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都要端不稳了

铁饭碗都要端不稳了
2024年11月14日 16:00 市场资讯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哪怕现在生育率都降得这么低了,类似“中国人口太多,密度也大”的观点依然很有市场。

有些人认为,这不利于就业和资源分配,要是人口密度小点的话,兴许就能提早成为发达国家,毕竟整个西方国度面积那么大,人口也才9亿多。

要说人口密度的话,中国当前人口密度约为147人/km²,全世界排名第59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要比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要小得多。

所以经济好不好,与人口密度没有直接关系,主要看产业结构、资本配置、收入分配等方面是否合理。

至于人口体量问题,当前中国人口为14.1亿人,仅次于印度,但距离上次达到13亿人口,时间跨度也有将近20年了。

这二十年间,年均净增人口也就大约500万,要是单看这十年八年的数据,甚至还达不到。

对比往年的出生人口,2017年有1723万,2020年1202万,到2022年已跌破1000万。

去年勉强突破900万,但如果今年总和生育率还是1.0左右的话,那900万都有可能保不住,这也意味着中国将连续三年进入人口负增长时期。

人口减少了,在某程度上的确减少了竞争压力和对资源的消耗,可问题是人口下降,又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造成社会需求缩窄,就业压力反而会更大。

拿教育行业来说,对于各大学校,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如今最大的痛点是随着新生儿减少,生源也相应下降了。

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虽然2018年出生人口首次出现下降,但那时候的生源还能吃人口巅峰期的老本,所以人们感受不深,在2019和2020年,各大城市甚至出现,家长雇人到幼儿园排队报名的盛况。

然而从2021年起,排队景象不再,各地幼儿园的学位开始宽裕起来,到了去年,生源不足的问题已不局限于幼儿园,而是往小学蔓延了。

有些偏远乡村一年到头招不到几个学生,乡村小学根本办不下去,有的好几个村的学生都要迁到遥远的乡镇学校,教育状况一夜回到上世纪。

大批学校倒闭,对老师的需求自然会减少,有些城市已经对教师铁饭碗进行改革,编制收紧、名额被砍,将慢慢形成大趋势。

除了教育行业,其他受影响的,还有与人口出生率直接关联的产科门诊、月子中心等,只能看着大规模失业潮迎面而来。

哪怕是被资方看好的养老产业,在5、60年后,也会面临一波关门潮,因为到那时候,人口老龄化就不再是问题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口大量减少。

养老院将成为真正的“夕阳产业”。

从一些角度来看,人口负增长不完全是坏事,最起码对底层劳动者而言是利好,例如隔壁的日本,自2010年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后,各行业的求人倍率就呈不断上涨趋势。

简单来说,求人倍率就是岗位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数字越大,代表就业形势越好,僧多粥少的局面得到缓解以后,劳动者的待遇和福利也会相应提高。

不过具体得分情况。

从公司体量来看,据日本官方近10年的统计数据,人数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求人倍率没什么变化,甚至前几年还稍有下降,而规模不超过300人的中小企业则波动很大。

就行业角度而言,求人倍率高企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零售业和制造业,而金融业、公务员、法律、医疗等行业的数字始终不高。

可见,无论实体行业需求有多高,甚至为此提高福利待遇,可高端服务业似乎都是求职者的优先选择。

当前国内就业形势其实大抵如此。

民企整体吸纳的就业高达八成,容纳毕业生过半,可每逢招聘季,到手的简历却是三成不到。

公家饭薪资、福利待遇更高,人人都想进很正常,可财政饭的体量就那么多,注定不可能雨露均沾,再一耽搁,最后就业形势就更加艰难了,因此前段时间的就业数据才会这么难看。

当人口负增长到达一定规模,社会的消费力就会越缩越窄,企业盈利不高的局面也会更加严峻。

为了求生存,缩小产能,减少招工就成了最优解。

这时,社会就形成了劳动力短缺,和大规模裁员并存的矛盾格局,促进就业都有难度,更谈不上刺激内需。显然,要稳定就业,把制造业和民企扶起来成了刻不容缓的事。

在这方面,有些省份一早成为先行者。

今年第一个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的是河南,前三季度GDP总量近4.8万亿元,同比增长5.0%,跑赢全国增速。

