺,也为农民开辟了增收新路径。关于未来,刘艳丽有自己的打算:扩大产业规模,多样化打造豆包售卖方式,让更多人吃到老味道、老传统的黏豆包。
来源:长春日报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