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群体的庞大基数和新一代老年人口的增加,为银发经济带来了新的消费空间。其中,医疗健康领域中尤其以医疗器械、智慧医疗、保健食品等领域值得长期关注。
薛宇/文
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银发经济更加受到重视,进一步加快发展银发经济对于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中国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必将催生新领域和新赛道。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22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0%,其中高收入经济体、中高收入经济体分别为19%、12%。中国老龄化排名为第74名,2022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72%,高于全球10%的平均水平。根据新生人口数据,中国建国以来经历了三次婴儿潮,其中1962-1975年是三次婴儿潮中新生人口最多的时间段,这部分人口对应到2022年为47-60岁,是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分布中数量最多的人群,逐步从2027年开始步入65岁老龄阶段。
在出生人口减少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双重作用下,人口出现负增长,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银发经济市场空间巨大。银发经济涉及老年群体的衣、食、住、行、医等方面,其中,医疗相关领域潜力巨大。2022年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2460元,占比消费支出9.18%,相比2013年增加1548元,占比提升2.28个百分点,2013-2023年年均增速10.43%,是所有消费支出细分类型里增长最快的一类。
2024年1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其中包含优化老年健康服务、完善养老照护服务、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以及发展抗衰老产业等与医药行业联系较为紧密的举措。其中,医疗器械、智慧医疗、保健食品等领域蕴藏银发经济新机遇。
医疗器械需求旺盛
全球老龄化、慢性病增加和医疗支出增长驱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扩大,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速了市场扩张。据灼识咨询测算,2021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达到4800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增至8480亿美元,2021-2030年年复合增速为6.4%。尽管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起步较晚,但基于国民收入水平日升、政策扶持、人口老龄化、技术快速发展等因素,市场发展更为迅速,并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达9090亿元,2015-2021年CAGR为19.5%,预计2030年有望增至近2.5万亿元,2021-2030年CAGR为11.9%。
老龄化趋势为医疗器械带来了持续增长的需求。部分老年病如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在高年龄段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中低年龄段人群。随着国内人群结构老龄化趋势逐步明显,临床治疗相关疾病的手术及相关医疗器械需求也将保持增长。
国金证券指出,高值耗材方面骨科、心血管、血液净化、眼科等领域有着广泛机会。不少企业正在积极布局创新产品,如3D打印的关节类植入产品、髋膝关节手术机器人等,以满足老年患者个性化治疗的需求。在心血管领域,与高血压相关的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产品也成为了企业的研发重点。
康复器械潜力巨大
康复医学也是直接受益。康复医疗器械按不同用途可分为康复评定设备、康复训练设备以及康复理疗设备。随着中国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生活自理能力缺失的失能老人群体持续扩大,日常专业康复的需求量大且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因为交通、工伤事故致残的伤残者,每年增量也达100多万,其中大部分都存在康复需求。截至2018年,全国仍至少有约7000多万残疾人口尚未享受到基本康复服务。
目前康复医疗介入率较低,市场潜力巨大。由于康复医学在中国起步较晚,国内康复医学理念尚未完全普及,国民康复意识和对康复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2021年,国内骨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早期康复介入率分别为13.2%、18.9%、29.25%,根据毕马威统计,2017年美国康复医疗总收入是中国的2.35倍,人均康复医疗花费是中国的9.82倍,究其原因是中国缺乏与手术匹配的康复体系,中国康复医疗市场仍有极大提升空间。
而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统计,2011-2021年,中国康复医院数量从301家提升至810家,年复合增长率为10.41%,其中私立康复医院占比87.62%,年复合增长率为15.02%,超越康复医院整体增速。同期中国康复医学科床位数从8.37万张提升至32.77万张,年复合增长率为14.61%。据华安证券,2021年,每千人康复床位数上升至0.23张,以《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中2030年每千人0.5张康复床位为目标进行估算,仍有37.86万张的缺口。
与综合医院相比,由于康复医院单床投入较低、对医生依赖程度较低、医疗风险较小、社会资本进入更易实现预期的投资回报,相对较高的毛利率带动康复医院万元以上设备数量与总价的增加。2011-2021年,中国康复医院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从7.32亿元提升至88.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28%。
