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佳楠 广州报道
11月6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会上获悉,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定于11月16日—18日举办,本届论坛首次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相关分论坛和特色活动在粤港澳三地同步举行。
据介绍,本届论坛以“开放科学 勇立潮头”为主题,设置开幕式、主论坛、14场分论坛和5场特色活动。其中,开幕式和主论坛将于11月17日上午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召开。主论坛将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菲尔兹奖获得者、国际学术机构负责人、国内外知名院士、龙头企业代表等举行主旨演讲;14场分论坛将围绕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前沿性、热点性话题进行讨论。
聚焦科学前沿、开放合作、协同创新三大特点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也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论坛特设了澳门论坛等活动,通过集中展现大湾区在科技创新合作中取得的积极成效,突出彰显科技创新力量是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广东省委常委张国智在会上表示,粤港澳三地政府将以联合举办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科技交流合作和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确认出席的重要科学家超百人,其中两院院士90多人,海外学术机构院士30多人。
据介绍,本届论坛致力于打造成为全球科学家共商、共享科学发展和合作对话的高层次交流平台,呈现聚焦科学前沿、开放合作、协同创新三大特点。
一是聚焦科学前沿。本届论坛发挥科学前沿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解决全球性问题挑战的牵引作用,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开展一系列前瞻性探索。论坛将围绕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材料、未来能源、空天海洋、绿色低碳等前沿话题展开探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超前布局颠覆性技术研究,助力大湾区未来产业发展。
二是聚焦开放合作。论坛邀请了港澳及欧美、亚太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会,通过科技开放合作、共建共享,助力大湾区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科学计划与国际合作分论坛”聚焦全球关键科学问题,打造全球优势科技资源高端平台、构建全球创新治理体系,以大科学计划为牵引开展国际合作。“国际组织与湾区对话分论坛”,积极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知名湾区的科技交流对话机制,探索国际科技合作赋能人类发展新途径。
三是聚焦协同创新。论坛聚焦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多主体联动、多要素协同、多领域合作的综合性创新生态系统,促进产业科技深度融合发展。论坛将举办“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分论坛”“女科学家分论坛”,关注科技从业者、女性科学家的培养、发展;开展“科学有Young”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群体关注科学、探索科学的动力,为科技创新培养后备人才。论坛围绕大湾区重点发展的领域,邀请科学家、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投资人、技术经理人共同参与,探讨科技成果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把基础研究摆在重要位置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和科技创新强省,近年来在加强基础研究、增强源头供给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广东坚持把基础研究摆在全省科技创新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启动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不断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和系统性部署。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中,反映基础研究能力的主要指标“知识创造”指标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二;2023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达4963项,创历史新高;近五年有8项牵头或参与的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龚国平在发布会上表示,广东一是构建多元化的基础研究投入体系。持续将三分之一以上的省级财政科研专项资金投入基础研究,并推动出台地方性法规保障基础研究投入。深化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合作,推动设立省市、省企联合基金,基金规模逐步扩大。全社会重视基础研究的氛围不断浓厚,如企业出资100亿元设立的公益属性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开展基础研究。
二是构建新型基础研究项目的资助体系。按照基础研究旗舰项目、重大项目和探索性项目构建分层次、体系化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项布局。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培养,建立由卓越青年团队项目、杰出青年项目、青年提升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等构成的“金字塔”式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资助体系,2024年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支持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比例达87%。
三是搭建具有大湾区特色的基础研究平台体系。推动形成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牵引,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等组成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打造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散裂中子源高效稳定运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设施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四是创新基础研究组织管理机制。采用“首席科学家+板块委托”方式组织实施“量子科学”旗舰项目。推进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施“负面清单+包干制”改革试点,最大限度赋予科研人员经费使用自主权。采用稳定支持与长周期评价机制建设一批省级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探索“选人与选项目结合,出人才与出成果并重”的组织方式。
例如,本次大湾区科学论坛就特意设置了科技成果对接、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等环节。
据悉,本次论坛期间将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技成果对接会”,推动中国科学院最新优质科技成果在大湾区转化;并举办“中韩氢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合作论坛”“智汇产业科创行”等特色活动,为推动科技成果在大湾区的落地转化提供新抓手。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孙龙涛透露,本次对接会,中国科学院遴选了52家院属单位的240余项科技成果参展,并将有10余项拟落地大湾区的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在对接会上签约、一批优秀成果进行路演发布、一批科技龙头企业进行需求发布,还邀请了多家科技金融机构以及一批技术经纪人参会,为挖掘潜在优质项目落地广东转化提供支持。
深化国际科技合作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智涛表示,广州高度重视国务院赋予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这一战略定位,正采取多方位、多层次的策略来落实这一战略定位,并促进广州成为真正的科技创新强市。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积极融入国家创新布局。广州正研究编制“广州市科技创新强市建设指标体系”,旨在形成一套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和路线图。广州将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全力做好广州实验室服务保障;创新对在穗省实验室的支持方式,进一步提升省实验室科技攻关、服务产业能力。
二是服务产业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广州将进一步健全“创新联合体”建设体制机制,深化企业“出题”为导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上下游开展联合攻关。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企业投入+财政支持方式,将财政支持落实到企业。研究建立科技投入“补改投”机制,重点选取科技创新平台孵化培育具备市场前景的科技项目纳入“补改投”试点。依托“广州科技大脑”打造服务全市科技企业的信息中枢,建立全市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配置相应的服务和政策,精准识别研发投入高、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探索多种方式为企业争取更多资源。
三是服务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广州计划重点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加速推进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生物岛实验室、穗港澳协同创新中心、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推动“技术经理人”制度建设,完善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机制。
四是服务创新生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着力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下一步将修订《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管理办法》,成立广州科技创新基金,引导设立更多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基金。支持引导基金做大做强,建立“长钱长投”政策体系,培育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完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政策。完善科技信贷制度,打造科技信贷专属品牌“穗科贷”。健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风险分散机制。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快组织实施“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深入实施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优化外籍人才服务;加快推进海外高水平大学STEM博士人才驿站建设。
作为本次大会开幕式和主论坛的举办地,南沙近年来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南沙科学城、大湾区科学论坛、冷泉生态系统等重大载体和设施,累计建成各类创新平台370个,集聚新型研发机构22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1100家,研发投入强度5.46%,推动科技创新成为南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南沙区委副书记、区长吴扬在发布会上介绍,南沙在建设科技创新产业高地上有区位、战略、政策和环境四大优势。例如,南沙作为“湾区之心”,是广深港、广珠澳“人字形”科技创新走廊的交汇点,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发展重点承载区。在金融方面,南沙设立了总规模20亿元的科技创新母基金,撬动子基金总认缴规模超180亿元,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南沙”。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