对于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来说,相当不容易,从踏入2024年开始,河南就一直处于困顿之中,又是苹果产业链外移,又是外贸遭受重创,连经济第五大省的称号都没保住。

河南经济之所以实现了谷底反弹,富士康回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河南牢牢把握住了中西部产业转移的机会,实现逆风翻盘。

根据官方的数据,对河南经济贡献最大的是制造业,其中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是新增中坚主力,而促使富士康回归的关键因素,是它看中了河南的新能源产业布局。

产业崛起,带来的就业岗位是相当可观的,在人口负增长态势下怎样搞好经济,河南给其余省份好好打了个样。

除了就业,人口负增长对于房地产来说也不是好事,房屋过剩就是最好例子,根本原因又和需求脱不了关系。

土地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很多地方不管真实需求,反正开发商想拿地,一律照批,导致房子越建越多,可从人口首次出现减少开始,实际刚需就不复存在了。

人口出生率减少,总的来说是因为结婚人数变少。

据《2024年3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同比减少94.3万对。

相比之下,离婚登记只减少了0.6万对,预计全年结婚登记的数量在600万到660万之间,比2013年足足少了一半,可以用雪崩来形容。

这种情况下,再怎么鼓吹“丈母娘需求”“想结婚,先置业”都没啥意义了。

结婚欲望降低,大家的购房需求也会随之下降,虚高的房价没有了支撑点,暴跌自然不可避免。

当新房售价降得比二手房价还低,存量房贷利率却比新发贷款利率要高时,加上大面积爆雷的烂尾楼,大规模还贷潮、断供潮便如海啸般袭来。

为了处理过剩房产,上层不断加大救市力度,比如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二套房首付比例,和允许房贷进行再融资等等。

效果是有的,最起码稳住了房地产的颓势,受降息利好的影响,多个城市还出现了房地产反攻浪潮。

不过长远来看,要想真正搞好内需,关键是要充裕老百姓的“钱袋子”。降低存量房贷,只是踏出了第一步。

不管怎么说,跟绝大多数西方国家一样,中国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已成定局,对普通人来说,学会因地制宜、趋吉避凶,则非常关键。

一个是职业规划问题。

一定程度上,人口负增长会给制造业、零售业等带来红利,就算资本再怎么追逐名利,为了吸引和留住劳动力,保证产能,企业主和商家都会相应提高工资和福利水平。

只是曾经的一些大热服务行业,因为受到负增长浪潮的严重冲击,铁饭碗不再稳妥。

这个时候特别需要灵活应变,别说求职阶段,实际从高考填报志愿开始,大家就得仔细衡量,是否有使劲扎堆的必要,还是说流向福利有所改善的实体行业。

除了职业规划,另一个需要好好考虑的是财务管理,和投资规划问题。

鉴于养老层面的不可逆趋势,除了公共保障福利这一块,适当进行养老规划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要做的,是管住自己的消费欲望,日常吃喝没啥关系,反正花不了多少钱,但对于一些大额奢侈消费,尤其是股市风险板块,就需要格外谨慎。

这是个熊市会被割,牛市更容易被割的全民韭菜阶段,偏偏月光族是这个时代最脆弱的群体,因此好好苟住,低调发育,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说手头上有一定闲钱,放在银行又担心利率屡创新低,会越来越亏,可以适当考虑长线为主的投资,例如超长期国债,或养老保险产品。

不过在最终敲定投资产品之前,无论合同条款有多厚,建议还是反复核对有没有埋雷,和确认实际预定利率、内部收益率等与商家宣传是否一致。

利率哪怕差一点,最终回报都可以相差甚远。

说到底,人口负增长时期充满了变革和挑战,普通人能做的是降低心理预期,找准定位,然后养精蓄锐,等待下一个周期到来。

(转自:大象财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22 英思特 301622 --
  • 11-18 联芸科技 688449 --
  • 11-15 红四方 603395 7.98
  • 11-08 金天钛业 688750 7.16
  • 11-08 万源通 920060 11.1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