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最高超标290倍?近日,紫燕食品(603057.SH)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舆情上了热搜。
起因是11月29日,测评博主@老爸评测-魏老爸 发布了对紫燕百味鸡等卤味的检测报告,其从多家卤味品牌官方旗舰店购入了卤味样品,并使用“五平行检测法” ,即五份样品、五次检测、五组结果,进行一一检测。
结果显示,紫燕百味鸡的五个产品微生物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其中夫妻肺片和香辣鸭脖2个品类菌落超标,夫妻肺片、香辣鸭脖、五香腐竹3个品类发现了过量的大肠菌群,并且鸭脖和夫妻肺片的5组样品的大肠菌群都超出了最高安全限量,最高的一组超标290倍。博主复测后结果显示一致。
12月8日,紫燕食品发布正式公告否定了博主的测评结果,“经公司复核排查,视频中发布的产品对应批次的出厂检验报告合格”。同时,公司还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事项涉及相关渠道产品 2024 年 1 月至 9 月的销售收入为 17.02 万元,占公司 2024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的 0.006%,对公司经营成果不会造成重大影响。
不过紫燕食品的公关却显得有点心虚。事发后紫燕百味鸡官方微博立刻关闭评论区,数千条评论均被不予展示;还有不少网友反馈,在紫燕百味鸡官方直播间中只要咨询相关菌落超标问题就会被主播拉黑,直播间评论区也被“控评”。
同时,据杨子晚报消息,记者发现在公告发出后,涉事的夫妻肺片、霸王鸭脖、五香腐竹等产品仍未重新上架。记者在与店铺客服索要相关质检报告时,仅获得一份夫妻肺片使用的钵钵鸡调味料产品检测报告。
公告第二天,即12月9日,绝味食品的股价以17.02元/股的价格低位开盘后,公司股价收盘于17.29元/股,较前日收盘价,下跌0.50元/股,跌幅2.79%,这是自12月2日以后公司收盘价连续第5天出现下跌。
这批产品究竟有没有问题呢?我们不得而知,但紫燕食品的日常经营和内部组织管理却很难不令人生疑。
财报背后的隐忧
紫燕食品的前身是钟春发夫妇的“钟记油烫鸭”,2000年成立以后,选择进军上海,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华东各区域。产品方面,紫燕食品发源于四川风味,传承川卤工艺,后又融合了川、粤、湘、鲁等风味,目前主营卤制食品生产和销售,产品为夫妻肺片、百味鸡、藤椒鸡等卤制食品。20多年中,公司不断发展,2008年门店突破1000家,逐渐建立起以华东地区为核心的销售格局,2022年9月26日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
然而上市不到2年,紫燕食品的业绩就开始下滑。10月25日,紫燕食品发布公司2024年三季报,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6.87亿元,同比下降4.60%;净利润3.52亿元,同比增加3.56亿元。这已经是公司连续第四个报告期营收数据同比下降。
而从2023第三季度开始,公司单季度实现营收就已经开始呈现颓势,连续五个季度单季度营收同比下降。截至目前,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营收为10.23亿元,同比下降4.61%。
或许令投资人们欣慰的是,虽然紫燕食品不增收,但目前仍增利。然而增利不增收的情况本就少见,而紫燕食品的情况更为复杂。
据公司财报,紫燕食品在2022年财报中的表现是增收不增利,2022年全年实现营收同比增加16.51%,净利润同比减少32.58%;然而到了2023年,情况变为增利不增收,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同比减少1.46%,实现利润同比增加58.25%;进入2024年,前三季度延续2023年的趋势,营收同比减少而利润同比增加。
《理财周刊-财事汇》根据过往披露数据来分析紫燕食品的营业成本构成和影响。据公司2024年半年报,紫燕食品的产品收入对应的营业成本占比总营业成本达95.19%。可以说鲜货产品和预包装及其他产品构成公司营业成本的主体。
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19年-2021年,报告期内,公司鲜货产品直接材料金额分别为 14.59 亿元、14.05亿元、16.98亿元,占比分别为 86.51%、85.15%、85.33%;预包装及其他产品营业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分别为 83.75%、81.43%、83.74%。
也就是说,在鲜货产品和预包装及其他产品这两类产品构成公司主要营业成本的同时,原材料成本又构成上述两类产品的主要成本。正如公司2024半年报所说,“公司原材料占其主营业务成本较高,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将影响公司的毛利率和盈利能力。”
而我们再关注到紫燕食品的营业收入构成,明显可以发现营业收入的结构有三个“高度”的特点,高度依赖鲜货产品、高度依赖华东地区、高度依赖经销商销售。
根据公司的2024 年前三季度经营数据公告,从产品类别上来看,鲜货产品销售金额占比主营业务收入的85.40%;从地区上看,华东地区销售金额占比主营业务收入的69.15%;从销售模式上看,经销模式销售金额占比主营业务收入的84.58%。
而从增长率的比较来看也明显可以看到主要产品、主要地区、主要销售渠道的萎缩对营收表现的影响。2024年前三季度,鲜货产品销售额同比减少6.01%,华东地区营收同比减少9.27%,经销模式营收同比减少6.18%。