中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22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50.3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9%,根据东北证券,预计2026年中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941.5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5.9%。
目前国家及地方出台了多项政策全方位推动康复医疗服务发展布局,此外,各省市“十四五”健康规划中都从不同方面提出支持康复医疗发展的要求。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病患者数量增加、康复医疗临床早期介入率考核及下游康复规划政策打开康复器械配置需求,康复医疗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
华安证券指出,中国康复医疗行业处于“跑马圈地”阶段。从竞争格局看,国内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普通康复医疗器械技术壁垒较低、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但细分需求与产品种类多,行业相对分散。2018年翔宇医疗(688626.SH)、普门科技(688389.SH)、伟思医疗(688580.SH)、诚益通(300430.SZ)的康复医疗器械板块总营收仅占中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的3.77%。未来康复医疗器械会向物联网、医联体、中医现代化、模块化与集成化方向升级,带动康复医疗器械治疗水平的提高。同时康复医疗器械可使用周期较长,先进入企业较易形成渠道壁垒,形成强者恒强、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趋势。
目前,翔宇医疗已研发并生产出多款智能型设备,如平衡功能训练及评估系统、智能三维综合训练平台、手功能综合康复训练平台、智能下肢反馈康复训练系统、智能红外光灸疗仪等,包括可用于多人同时进行康复训练以及情景互动型设备,在提高使用者感官感受的同时,提升治疗效果。伟思医疗的二代经颅磁刺激仪(康复专用)可为神经康复提供无创神经调控治疗手段,针对三级医院康复科已推出“康复环”整体解决方案;运动康复机器人第一代产品已全部完成取证流程,初步形成了覆盖人体上下肢的全周期康复评估和训练的运动康复机器人产品矩阵。三星医疗(601567.SH)通过自建、并购等方式加快康复医院全国布局,2023年与中国康复医学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康复医学院平台,在学科建设、医疗质量、人才培养、数字化建设等方面提升影响力。
鱼跃医疗(002223.SZ)作为一家平台型家用器械龙头,旗下产品涉及血压监测、体温监测、中医设备、手术器械等业务领域,聚焦呼吸与制氧、血糖及POCT、消毒感控三大核心赛道,此外还有康复及临床器械产品。以公司主要产品呼吸机为例,公司的呼吸机主要分为正压呼吸机和双水平正压呼吸机,适用于打鼾憋气、阻塞性呼吸暂停等人群。由于中国COPD及OSA患者数量庞大,诊断率低,治疗渗透率提升空间大。2020年,中国共有约2亿OSA(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及1亿COPD(慢阻肺)患者,人数众多,但诊断率大幅低于发达国家,其中OSA患者仅有不足1%的诊断率,因此治疗市场未来的渗透潜力广阔。家用无创呼吸机是治疗OSA和COPD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2019年全球及中国的市场规模分别为33.4亿美元和15.3亿元。从竞争格局来看,仍以外资为主,但在2020年疫情发生后,以鱼跃医疗、怡和嘉业(301367.SZ)为代表的国产头部厂家的份额大幅提升,其中鱼跃医疗按销售额口径计的份额从2019年的4.6%增长至2020年的7.3%,鱼跃医疗最新产品第三代呼吸机已于2023年获批。
智慧医疗为新兴领域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在医疗领域产生了新的机会。
国金证券认为,在研发趋势上,智能化、便携化和多功能集成化成为家用医疗器械的重要发展方向。智能化使得家属和医生能够实时监测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为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支持。便携化则适应了家用场景下对医疗器械轻量化的需求,使得基层医生能够更方便地对患者进行走访和治疗。而多功能集成化则提高了检测效率,使得老年患者能够依靠单一设备实现多种检测指标的收集。
2022年3月,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发布《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当年共发出32张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三类证,2023年增长50%至48款,累计已有122款。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医疗领域数字化建设和智慧医疗建设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着力推动医疗领域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扎实推进医保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以手术机器人为例。相较于开放性手术,微创术式具有创口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近年手术量提升,2021年中国微创手术数量已达1860万台,微创手术渗透率亦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仍较美国存巨大差距:2019年中国为38.1%,美国80.1%。然而微创手术仍有一定缺点:使用器械自由度较少、二维图像存在失真且难以校正、工作量较大且需要手术助手及其他手术团队成员提供支援,无法避免手术时手抖等问题。而机器人辅助手术可有效克服上述缺点,进一步推进微创手术的发展,可提供高精准度的手术区域高解析度三维图像与放大镜功能,通过软件及算法去除震颤,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减少外科医生疲劳,且精密手术工具造成的切口小,受到外科医生及患者认可。
另外,智能化的医疗设备网络开始建立。根据银河证券,随着政策不断加持及前沿科技赋能,各地政府持续加大当地智慧医疗建设方面的投入,中国智慧医疗建设迎来飞速发展时期。医疗物联网应用场景广泛,例如临床试剂和药品管理、手术室清洁度管理、医疗设备管理、移动查房、患者定位等,并持续拓展,医疗器械设备实现互联及数据共享为实现医疗物联网及智慧医疗的必要前提。
例如,迈瑞医疗(300760.SZ)打造瑞智联、瑞智检、瑞影云系统,并组成智慧医院全院解决方案,其中瑞智联推出重症、围术期、急诊、心脏科、普护等多场景解决方案,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提升科室运营效率。瑞智检与检验流程深度融合,与SPD、LIS等第三方系统互联;瑞影云通过连接影像设备和用户云端生态应用平台,提供可供用户自主创建和运营的云社区及多种云端应用,打造立体交互沟通媒介。
