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 莫开伟
最近,各大媒体反映个人养老金账户开通存在不少乱象:储户在银行办理其他业务时,银行未进行充分的告知或授权就被开通了,导致了“被开户”;银行通过第三方平台活动诱导客户预约开户或给予奖励贴息诱导客户开户;银行操作流程中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储户在不清楚的情况下被预约或开立了个人养老金账户。这些乱象既涉及国有大行,也有股份制商业银行。
尽管少数银行对这些乱象出面作出了及时回应,说出了种种理由,但所陈述的理由还是让公众难以信服;因为出现这些乱象,无论哪种情况,银行都脱不开关系。
原本,个人养老金开户是一个既利好广大民众、又利好银行业务拓展的“又赢”工作,应是银行与民众“良好互动”的最好融合方式:客户通过到银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享受免税优惠服务以及购买到适合自身风险能力的金融投资产品,实现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保值增值,筑牢第三养老支柱,使未来更多民众能享受到更优厚、更有保障的养老金,实现更有尊严和更高幸福指数的养老生活。对于银行来说,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可吸引更多的客户资源,使养老金存款基金数额不断增长,既为银行带来更多的可用“流动资金”,也为银行做大理财金融业务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让银行机构更好地尽到为客户“当家理财”的责任,确保个人养老金账户基金的保值增值,也为银行带来“收益”。
因而,从个人养老金上述意义和作用看,银行应尽心尽力做好,而不是只为了完成一时的开户任务,为开户而搞一锤子买卖,这显然有违个人养老金账户设立的初衷。然而,有利益的地方也必然会存在违规甚至是乱象,因为个人养老金账户已从全国36个试点城市自12月15日起扩围到全国范围内,这让广大银行看到了新的市场竞争希望,都渴望自己在竞争中胜出,拥有更多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数额;加上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唯一性,就更加激发了各类银行角逐的欲望。
于是,就导致了一些银行在竞争中采取了“过激”、“过偏”的行为,助长了短期思维意识:一是把“跑马圈地”方式放在竞争首位,淡忘了监管部门的相关规章约束。个人养老金账户刚刚宣布扩展到全国范围内,这是一个巨大的“蛋糕”,太有吸引力了,每家银行都想分得一块最大的“蛋糕”;于是少数银行机构网点有可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对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五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明确指出金融机构要遵循自愿参加原则、依法依规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等政策要求就不当回事;尤其对违规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等监管要求和禁令,在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利益驱动面前,就显得十分脆弱和可有可无了;一味追求市场份额,把合规管理抛置于脑后,致使出现开户乱象。二是不切实际片面追求开户数量的行为,加大了违规开户的冲动。目前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冲量”业务的灰色产业盛行,导致银行“本质上”还是由于银行指标考核奖励制度不完善导致“重量轻质”,少数银行员工不惜自掏腰包,甚至通过不正当手段“揽客”,这就必然导致了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户”,也导致不少银行机构网点只重开户数量而不重开户之后的账户实际使用率。三是相关监管滞后,导致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的不公平竞争行为。个人养老金账户刚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各地银行积极行动,全面布置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工作,但由于开户监管实施细则缺位以及监管力量跟不上,给银行机构违规开户等现象滋生留下“空当”。
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乱象带来的金融危害较多:一方面,会导致银行更严重的“内卷”,加大了不必要的经营损耗。不仅会导致银行机构在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的市场竞争乱象,更会导致银行机构虽在短期内能帮助员工批量完成任务,但并没有真正提高客户的质量和账户的实际使用率的不良后果;这对商业银行来说,不仅没有带来任何回报,反而被白白“薅羊毛”,既违背了市场公平原则,也必然损害银行长期利益。另一方面,会暴露银行内控管理的“失控”,加大公众对银行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银行员工在未经客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开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不仅违反了职业道德,还可能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知情同意”的原则,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严重侵犯;同时,此举暴露部分银行内部管理漏洞,若员工能够轻易地绕过监管,为客户提供未经同意的服务,也说明银行在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样的后果可能让更多的人对在银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安全性产生诸多担忧。
由此,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重大社会民生工程,银行一定要抱定把好事办得更好的理念,消除一锤子买卖的短期思维,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避免“被开户”乱象把个人养金推广弄成一锅“夹生饭”,积极拓展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的长效路径:
首先,要以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而不是靠一时的“小恩小惠”。银行靠优惠补贴把客户吸引进来之后,重心应放在如何留住用户上,在客户开户之后,应努力做好投资顾问和投资陪伴服务,要基于每个开户的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推荐匹配的金融投资产品,兼顾安全性和收益性;并做好投资者陪伴工作,持续优化参与人持有体验;尤其针对不同老年人群,推荐适合的投资理财产品,并尽量提供收益稳健的金融产品,不断丰富个人养老金融投资产品和投资渠道,努力提升用户的转化率和粘性,使银行服务成为最终吸引客户开户的“核心磁场”。
其次,实施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转变开户理念,保持开户理性。银行应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完善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指标考核体系,不以开户数量论“英雄”,把考核开户使用率放在考核首位,注重客户体验和账户质量;通过优化开户流程、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强客户沟通等方式,提升客户满意度和账户活跃度。同时,弱化市场份额类考核指标,加大缴存金额、缴存户数等“硬指标”的考核力度;通过改变激励机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客户质量和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实际使用率上来,彻底转变银行个人养老金开户的管理理念。
再次,相关部门完善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及时推出个人养老金账户监管实施细则,抽调力量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不正当“揽客”行为予以严惩,对违规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提高违规违法成本,对于违规开户以及其他乱象,发现一起查处严肃查处一起,实施经济的、行政双重处罚,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追求刑事责任,增强监管的威慑力;并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等权益。
最后,营造银行与客户共同监管的氛围,确保开户始终运行在健康轨道上。加大宣传力度,政府及金融机构应多渠道普及个人养老金知识,提高公众知晓率与参与度,并培养公众的金融素养与风险意识,引导理性投资。同时,客户发现“被开户”情况时及时向银行反馈和沟通,核实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基本情况,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需求,决定是否继续缴纳个人养老金或与银行沟通申请注销账户;同时,银行应立即核实客户身份,确保账户安全;对于非本人操作的账户,应及时冻结并通知客户,同时还应加强风险防控措施,如完善客户身份识别机制、加强账户监控等,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独立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曹睿潼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