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诚信国际董事长闫衍:稳增长仍存政策空间,宏观政策在稳定经济大盘过程中仍能发挥重要作用

对话中诚信国际董事长闫衍:稳增长仍存政策空间,宏观政策在稳定经济大盘过程中仍能发挥重要作用
2024年12月09日 15:59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张宏    每经编辑 张益铭

今年7月,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围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从健全预算制度、健全税收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8月底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深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后续如何统筹化债与发展、财政政策如何发力、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成为当下市场各方较为关心的话题。

正值《每日经济新闻》创刊20周年,9月中旬,中诚信国际董事长闫衍接受了每经记者专访,对化债举措、经济、行业趋势等相关问题发表看法,智见未来。

NBD:为实现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你认为宏观政策应在哪些方面发力?

闫衍:总体上来看,实现全年5%的增长目标依然有一定压力。我们观察分析认为,三季度经济运行状况可能与二季度较为接近,考虑到价格因素以及基数原因之后,三季度相较二季度GDP增速或略有下降,这意味着稳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宏观政策应当“持续用力、更加给力”,特别是各项政策效应需要在四季度加快释放。

一是现有政策应当加快落地。其一是新增专项债加快发行落地,并争取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虽然8月份专项债发行有所提速,但1~8月专项债的总体发行进度依然显著慢于去年;其二是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各地应充分利用好特别国债对于两新政策的支持,在引导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促进耐用商品和创新产品消费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其三是支持性货币政策继续配合财政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特别是在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的同时,注重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二是加快储备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其一是进一步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如果经济复苏仍然不及预期,调整年内预算、调升赤字增发国债或进一步增发特别国债的政策选项也不应当排除;其二是可以考虑再次推出准财政政策的使用,通过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对重点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对基建投资形成进一步的支撑;其三是在实际利率仍较高的背景下,通过降准和降息操作引导实体利率下行仍有必要,9月及10月或是实施操作的时点窗口;其四是争取尽快打破当前房地产供需负向循环的局面,全面取消限购限贷,探索通过转按揭等形式引导存量房贷利率下行,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加大商品房“以购代建、以旧换新”的实施力度。总体上来看,稳增长的政策空间依然存在,宏观政策在稳定经济大盘过程中仍能发挥重要作用。

NBD:新一轮地方化债进度及效果如何?

闫衍:伴随“一揽子化债”有序推进,地方债务流动性风险阶段性缓释,城投债市场情绪边际改善、城投企业扩表放缓,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债务结构有所优化,城投整合及产业化转型加速;但同时,各地化债进展不一、呈分层态势,重点省份风险压降更为明显。

化债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方广义债务增速下降,城投扩表速度持续向社融增速收敛,城投债发行与净融资均明显下滑。2023年中诚信国际口径下,地方广义债务增速由11%明显回落至8%,且首次出现了城投企业资产增速(6.66%)、负债增速(8.58%)双双低于社融增速(9.50%)的情况。从城投债来看,截至2024年8月,半数重点省份存量债券规模较2023年底压降,1~8月城投债发行、净融资规模分别下降超一成、超九成,半数重点省份净偿还。

第二,城投债市场情绪边际改善,利差压缩显著。“一揽子化债”政策刺激、城投债供给收缩等因素影响下,市场情绪边际改善,城投债认购倍数在2023年8月起明显增高,而2024年以来受收益率持续走低影响,热度有所回落。同时,2023年8月以来31省城投债交易利差均收窄,目前已压缩至近五年低位,利率本就较高的重点区域压缩幅度更大。

第三,城投企业融资成本、发债成本均下降,重点区域降幅较大但成本仍偏高。受利率下行、债务置换“低息换高息”等影响,2023年21省城投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其中6个重点省份的平均降幅明显高于15个非重点省份;2024年上半年31省城投债发行利率均下降,降幅最大的前10位均属于重点省份,重点省份平均发行利率降幅较非重点省份更大。然而,大幅压降后重点省份城投企业融资成本、发债成本的绝对数值仍更高,依然面临较重偿债负担。