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紫燕食品的营收-利润结构变化如此之快,连续萎缩的营业收入和不稳定的营业成本使得公司快速从增收不增利变为增利不增收。
而公司的运营能力的指标也可以侧面印证了目前的业绩表现。2021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资产周转率分别是1.21、1.15、0.98、0.85,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50%利润来分红,实控人家族2年获利超6亿元
而除开经营上的疑点,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资本操作也一直饱受争议。
从公司治理上来说,紫燕食品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
招股书显示,紫燕食品的实控人是钟怀军、邓惠玲、钟勤沁、戈吴超、钟勤川,合计持有85.98%股份,并控制88.58%的表决权。而截至2024年三季报,实控人家族仍然直接或间接持有不少于80.071%的股份。
根据2024年三季报披露的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钟怀军、邓惠玲夫妇分别直接持有紫燕食品16.52%、14.20%股权,钟怀军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另外间接持有部分公司股权,钟勤川、钟勤沁合计持有38.48%股权,戈吴超持有5.57%股权,钟勤源、钟勤茹合计持有2.79%股权。
其中,钟怀军、邓惠玲是夫妻关系,钟勤川、钟勤沁是钟怀军夫妻儿女,戈吴超是钟勤沁的配偶。钟勤源、钟勤茹为钟怀军的弟弟钟怀伟的子女。而钟怀军之弟钟怀勇、钟怀伟等其他亲属,虽不在前十名股东之列,但同样持有紫燕食品股份。
经过人员调整,目前钟怀军已退居二线担任非独立董事,女婿戈吴超担任紫燕食品董事长兼总经理,其子钟勤川担任副总经理。
且不论实控人家族持有80%以上的股权在现代公司治理理论里的饱受诟病,公司丰厚的分红又给如此集中的股权架构增添了一份损害公司及少数股东利益的疑云。
从公司上市至今,公司一共进行过三次分红,分别分配2022年年度利润、2023年年度利润和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金额分别是3.09亿元、3.30亿元、1.24亿元,分别占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的46.30%、56.10%、41.69%。
而根据之前推算的实控人家族持股份额,粗略推算,上市以来,钟怀军一家分红获利至少6.1亿元。
从少数股东和投资者角度看,大笔分红是否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是否会损害后续成长?
募集资金空转,生产基地建设停滞
紫燕食品如此分红似乎也确实不缺资金,因为公司上市以来募集的资金目前仍有大量份额未按原有目的使用,而是不断投资银行理财产品。
根据招股书,公司拟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后承诺将投入包括宁国食品生产基地二期在内的6个项目中,其中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投资净额总计5.65亿元。
而根据公司2022年年报披露,公司于2022年11月28日召开的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海南紫燕食品加工生产基地项目的议案》,同意公司以总额约 3 亿元人民币(具体以项目可研报告测算为准)投资海南紫燕食品加工生产基地项目。
此后因为新设立海南生产基地项目的缘故,公司暂缓了宁国、荣昌生产基地及配套项目仓储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然而海南生产基地的建设却极其缓慢。
在今年10月25日的《紫燕食品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重新论证继续实施并延期的公告》,公司披露了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入及使用进度情况:仓储基地建设项目投入进度11.88%,信息中心建设项目投入进度12.77%,品牌建设及市场推广项目投入进度56.10%,海南紫燕食品加工生产基地项目投入进度6.73%,其余项目投入进度均为0.00%。
但让人疑惑的是,预定项目建设进度如此缓慢,那剩余资金都用在哪里了呢?
闲置的募集资金的状况从相关公告的数量可见一二。在近五十条公司公告中,关于闲置的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投资理财的公告数量竟高达二十条。而这些公告披露了大部分闲置资金都主要用于进行活期理财活动。
也就是说,紫燕食品上市以来,承诺的将用于投资建设项目的5.65亿元募集资金,目前只用了6687万元,即11.83%,剩下的资金很大一部分都在投资银行理财产品。
而更令人瞩目的是,生产基地的建设项目只有海南生产基地还在建设中,然而其目前的投入进度在项目发起两年后只有6.73%,且公告中提示,项目预计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将至2027年1月。
种种迹象都表明紫燕食品的内部似乎出了不小的问题,结合公司连续下滑的营业收入,这不禁令人怀疑,紫燕食品目前的市场需求量是否已经到达顶点,未来紫燕食品的出路到底在哪里?(《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