此外,远程诊疗可以扩大医疗服务半径,或将快速普及。银河证券认为,远程诊疗模式在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方面作用凸显,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偏远或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时能减轻城市医疗资源压力。在出行不便的老龄群体持续扩大、患者需求趋于多元、政策鼓励资金导入等背景下,远程诊疗为符合未来医疗需求导向的高效服务模式。目前华大智造已经布局远程化、便携化超声系统。其研发的远程超声机器人是全球首款实现专业医生直接远程操控超声探头,即可对病人实施远程诊断的超声设备,医生端为超声显示系统和控制系统,病人端为超声影像系统和六自由度机械臂,通过网络通讯信号来实现实时视频语语音沟通,能够克服传统超声诊疗方式的局限,克服时空障碍,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现状。
保健食品稳健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中老年群体普遍存在饮食不均衡的问题,意味着多数中老年人无法从日常饮食中获取足量必需的营养素。补充保健食品是改善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据欧睿国际数据,2009年中国VDS(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规模为636.42亿元,2023年增长至2253.41亿元,14年间翻了3.5倍。从增速看,2013-2023年中国VDS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8.47%,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
中国VDS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居民的相关消费意识和习惯尚未成型。从人均消费水平看,2023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人均消费23.3美元,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仅为美国的22%,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存在较高增长空间。据欧睿国际数据预测,未来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4%,2028年将达到2931.53亿元。
中国VDS市场集中度较低,排名前五的公司市占率2023年合计为30%,较2014年下降4.8个百分点,整体呈轻微下降趋势。根据天风证券,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门槛低利润高:中国保健品行业代加工比例高,新锐品牌多为轻资产模式,技术和资金门槛低,再加上毛利高,吸引新人加入瓜分蛋糕;另一方面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中国对保健品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之后,对保健品可声称的功能进行了规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产品多样化,加剧了产品同质化。
不过,随着政策趋严,监管加强,准入门槛有望进一步提高;加之行业并购加剧,海内外协同促进行业整合,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头部集中度。自2019年以来,汤臣倍健(300146.SZ)市占率维持行业第一且市占率不断提升,由2019年的9.1%提升至2023年的10.4%,其在2023年股东大会设立的中长期目标为市占率15%。
中药滋补品以阿胶类保健食品为代表,具有良好的增长前景。阿胶在中医领域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通过驴皮熬制所得,主要成分里的胶原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均能被人体所吸收,性质温和,拥有良好的补温效果。从中国阿胶类保健食品的功能构成来看,增强免疫力占52.35%,改善贫血占34.48%。具体来看,阿胶增强免疫力占据最大份额,体现消费者日益重视通过保健养生的方式提升抵抗力。阿胶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均被认为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另一方面,改善贫血作为第二大功能需求,也体现了阿胶在治疗血液疾病方面的传统应用。阿胶富含铁质和其他造血必需的营养素,有助于促进红细胞生成,从而有效改善贫血症状,该功能尤其受到女性和老年人群的关注。
前期驴养殖量经历快速减少后,近年呈稳步回升态势,根据头豹研究院,现阶段山东省的驴存栏维持在5万头。近年来随着阿胶等驴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和相关企业对高品质原料的需求增加,驴养殖业开始复苏。山东省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改进和规模化养殖等方式,不仅稳定了驴存栏数量,还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中游阿胶类保健食品行业提供了可靠的原材料保障。
另外,厂商在阿胶块的基础上,研发出具有增强免疫力和改善贫血等多种功能的阿胶类保健食品,更加注重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目前阿胶类保健食品的剂型主要包括口服液、胶囊、颗粒剂三种。口服液是一种即食型产品,既方便携带和服用,又能迅速被人体吸收,在口感上也更加易于被消费者接受。胶囊剂型的占比也相对较高,这主要得益于其稳定和便于保存的特点,而颗粒剂通常具有易于溶解等优点。多种剂型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阿胶类保健食品的市场受众。
阿胶作为滋补类名贵中药材拥有3000年的历史,被《神农本草经》列为滋补上品,《本草纲目》称其为补血圣药。目前,东阿阿胶是OTC第一大单品,滋补养生第一品牌。
总体来看,阿胶行业生产企业较多,东阿阿胶(000423.SZ)目前是行业的龙头,且市场占有率呈上升趋势。根据华福证券,2021年东阿阿胶占据超过60%市场份额,其次为福牌阿胶,市场份额占比超过15%。东阿阿胶和福牌阿胶二者面向的市场人群不同,福牌阿胶由于价格较低市场下沉,东阿阿胶则聚焦高端阿胶市场。同仁堂(600085.SH)等厂商进入阿胶市场,并凭借性价比进行差异化竞争,太极阿胶和同仁堂阿胶合计占据10%左右份额。
本文刊于12月14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