第四,城投企业融资结构改善,非标占比持续压降。近年来各地着力清退高成本融资,广泛采取债务置换、扩大直融比例、定融产品清零等措施,“一揽子化债”实施以来,重点省份严控新增非标产品融资,部分地区积极推进贷款置换非标债务,多措并举下2023年全国城投企业非标债务占比进一步下降0.7个百分点至6.35%。

第五,城投整合及产业化转型加速,资产盘活进度加快。据我们统计,2023年共发生超350起城投整合事件,同比增长超10%;同时自去年11月以来已有超200家城投企业声明转型为“市场化经营主体”,地方政府对下属国企各类符合市场化经营业务资质、能产生真实现金流的业务板块加大梳理、划拨与整合力度,促进城投平台转型为产业类国企或产投平台。同时各地加大盘活国有资产力度,2023年70%的省份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同比增速为正,2024年多地政府发文强调盘活国有“三资”用以化债。

NBD:当前地方化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风险有一定缓释,但存量债务规模仍然较大,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你认为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闫衍:第一,化债收缩效应逐步显现,重点区域增长压力抬升。政策严约束下地方新增融资受限、基建投资资金压力较大,尤其是重点区域面临较大增长及投资压力,2024年上半年重点省份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值低于非重点省份,回落幅度高于非重点省份。地方化债与增长平衡难度加大,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化债最终效果及区域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二,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大,化债压力也向财政传导。在经济修复动能减弱、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等影响下,上半年地方广义财政收入同比下降3.6%,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7.4%,降幅均走阔;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占广义财政收入比重21%,为近十年最低值;14省财政平衡率进一步下滑,部分市县表示“财政平衡难度逐年加大”,地方政府在“三保”支出和债务化解中可能面临多重压力。

第三,债务化解更多以改善结构为主,债务总量虽增速放缓、但仍维持增长态势,内生现金流不足下付息压力进一步加大。据我们估算,2024年包括地方政府债券、城投有息债务等在内的债务付息规模或超4万亿,占地方广义财政收入的比重或超过20%,重点省份压力更突出。而当前化债政策尚未完全覆盖利息,部分地区出现了高成本融资的“利息本金化”现象。

第四,“债务—资产”转化整体受限,需关注效率问题。一是地方政府债券效率待提升,债务高企与资金闲置并存。据我们统计,2023年有约八成专项债项目本息覆盖倍数不足2倍,审计署也多次披露专项债资金闲置、挪用等问题。二是城投债务结构与效率、期限与现金流面临一定错配。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弱,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且回报周期长,而短期债务占比已达三成,易加大流动性风险敞口。

第五,城投转型加速但基本面未实质改善,风险仍在释放。目前全国层面对城投“市场化转型”“退平台”没有统一标准,各地通常自行宣布,难免存在虚报情况;同时,部分企业存在表面转型、激进转型等现象,不利于长期经营发展。而目前城投企业现金流仍然承压、资产回报率较低且进一步趋弱,偿债能力不足,上半年非标违约、商票逾期等信用事件仍在发生。

NBD:你认为后续应当如何平衡地方化债与稳增长的关系?

闫衍: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复苏的关键期。8月以来中国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专项债发行进度显著加快,但生产、消费以及房地产相关的高频经济指标指向经济尚未取得明显好转。同时,伴随“一揽子化债”持续推进,负面收缩效应也逐步显现,在投融资限制趋严、名单制管理强化的背景下,重点区域增长压力抬升,上半年重点省份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值低于非重点省份,回落幅度高于非重点省份,地方化债与增长平衡难度加大。

为更好地统筹化债与发展,短期内建议从优化债务结构、优化存量化债政策、落实各项措施等方面着手推进;而长期来看,需要推动城投改革与转型、提高内生造血能力,还要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与财税体制改革,在中长期发展中解决问题。

