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原证券研究所)
区域种业龙头:公司拥有“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产业体系,是农业部首批32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之一,是我国商品种子前20强企业。2022年登陆北交所,成为河南省首家上市的种业企业;公司主推品种秋乐368、郑单958、豫花22分别入选玉米和花生“全国推广面积前10大品种”。2024年11月公司入选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企雁阵企业名单。河南省农科院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能够为公司发展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支撑。公司第一大股东是“河南种业集团”,目前公司是河南种业集团控制下唯一一家农作物种子企业。
我国迎来生物育种元年,行业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2024年随着玉米价格下行,饲料用玉米消费明显增长。根据农业农村部预测,2024年饲用消费回暖、工业消费增长,预计全年玉米消费总量可创历史新高,有望对新季玉米价格形成有效拉动。2024年是我国生物育种元年,行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相关上市公司有望受益于行业集中度和利润率的双重提升。另外,河南积极响应中央号召,通过多个种业产业发展政策及配套措施,推动省内种企做大做强。
公司研发实力突出。公司在新疆、甘肃、海南、河南拥有多个制种基地,成立秋乐科学研究院,建设生物育种实验室、种质资源库、新品种选育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公司创办人张新友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培育豫花22、豫花9326、远杂9102等多个重要花生品种,先后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1003.74万元,同比+47%。
投资建议:考虑到行业变化情况和公司的成长性,预计2024-2026年公司可实现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79/98百万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43.76/27.20/21.71倍。根据种业可比上市公司2025年平均市盈率情况,公司仍处于合理估值区间,考虑到公司的区域优势和科研实力,未来仍有估值扩张空间,维持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农产品价格波动、研发推广不及预期、自然灾害事件等。
1. 公司概况:区域种业龙头
1.1. 公司基本情况及发展历程介绍
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注册资本1.65亿元,是集玉米、小麦、花生等农作物种子的育种、扩繁、加工、推广、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生物育种创新企业。公司拥有完备的“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是农业部首批32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之一,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从销售规模来看,是我国商品种子前20强企业。2022年12月7日,公司正式登陆北交所,成为河南省首家上市的种业企业。2024年11月,公司入选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企雁阵企业名单,未来有望受到相关部门的精准扶优和项目支持。
公司围绕玉米产业、小麦产业、油料作物“三大产业”,优化构建研发、供应链、营销“三大体系”,发展搭建种业科技链、农技服务链、种粮产业链“三大模式”。探索“种业+”模式,延长产业发展链条,完善产业体系,助力提质增产、提高服务效能,以技术与服务推动粮食产业链的发展,不断强化种业的引领地位。
公司商品种子的销售以渠道经销商为主,兼有直供、直销、直播带货等通道。公司每年与经销商客户签订《经销合同》,并制定各品种的销售政策,约定经销品种、经销区域、经销期限、结算方式、运费承担、退货政策等条款。
公司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在县、乡、村各级市场设立近万个直销点。公司组建了包括玉米、小麦、花生等油料作物在内的五大营销中心、12个营销大区,分别组建了3支玉米团队、2支小麦团队、2支花生团队,销售网络遍及全国。
1.2. 公司实控人为河南省农科院
公司实控人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是由河南种业集团(控股股东)、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河南生物育种中心、河南农投产业公司、河南农业开发公司为前五大股东,及省内20多家有实力的农业科研单位、公司核心管理层等共同持股的。截至2024年三季度,公司共有5家全资子公司和2家参股子公司。
河南省农科院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能够为公司发展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支撑。公司第一大股东“河南种业集团”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成立的省管国有骨干企业,在原河南农业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基础上更名组建,业务涵盖农作物种子、畜禽良种、林果花卉种苗、水产种苗等板块。目前,公司是河南种业集团控制下的唯一一家农作物种子企业。
公司第二大股东——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是由中国财政部会同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发起设立,是中国国内第一支具有政府背景、市场化运作的种业基金。该基金重点支持具有育种能力、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1.3. 公司业绩短期承压
