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长三角又有大动作!
一条“超级通道”即将开通运营,它被业内称为“万金油”线路。
沪苏湖高铁,从开工到试运行仅用了四年多的时间,投资高达380亿元,其设计时速为350公里,11月23日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众所周知,高铁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沪苏湖高铁一旦开通,自然利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其中,最为受益的城市莫过于湖州。
“憋屈”的黑马
湖州,地处浙江省北部,浙苏皖三省交汇处,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常住人口343.9万人。有意思的是,它常被调侃成中国“最憋屈”的城市,自身因太湖而得名,但如今对太湖没有管辖权,只拥有沿岸50米的水域管理权,而太湖则被全部划拨给了江苏。
这里工业经济发达,传统制造业在湖州工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现已形成丝绸、建材、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化工、医药、食品等门类较多的现代工业体系。
这里还被称为“中国木地板之都”、“中国椅业之乡”,2023年其辖区南浔的绿色木业产业集群产值达113.3亿元,木地板产量约占全国的35%;其辖县安吉的绿色家居产业集群是全国最大的座具生产基地,椅业产量占国内市场1/3 、出口量占全国1/2。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传统产业占比较高、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不够等成为发展痛点,湖州意识到了这一点,2023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多元化为方向,以转理念、转产品、转生产、转市场、转管理为路径,创新实施“一业一策”八大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行动,发展质效得以显著提升。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十年湖州纺织行业增加值比重由13.6%降至6.2%,汽车制造行业增加值比重则由1.2%上升至7.2%。
目前,湖州构建了“4210”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生命健康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绿色家居、现代纺织两大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培育打造新型电子元器件、北斗及地理信息、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十大产业集群。
不过,置身于长三角这一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湖州也是压力山大。
面对如此内卷的竞争,湖州的经济总量却仍显不足,排名靠后,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010.3亿元,其在浙江省的排名处于中下游。
要知道,经济总量的差异往往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也影响着城市在区域经济合作和决策中的话语权。这意味着,湖州在争取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可能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而沪苏湖高铁对湖州而言,不仅是一条交通动脉的贯通,更意味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和全方位、深层次的赋能。
事实上,湖州与上海相距仅100多公里,但此前的高铁路线比较“尴尬”,班次少,且耗时2小时。从线路走向来看,湖州需先南行至杭州,再转向东北经嘉兴抵沪,形似“对勾”。因此,湖州成为长三角少数高铁不直达上海的城市,当地人常感叹:“每次去上海,从杭州绕啊绕,高铁竟不如高速快。”
不得不说,这个曾被铁路建设“边缘化”的城市,需要一条直达上海的高铁,这不仅是为了提升交通效率、缩短时空距离,更是为了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升湖州在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地位以及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来看沪苏湖高铁,其沿途设有上海虹桥、上海松江、练塘、苏州南、盛泽、湖州南浔、湖州东、湖州站等8座车站,有望把湖州拉进上海“半小时交通圈”。
湖州有望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实现所有区县高铁站点全覆盖的地级市,升级为长三角新的铁路枢纽,成为浙江省唯一的高铁90分钟内直达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的城市。
沪苏湖高铁线路如同一条纽带,为湖州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市场、更深层合作的大门。
全领域接轨上海
众所周知,便捷的交通条件将提升区域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先进技术和资本的集聚。
随着湖州构建起直通长三角核心的便捷交通圈,深化接沪融杭、联通苏皖,有望重塑湖州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中的发展坐标,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将沿着这条高铁线路加速流动,为湖州的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例如,在产业链方面,沪苏湖高铁将促进湖州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产业协同与融合发展。湖州可以依托自身的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积极对接长三角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吸引更多高端产业和优质项目落户,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今年6月,湖州专门研究制定《抢抓沪苏湖高铁开通机遇 全面接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行动方案(2024—2026年)》,锁定交通共联、产业共链、人才共育、科技共策、文旅共兴、民生共享六个方向,并首次提出“全市域、全领域接轨上海”。
湖州在产业规划上可与上海进一步协同,全面融入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共建产业集群。目前湖州还积极推动八大新兴产业链与上海重点对应产业、特色产业园区建立“一对一”机制。此外,还精准对接上海大商务、大金融、大会展功能,主动提供配套服务。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高铁的开通将极大拓宽湖州的人才引进渠道。湖州可以充分利用高铁带来的交通便利,促进湖州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湖州创新创业,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例如,湖州开辟引才绿色通道,以人才飞地的方式打破区域限制,从传统的“本地筑巢”转变为“邻凤筑巢”模式,从“请”到“引”到“连”,研发在外地,转化在本地,惠智康是湖州人才科创飞地建设的一个典型。近年来,湖州先后在上海、深圳等地建立人才科创飞地,实行“自营+区域委托”运营模式,给予差异化奖补政策。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人才科创飞地16个,入驻企业203家,引进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才265人。
有了人才的助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在创新链方面,沪苏湖高铁线路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合,沿线串联起了上海、苏州、湖州等城市的众多科技创新资源和产业节点成为一条“科创路”,为沪湖两地的合作与发展带来新机遇,利于促进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和资源共享。目前,湖州通过西塞科学谷等平台,吸引全国顶尖人才团队,推动“生态+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助力湖州构建更加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
高铁新城产业规划如何做?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交通优势,进一步推动湖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高铁新城自然就提上日程,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吸引更多高端要素集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按照规划,湖州会按照“三生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的理念进行规划,打造一个具有潜力的新城,吴兴高铁新城以湖州高铁东站为核心,规划范围涵盖周边15平方公里的区域,重点瞄准了商业商贸、科技研发和生态休闲产业。
做高铁新城的产业规划不能拍脑袋,而是需要结合市场需求、资源禀赋、主导产业、空间布局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前瞻认为,做好产业规划需要分以下几步走:明确产业发展定位、确定产业发展目标、细分产业发展思路、产业导入与招商策略以及行动计划与实施路径,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从而确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既要考虑短期内的经济增长,也要注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前瞻产业研究院作为更懂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拥有26年产业研究与规划咨询服务经验,首创“产业研究+大数据+技术洞察+招商资源前置”整体规划解决方案,曾针对华中某市高铁新城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
具体来看,前瞻产业研究院首先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即为了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进而提升其城市能级、竞争力和吸引力,尤其是补齐城区现代服务业的短板,目标是力求将该地打造成为城市建设的新标杆、招商引资的新洼地以及集聚人才的新家园。前瞻凭借其在产业研究领域的深厚底蕴,通过精准的功能布局与定位,为其划分了六大核心功能区域,精心规划“一核、两轴、三片、五组团”的空间布局,旨在打造其产业创新高地、产城融合示范区及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
整体来说,高铁新城的产业定位与规划显得尤为关键。它不仅关乎新城自身的崛起与发展,更是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前瞻产业研究院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潜力,精准定位产业方向,科学布局产业结构,将高铁新城勾勒成一座具有鲜明特色和强大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高地,引领区域经济迈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4-2029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参考资料:
【1】《搭乘沪苏湖高铁,湖州飞奔向上海,“一家亲”变“同城化”》,文汇报
【2】《沪苏湖高铁:蜿蜒玉带串江南》,西安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