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的当红选手优衣库正在遭遇一波吐槽,这次不是因为抢不到特价商品,而是因为线下顾客被区别对待。如果你在双十一期间去到优衣库的线下门店,店员大概率会让你使用小程序扫码下单,这样能享受满500减50的优惠,直接线下购买则不享此优惠。
店员和顾客在线下店里忙着搞网购
当顾客觉得“为了钱可以忍忍”,拿出小程序扫码下单的时候,另一个麻烦事又出现了:店里明明有库存,衣服就拿在自己手里,亲手扫码的货品,线上却显示不能在门店自提。买家觉得麻烦,店员也是一脸无奈,解释说是因为“安全库存”之类。对于他们来说,忙活儿了半天,给线上增添销量,各种解释沟通、处理不满和退换货的工作,却都要由他们来做。
在小红书上,顾客和优衣库线下店员对此的抱怨已经很是浓烈,批评大促策略制定者们不考虑一线工作量和顾客体验,也不理解为何要如此优待电商业务:
“昨天买个衣服,店里不优惠,线上优惠50,关键那里还贴着二维码让人扫码买了自提,为了省50块就只好小程序下单去排队自提。”
“这些人不会不晓得线上的活动与店铺同步的话,会为门店带来多少营业额!500-50的优惠券自助能直接用,多省事,一个安全库存下不了单,顾客会多暴躁,咋了嘛玩不起别玩!每次搞这个,前台都一堆人,门店营业额不增反降,就为了电商数据好看!搭上O2O人时,资材,物流!……”
“网店存的意义是可以给远方的亲戚买衣服,可以方便自己足不出户也能买到衣服,是为了方便顾客而存在,现在完全本末倒置,店里明明有的衣服非要顾客网上下单选择提货,完全就是在麻烦顾客。”“活动非常繁琐,一堆顾客扎在前台弄下自提。”
“觉得整个xx的人都在前台堵着线上优惠[生气][生气]还有线上自提完了发现天猫淘宝比掌上优衣库还便宜的又退掉[生气][生气]。”
“怀念当时简单明了的规则,不用凑不用算,只要抢就好了。抢到发热内衣,羽绒服,很有成就感。”
双十一标杆优衣库,太需要一个胜利
“优衣库淘宝店被买空了”曾经是双十一火爆的象征。优衣库也一直是这场购物狂欢的模范生,销量屡次登上排行榜前列。
电商媒体亿邦动力在2022年11月发布《优衣库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双11的常胜将军?》一文中,特地对优衣库在双十一的表现进行了解析,总结了这家公司的制胜之道:经典基本款、性价比、科技元素以及强大的制造供应链。
也许是曾经背负的偶像包袱太重,也许是已经出现让人忧虑迹象的财务表现,现在的优衣库太想赢了。优衣库也在中国市场享受了多年的业绩高度增长,2023财年(2022年9月1日〜2023年8月31日))的财报显示,大中华地区的收益为 6202 亿日元,同比增长 15.2%,经营溢利为 1043 亿日元,同比增长 25.0%。
但这一切在2024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优衣库在中国已经进入了盈利萎缩期,其2024财年(2023年9月-2024年8月)财报中披露:“大中华地区全年度收益为6,770亿日圆(同比增长9.2%),经营溢利为1,048亿日圆(同比增长0.5%),录得收益增长,经营溢利略为上升。按当地货币计算,中国大陆及香港市场录得收益增长但经营溢利下降。上半年度销售情况虽佳,但下半年度则因上年度同期比较基期高、消费意愿不佳,加上天候不良、商品组成未能满足顾客所需,销售情况欠佳,录得收益下降及经营溢利大幅缩减。”
作为应对挑战之举,目前,优衣库正在中国进行事业结构改革,包括强化店铺拆旧建新、品牌建设,以及各个店铺经营等。
这样的变化,也体现在了对于一线店铺员工的要求中。有人在社交媒体说,担心优衣库的店员越来越像“xx氏”,对进店顾客过度热情,让社恐一代的年轻人们避之不及。当诸如lululemon这样的时尚品牌,标榜着与社区建立有意义的连接,把顾客的体验和员工的快乐作为重要竞争优势时,优衣库急切地把店面员工变成电商推销员,是否明智?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能让制造商能赚钱吗?