受到行业景气度提升等因素影响,2020-2023年,公司业绩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总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28%,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68%。2024年初以来,玉米种子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玉米价格震荡下行,公司玉米种子退货较多,导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3亿元,同比下降28.63%;归母净利润921.55万元,同比下降48.8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505.06万元,同比由盈转亏。其中,2024Q3营收1.12亿元,同比下降6.51%;归母净利润1348.36万元,同比增长23.69%,环比扭亏为盈;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73.50万元,同比下降21.29%。
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呈现出逐步提升的趋势,但是受到周期变化影响而波动。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20.28%,同比下降4.93个百分点;净利率5.64%,同比下降2.23个百分点。分产品来看,玉米、花生种子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上半年:1)玉米种子销售收入1214.07万元,同比-82.07%;毛利率12.38%,同比-25.76pcts。2)花生种子收入3436.1万元,同比-11.08%;毛利率18.18%,同比+3.13pcts。3)小麦种子收入251.17万元,毛利率20.68%。受到行业低迷的影响,公司玉米种子需求较弱,叠加产品迭代,导致收入大幅下滑。
2. 行业分析
2.1. 玉米价格震荡下行,2025年消费需求有望增长
我国玉米供应端主要受国内自身产量、国际进口情况以及替代品竞争等影响。
近年来,受到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和单产水平提升等因素影响,我国玉米供应量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粮食产量数据,2024年我国玉米实现创纪录增收,产量达2.95亿吨(约5898.3亿斤),同比增长2.1%。2024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4473.33万公顷(约6.71亿亩),同比增长1.2%,创下了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值。
2024年中国玉米进口量同比大幅减少,但是进口量在整体供应中占比相对较低。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1-11月,中国玉米进口量为1332万吨,同比下降约39.95%。其中,11月当月玉米进口量为30万吨,环比增长20%,同比下降91.64%。
整体来看,在产量持续增长的推动下,2024年我国玉米供应仍较为宽松。
2024年初以来玉米价格震荡下行。受到全球玉米丰产预期施压,基层粮源不断释放叠加进口谷物补给,玉米市场供应宽松,而下游用粮企业维持低库存轮动补库,市场阶段性供大于求,玉米价格接连下挫,跌至近年来低位。根据钢联数据统计,截至12月19日,全国玉米周均价2111元/吨,较上周下跌12元/吨,同比下跌约17%。
2024年玉米价格下行,进一步减弱了农民种植意愿,导致玉米种子需求减少。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数据显示和预测,2024年预计杂交玉米种子供大于求。其中,预计新产种子17.5亿公斤,库存2.9亿公斤,总供应量约20.4亿公斤,总需求量约12.2亿公斤,总体来看市场明显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
从需求端来看,2015年以来,我国玉米总消费量逐年增长,2023年达到2.78亿吨。其中,饲料消费1.88亿吨,工业消费6800万吨。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10月,全国样本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中玉米用量占比为39.3%,同比增长11.3个百分点;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为12.6%,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随着玉米价格的下行,饲料用玉米消费明显增长。根据农业农村部预测,2024年饲用消费回暖、工业消费增长,预计全年玉米消费总量可达到2.95亿吨,创历史新高,有望对新季玉米价格形成有效拉动。
2.2. 国内种业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
整体来看,我国种业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并于2023年首次突破1500亿元,达到1563亿元,同比增长约17%,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其中,四大作物占比合计超过60%,包括玉米30%,水稻15%,小麦15%,大豆4%。
从竞争格局来看,我国种业市场种企较多,面临科研力量较弱和行业集中度较低的问题。
2024年10月,全国种子双交会发布我国种业企业发展情况,2023年持证种企9841家,其中正常生产经营企业8721家种企;总资产超10亿元的有40家,占比仅0.4%;75%种企年营收低于1000万元;全国种企科研总投入76亿元,44%的种企完全没有研发投入,研发投入超过300万元的种业企业有286家,占比仅3.3%。2024年前三季度,上市种企中仅有农发种业、隆平高科、荃银高科、丰乐种业营收超过10亿元。我国种企育种研发水平与国际种业巨头相比普遍落后,研发投入强度不足,研究与商业化相分离,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
2021年我国种子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前五的公司分别为先正达集团、隆平高科、北大荒垦丰种业、江苏大华种业和登海种业,占比分别为6%/5%/3%/2%/2%,CR5仅为18%。国际种企巨头仅10家左右,占据了全球超过50%市场份额,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种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2.3. 2024年是我国生物育种商业化元年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国际上“一个基因一个产业”的“育种4.0”时代已经到来。传统种业已经发展成为智慧育种,是集成“常规育种+现代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作物定向改良的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以及智慧育种等生物育种技术已成为全球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和争抢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发展。