第一,优化政府债务结构,加大“央进”力度,提高财政赤字并研究以中央加杠杆为主的债务腾挪。一方面,适当提高对赤字率小幅上升的容忍度,并向中央适度倾斜,年内可研究调整预算、增加赤字,通过发行国债、长期建设国债等提升狭义赤字,也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等提升广义赤字。另一方面,中央参与化债仍具可行性,可在债务有效分类甄别基础上推动债务腾挪,对于纯粹提供公共产品产生的债务,由中央政府承担。此外,优化地方债务自身结构,适当提升地方一般债占比,缓解“三保”压力的同时也减少专项债挪用可能。

第二,用好用足各类化债资源,并适当调整优化存量政策。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类化债资源,例如继续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及特殊新增专项债,稳妥推进商业银行置换、央行SPV等金融化债,用好地方国资化债、发挥股权财政作用,继续探索化债资金池或化债基金等。另一方面,可适当调整化债政策,考虑有条件的逐步放宽利息偿还政策,并动态优化“名单制”管理,出台更加精细化和差异化的“控增化存”政策,探索从以省为单位调整至以地市级为单位等等。

第三,审慎推进城投改革与转型。把控好转型节奏、重视新旧业务衔接融合、防范盲目与激进转型风险,转型过程中需切实提高内生造血能力、为化债提供可持续的内生动力。此外,加大整合重组力度,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运作效率,对于无效或低效运作、实力较弱、区域重要性较低的融资平台,尝试关停并转,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清偿能力的平台可依法实施破产重组或清算。

第四,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在发展中解决债务问题。当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应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如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大对新能源、新基建等支持力度。同时,考虑到新动能成势仍需时间,应注重“先立后破”,不能完全抛弃传统动能,特别是要保持房地产平稳运行、防止“硬着陆”,推动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问题。

此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推动债务形成机制转变、构建长效机制的关键之一,应落实好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逐步理顺央地财政关系,提高财政可持续性,从根源上解决地方债务问题。一是继续深化事权责任改革,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支出比例,缓解地方收支矛盾;二是加快地方税建设,提高共享税地方分享比例,推进消费税征收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并建立完善与新业态、新动能相适应的税收制度;三是推进省以下财税体制改革,适度上移事权、理顺财权、完善转移支付,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

NBD:中诚信国际是国内领先的信用评级与风险评估服务提供商。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你认为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经济回升向好,评级机构可以在评级技术与产品等方面做哪些创新?

闫衍:顺应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要求,评级机构也应加强科创领域、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以及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等领域的信用风险研究,加强对重点领域融资的创新工具研究并开展专项评级服务,加快创新产品在金融市场的普及与应用,从而推动建设多层次债券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融资。

一是积极运用多样化手段助力科创及中小企业融资。中诚信国际已建立起覆盖中小企业的全面的评级方法体系,2024年3月亦推出了科技创新企业评级方法,通过提供优质信用评级服务,支持投向科创和中小企业的多品种债券发行,为科创和中小企业提供了有力的评级技术支持。为实现信用评级服务科创企业融资,中诚信国际从科创企业评级框架、评级指标、评级符号等方面均进行了创新。明确了科创企业认定标准,针对科创企业制定专门的评级方法和模型,区别于传统行业评级方法;针对科创企业的风险特征,重点选取涉及研发实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关键技术人员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创设了科创企业信用评级符号标识,增强辨识度。

二是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债券。在可持续发展议题不断升温的大背景下,评级机构也要与国家促进绿色产业投融资、金融科技发展等战略紧密贴合,积极开展绿色债券评级及评估认证实践,引导资金流向重点产业领域,支持可持续发展债、绿色低碳转型债等绿色债券的发行主体。

三是应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进行创新业务探索。“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对此,信用评级作为金融市场风险揭示的重要工具,需持续强化风险识别与预警功能。未来可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继续深化信用风险与评级体系研发,及时为投资者等市场参与各方管理信用风险提供参考。顺应数字金融发展大势,着手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技术,拓展信用风险识别的广度和深度,继续研发优化信用风险管理和技术体系,以更好服务新格局、新形势下的债券市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13 中力股份 603194 --
  • 12-10 林泰新材 920106 19.82
  • 12-09 博科测试 301598 38.46
  • 12-06 蓝宇股份 301585 23.95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11.2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