优衣库的焦虑背后,是整个电商行业正在面临的质疑。这个双十一太不平静。从“天猫双十一晚会”停办的消息传出开始,媒体就在感叹一个时代的落幕。各种关于电商低价内卷所带来的负面讨论也比往年更多。央媒出面反思直播带货的信任问题,一些财经科技媒体也直言杀鸡取卵般卷低价的模式,让制造业和商家都很受伤。
曾经期待被视作零售业变革性力量的电商,如今却被指责更多是在玩财富的重新分配游戏。一些促销活动更像是一场“朝三暮四”的游戏,钱没有被创造,也没有被消灭,只是从一个时间转移到了另一个时间,从一个地方转移到了另一个地方。
“便宜”是零售企业竞争的重要法宝,这是永不过时的真理。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对低价有着强烈的坚持,并将折扣销售视作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就是顾客的代理商,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地成为最有效率的商品供货者。我们渐渐习惯于自己做每一件事,我们始终不乐意为了一时的省事付钱给任何的中间商。”
但是,过去电商让吃差价的中间商无钱可赚,可说是提升了消费福利,那么现在,一些电商平台低价竞争模式让制造商们也无钱可赚,则一定会面临“涸泽而渔”的批评。当企业无法获得合理利润时,就很难有精力投入研发,员工的收入难以增长,越来越多人也就难以消费升级,螺旋向下的多输的局面就此形成。
来自《经济观察报》报道,为全球三百多个品牌做代工的优凯科技创始人黄平,给有关部门递交了题为《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的材料。
材料中说,“各大电商直播平台运营的核心逻辑是低价,这个低价是没有最低强制质量标准托底的。所以很多时候低价意味着低质量,但要命的是这个低价低质量的底线在哪里没人知道。”
黄平认为:“当大大小小的企业赚钱难,就会影响研发投入,也没有更多钱发给员工,社会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商品价格会进一步被各平台打下来,形成恶性循环。”
杀到小镇的大厂电商,仍需思考如何共生
辛建军曾经在北京的互联网大厂工作,现在则过着“双城生活”,北京有一份兼职,同时在江西老家经营自己的非遗文化自媒体“觅器”,有时也会做些直播带货的事。这样的跨界经历,让他能够从“互联网”和“县城商家”的双重视角来看待直播带货。
“以前去农村拍摄,村民们会警惕。现在,去村里拍短视频,大家会主动问我是否赚钱。”辛建军说,县城里已经流传着许多直播带货的致富传奇故事。不少本地商家的直播技能都是土方法摸索出来的,更多是师傅带徒弟模式,而不是靠什么电商培训。
“小县城里的电商直播,很多时候靠天吃饭,算法就是‘天’。”“算法对于农民们来说是黑盒,他们测不准何时会有流量。有一对夫妻,零粉丝开播,每天播超过12个小时,第一个月赚了4万,第二个月就不行了。他们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
前阵子,辛建军去了趟景德镇和宜兴,这些抖音热门流量之地,本地商家却面临一个挑战:是做精品做高客单价产品,还是走量做廉价品?当单价在下降,增长承压之时,是把利润分给主播,还是自己建立品牌?
辛建军感叹,互联网大厂白领们一次开会的结论,也许就可以影响许多小商贩的生计。平台流量分配规则的一次改变,就会带来一连串的产业连锁反应,互联网大厂人需要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2015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给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自传中文版写的序言中,表达了对这位零售业“物廉价美”模式引领者的敬佩:
“沃尔玛发展之初曾经被指责为‘美国小镇商业之敌’我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批评,因为它显示沃尔玛参与并主导了美国小镇的商业系统重构,并最终因为秉持让社区居民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而在小镇扎根壮大,并从美国小镇走向了全世界。”
当刘强东作序之时,电商行业谈论的热门词还是O2O,电商下乡也正方兴未艾,“小镇青年”刘强东说:“中国的电商以什么样的姿态下乡呢?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农村出来的,急于大刀阔斧地改变家乡的面貌。但是居高临下的反哺,情怀悠远的乡愁,一厢情愿的改造,恐怕都解决不了问题。面对长期被市场忽视的“冻土”,需要我们真正俯下身去做细致入微的探察,以感同身受的责任感,去做耐心的基础商业建设。”
当时,他给出的答案之一是:
“制造商和零售商从彼此博弈的对抗性关系,转变为共同致力于更好地服务消费者的伙伴关系。对于正在面临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我相信,这才是踏上互联网快车道的正确姿势。”
时间已至2024,刘强东提出的问题,仍然需要他和诸多同行们给出答案。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