当前,在我国生物育种产业的战略地位、政策力度、体制机制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种业作为农业的“芯片”,生物育种产业被提高到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
2021年12月,新《种子法》修订和实施,同时《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颁布,为我国种业科技自强自主、种源自主可控,实现种业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并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2021年,国家开始启动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工作,在科研试验田开展。次年,试点范围扩展到内蒙古、云南的农户大田。2023年,试点范围进一步又扩展到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5个省份20个县,并在甘肃开展制种。
2023年底,农业农村部批准发放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26家企业获得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2024年3月,农业农村部再次通过2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3个转基因大豆品种初审。通过初审的转基因品种涉及上市公司包括大北农、隆平高科、丰乐种业、登海种业、荃银高科、万向德农、垦丰种业等多家上市种企。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转基因品种在获得生物安全证书后,需通过品种审定获得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可以进入商业化生产应用,但是仍限于指定区域进行。未来,预计我国转基因玉米、大豆的品种审定将进入常态化运行,更多种企有望获得相关品种审定。
目前,转基因农作物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实现种植销售,其在抗虫耐除草剂、提升单产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自我国进行转基因玉米、大豆试点种植以来,试点面积从2021年的200亩扩大至2023年的400万亩,预计2024年有望达到1000万亩。此次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获批更是打通了我国生物育种商业化应用的最后一步,为种企面向市场销售转基因种子扫除了最后一个障碍。预计未来我国转基因玉米、大豆种植面积将持续稳步增长。
2.4. 河南省加快建设种业强省
河南省种业整体呈现出产业化水平较低,种企规模小而散的局面。截至2023年底,河南省持证农作物种业企业875家,占全国8.89%,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但没有一家企业进入全国十强。其中,全省有11家种业企业进入国家种业阵型企业行列,总数居全国第4位;持育繁推一体化A证企业10家,全省年销售收入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秋乐种业在北交所上市,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从产业化规模水平来看,河南省较山东、江苏、安徽等周边省份仍有较大差距。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河南作为粮食大省和制种大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结合自身优势,通过一系列种业产业发展政策及配套措施,推动省内种企做大做强,为种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种业强省,全力打造国家种业战略科技力量。
2019年,河南省农科院(秋乐种业实控人)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金融资本、知识产权机构共同组建“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总投资超过10亿元,实行企业化管理,包括科技创新、知识产权运营与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与交流合作和产业互联网四大板块,致力于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打造全球生物育种创新引领的新高地。
2021年9月,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为基础,整合全省种业科技资源和力量,河南省成立了神农种业实验室,秋乐种业是参建单位之一。2022年初,河南省推出《关于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省的若干意见》,对种业发展做出重要部署,明确要实施种业企业扶优行动,建立重点企业精准帮扶上市,加大企业上市推进步伐,打造种业振兴的骨干力量和领军企业,加快形成种业发展新格局。
2022年8月,河南省财政厅发起设立省内首只种业发展基金(河南现代种业发展基金),该基金一期财政出资部分2.5亿元,共分三期进行,预计总规模将达到30亿元。为了加快河南省现代化种业发展,相关部门从政策、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致力于打造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球一流种业基地,把粮食“芯片”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肩负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2023年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中原农谷”种业基地的意见》,此次文件延续之前《“中原农谷”建设方案》的政策思路,对于河南省种业的高质量发展明确阶段性目标要求:2025年之前,引育种业领域领军人才20人以上,引进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种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到2030年,引育种业领军人才30人以上,引进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8家以上,其中至少2家进入全国种业十强,种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到2035年,建成贯通种业领域基础研究、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孵化培育的全链条产业体系,打造千亿级种业产业集群。
2024年5月,《河南省中原农谷发展促进条例》经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实施,提出建设一批区域研发总部或国际合作平台,打造种业企业总部基地;支持入驻中原农谷种业企业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推动设立政企联合科技研发基金,引导、带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种业创新领域,形成多方参与的种业创新机制。
长期以来,河南是中国粮食的重要生产基地,种子市场规模全国第一,但是河南省种业面临产业化水平较低,种企规模小而散的发展局面。河南省种业在产业化的道路上仍有较大发展和提升的空间,依托种植业大省的优势,河南省加速向种业强省转型,省内种企有望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3. 公司业务分析
3.1. 玉米:公司布局多个明显产品
公司玉米种主要包括秋乐368玉米种、秋乐618玉米种、豫研1501玉米种、郑单958玉米种等。“秋乐368”成为国家级“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以其抗病、抗倒、高产优质的特点,成为黄淮海地区双国审玉米品种,田间表现十分优秀。
2021年,公司玉米种子销售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20%,毛利率提升2.06个百分点。其中,秋乐368/郑单958/秋乐618占比分别为41.08%/17.18%/15.29%;从盈利水平看,秋乐368、秋乐618毛利率明显高于其他玉米种,分别达到49.34%、47.40%。
另外,公司储备玉米种子品种包括秋乐999、991、秋乐666、秋乐185、金娃娃119等;合作品种云瑞408、吉农玉1669、开玉6号、玺旺128、郑单819、安丰192等;拟报审品种包括秋乐58、68等。这些品种从类型方面有大穗的、中大穗的、及耐密小穗型等,从抗性方面有高抗锈病的、高抗青枯病、及高抗大小斑病等,从产量方面有耐密高产型、稀植大穗型等。
公司杂交玉米种子的制种主要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肃省是我国玉米种子最主要制种基地,玉米种子的制种面积占我国玉米种子的制种面积的50%以上。公司玉米种子的制种采取代繁模式,代繁模式也是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主要制种方式。代繁模式即公司与村委、合作社或种植大户等制种单位(或农户)签订种子生产合同,在制种开始前预付制种费用,以锁定种植面积。
其后,公司向制种单位(或农户)提供合格的亲本种子,制种单位(或农户)根据公司的种子生产技术操作流程及公司技术人员的生产技术指导组织生产,公司对制种过程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制种完成后,公司回收全部玉米毛种,并与制种单位(或农户)进行结算。公司在张掖市回收的玉米毛种,在甘肃秋乐进行粗加工后运输至公司加工中心进行精细加工,经过降水、脱粒、籽粒再降水、除尘、风选、比重选、色选、预分级、精选、分级、包衣、计量包装等一系列加工程序后,包装成袋对外销售。
整体来看,公司玉米种销售收入呈现出增长的趋势,2014-2023年公司玉米种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9%;盈利水平也持续改善,2023年公司玉米种毛利率由2017年的22.94%提升至40.13%。
公司已筹备布局转基因品种研究多年,与大北农、杭州瑞丰、先正达等性状公司均有合作。公司主推品种秋乐368已完成国家转基因黄淮海夏玉米组生产试验,有望于2025年通过品种审定;2个玉米品种目前已完成转基因相关性状转化,并参加国家转基因试验;另外还有14个玉米品种处在转基因相关性状不同转化阶段。
3.2. 小麦:近年来销售规模和利润率稳步增长
公司小麦品种主要包括百农307和秋乐168。其中,百农307入选“河南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通过河南省审定,安徽、陕西、江苏引种,2020年以来成为黄淮海南片区主栽小麦品种之一。
2019-2021年,公司小麦品种“百农307”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占比大幅提升。2021年,百农307销售收入为4777万元,同比增长102%,毛利率为18.88%,同比提升2.88个百分点。
公司小麦种销售收入整体增长,盈利水平持续提升。2014-2023年公司小麦种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38%;2023年毛利率为19.96%,同比提升3.05个百分点。受到小麦作物种植特性的影响,导致上半年公司小麦种收入偏低,通常下半年才是小麦种子销售旺季,全年销售收入才能够客观反映出公司小麦种的销售情况。
根据公司公告,小麦种子、花生种子等的制种则由种子供应商安排的制种单位(或农户)进行。公司提前向种子供应商下达意向订单并提供繁种规程,制种期间,公司跟踪种植情况,制种完成后,公司向种子供应商采购毛种或成品。不同产品的经营模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系我国销售的玉米种子基本为杂交种,杂交种在播种收获后无法自留种再次用于扩繁;而我国销售的小麦、花生种子基本为自交种,自交种在播种收获后可以自留种再次用于扩繁。
3.3. 花生:豫花22号入选“全国推广面积前10大品种”
公司花生品种主要包括远杂9102和豫花22号。其中,2022年豫花22号入选花生“全国推广面积前10大品种”。
公司花生种子销售收入和盈利水平整体趋于稳定,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3436万元,同比下降11.08%;毛利率18.18%,同比提升3.13个百分点。
3.4. 研发创新实力突出
在研发创新方面,秋乐长期维持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在新疆、甘肃、海南、河南拥有多个制种基地,已经成立秋乐科学研究院,建设了生物育种实验室、种质资源库、新品种选育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种子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公司创办人张新友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培育了豫花22、豫花9326、远杂9102等多个重要花生品种,先后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统计,公司的主推品种秋乐368、郑单958、豫花22分别入选玉米和花生“全国推广面积前10大品种”。
公司凭借自主掌握的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的高效小麦育种技术、优质高产高效种子繁育技术、“满天星”优化种植技术、隔离区创新设置技术、错期种植优化技术、种子综合加工技术等核心技术及在植物新品种研发、高产高效栽培等领域积累的丰富的专业经验和种质资源,自主培育了秋乐368玉米种、秋乐618玉米种、豫研1501玉米种等一批优质植物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显著、创新卓有成效。2023年4月,公司玉米品种秋乐368、百玉9337,小麦品种百农307,花生品种豫花22被列为河南省“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
根据公司公告,目前公司自主研发项目有8个,包括高产多抗小麦、高淀粉玉米、高油酸花生等项目的研发;另外还有11个合作研发项目。未来这些研发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品质,扩大公司产品数量,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3.5. 可比公司分析
根据可比公司研发投入,2024年前三季度,隆平高科、登海种业、秋乐种业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持续提升。受到玉米价格下跌,行业景气度低迷影响,上市种企2024年三季度的预收账款同比增速不同程度下降。根据历史经验,三季度预收款增速通常与下一销售季的收入增速维持一致。
公司拥有完整的研发体系和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对玉米种子、小麦种子、花生种子等农作物种子的研发与改良,以创新驱动业务发展。2024年前三季度,秋乐种业研发费用1003.7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6.14%,同比增长47.18%。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且公司募投项目生物育种研发能力提升项目购置的实验设备已投入使用。作为一家高科技种业公司,较高的研发投入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有助于维持行业领先地位。
从盈利水平来看,2018-2023年,秋乐毛利率水平稳定,维持在30%-36%之间波动;受玉米种植行业景气度下行影响,2024年前三季度可比公司销售毛利率均不同程度下降。在负债率方面,秋乐、登海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秋乐资产负债率为41.46%,较2023年末增加12.57个百分点。
4. 盈利预测+投资建议
4.1. 盈利假设
花生:假设2024年全年花生种子销售收入同比增速维持上半年水平,2025年、2026年同比增速均为10%;2024年全年毛利率维持在上半年盈利水平,2025年、2026年毛利率取2022-2024年的平均值。
玉米:假设2024年玉米种收入同比下降30%,2025年、2026年同比增速分别为20%、15%;受退货影响,2024年玉米种毛利率明显下滑,2025年、2026年逐步恢复至40%左右的历史正常水平。
小麦:自2019年以来,公司小麦种收入逐年增长,且盈利水平明显提升。假设2024-2026年小麦种延续增长趋势,同比增速分别为20%/15%/10%;毛利率小幅提升至21%-22.7%左右。
4.2. 投资建议
考虑到行业变化情况和公司的成长性,基于上述假设,预计2024-2026年公司可实现营收447/523/589百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79/98百万元,EPS分别为0.30/0.48/0.60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43.76/27.20/21.71倍。
根据种业可比上市公司2025年平均市盈率情况,公司仍处于合理估值区间,考虑到公司的区域优势和科研实力,未来仍有估值扩张空间,维持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近年来行业法规和配套政策密集出台,生物育种商业化政策逐步落地。2024年是我国生物育种元年,相关上市公司有望受益于行业集中度和利润率的双重提升。公司是河南种业集团整合农作物种业企业的唯一平台,有望通过组建河南种业集团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化与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和神农种业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合作,不断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持续提升育种技术创新能力和突破性品种研发水平,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未来,公司将继续以种业为主体,以玉米种业为龙头,对具有资源优势特别是品种资源优势、区域销售优势的种子企业进行并购重组。扩大北方和西南春玉米市场;拓展黄淮北片和西北春小麦业务。打造三大作物加油料作物的综合性多元化的作物种业公司,占据行业领先地位。河南种业集团在充分发挥财政、金融、资源、平台等优势的同时,也会根据公司发展需要,持续向公司注入资源、资金,推动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
5. 风险提示
玉米、小麦等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玉米种、小麦种是公司主营产品,下游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将对公司产品需求产生影响。
新品种研发与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种企面临较为激烈的行业竞争,需要较强的研发实力和稳定的产品品质才能够从行业种脱颖而出。
我国生物育种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自然灾害事件发生的风险。
证券分析师承诺: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分析师执业资格,本人任职符合监管机构相关合规要求。本人基于认真审慎的职业态度、专业严谨的研究方法与分析逻辑,独立、客观的制作本报告。本报告准确的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对报告内容和观点负责,保证报告信息来源合法合规。
重要声明: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