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常关注半导体或是PC市场,那么应该都知道英特尔如今的处境并不算好,从年初就开始发酵的13/14代酷睿处理器稳定性问题,直到9月份才有所缓解。而在10月份发布的酷睿Ultra 200S系列处理器,市场预期也不尽如人意,可以说是英特尔历史上最艰难的时刻之一。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半导体厂商之一,而且是唯一还在美国本土进行半导体生产的企业,英特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拯救危机中的英特尔,美国一直在讨论各种方案,包括但不限于:财政补贴、减税和政策倾斜,不过大多都难以落到实处。
举个例子,此前美国通过一个法案,只要英特尔在美国建造新的半导体工厂,就可以获得百亿美元的补贴和最高千亿美元的税收减免,但是英特尔的CEO却表示他们已经投入超过300亿美元建造新的工厂,却没有收到任何的补贴。
言外之意就是美国政府的虚假承诺,正在让英特尔陷入更艰难的处境,所以,为了进一步挽救英特尔,相关部门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提案:让英特尔的芯片设计部门与AMD的相关部门合并。
我刚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首先的反应是看了眼右下角的时间,确定今天不是4月1日,倘若英特尔和AMD合并,这可能是整个科技史上都少有的「大事件」。因为英特尔和AMD几乎就是PC处理器的代名词,两家的份额加起来超过90%,如果是计算全球的存量PC设备,那么两者的份额占比超过99%都有可能。
而且,AMD从诞生开始就一直都是英特尔最大的竞争对手,两者在20世纪打得头破血流,各种专利诉讼几乎没有停过,直到后来才签署了专利互认,承认两者均拥有x86架构的使用权,这场波及整个半导体市场的战争才告一段落。
但是这并不代表AMD与英特尔就此和好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两者在CPU领域的争斗就没有停止过,想让这两家企业握手言和,谈何容易?不过,他们提出这个方案显然并非空穴来风。
英特尔与AMD已握手言和
虽然英特尔的设计部门与AMD合并是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但是也不妨碍我们从市场和技术角度出发,讨论这个方案的可行性。首先从市场角度来说,英特尔与AMD目前的关系其实远没有十年前紧张,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ARM。
ARM处理器虽然并非新事物,但是此前主要集中在移动便携终端市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机。当然像MP3、MP4等各种小型电子设备和部分对性能要求不高的设备上,都能看到ARM的身影,在移动市场中,ARM处理器的份额超过90%,大家是否觉得有点眼熟?
可以说,Arm(ARM架构专利所属公司)在移动市场的地位就像英特尔与AMD的合体,只不过与后者不同,Arm并不生产具体的芯片,只是一个架构和芯片方案供应商,所以营利和收入都更低,而且因为实际的ARM芯片生产商要多少有多少,自然也就不会触发反垄断。
虽然Arm对PC市场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是架不住各大半导体厂商有兴趣,苹果的M系列处理器,高通的骁龙X系列处理器,都是基于ARM架构设计的PC处理器,虽然在峰值性能上仍然无法与x86处理器相比,但是却有着惊人的能效比,且性能已经足够满足多数应用流畅运行。
虽然在此之前,苹果已经用M系列处理器展现了ARM在PC端的潜力,但是也止步于Mac设备,对于普遍的Windows PC市场并没有影响,高通的目标却直指Windows PC市场。
可以说,拦在ARM PC面前的唯一阻碍只剩下“系统生态”,Windows对ARM处理器的支持仍然只能说是够用,但是这个问题也在高通与微软的合作中被逐步解决,另外高通与各大PC厂商的合作也已经提上日程,这一切都让AMD与英特尔倍感压力。
前段时间的联想Tech World上,我们就罕见地看到了英特尔与AMD同框,并且宣布将会共同成立x86生态系统顾问小组,共同推动x86生态的发展,应对未来的更多挑战。
虽然在市场上两个公司依然是竞争者,但是在面对生态之争时,AMD与英特尔是同属一个阵营的,毕竟两家公司打得再激烈用户也依然在x86生态里打转,只要下一代处理器的性能超过对方,形势就会轻松逆转。
但是如果用户都跑到了ARM生态,那么再想让他们回心转意就要难得多了,在生态阵营冲突面前,AMD与英特尔合作也并非什么天荒夜谭,而是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的事情。
英特尔与AMD合并可能性不大?
在我看来,两者的合并基础确实存在,首先两者都是x86生态的维护者,芯片业务的重合度很高,如果可以放下争斗合作,可以更好地应对ARM生态的进攻。其次两者在芯片设计上并非没有合作过,在2018年发布的Kaby Lake-G架构处理器,就是两者首次合作的产物。
Kaby Lake-G处理器采用了英特尔的第八代酷睿CPU和AMD的Radeon RX Vegas M GPU,并推出了以下五款处理器:
因为只供应戴尔、联想等少数主流笔记本电脑厂商,且只在部分高端型号上使用,所以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这5款处理器的存在。不过,从实际测试结果来看,Kaby Lake-G处理器的表现并不差,甚至可以说是当年移动PC市场的最强处理器。
可见,英特尔与AMD如果真的可以放下成见进行合作,在CPU设计领域是大有可为的,不过Kaby Lake-G却是两者最后一次在硬件上合作,后续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CPU。对此我也并不感到意外,毕竟后续AMD的锐龙处理器就掀起了对英特尔的反击战, 并且一度超越英特尔成为出货量第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特尔与AMD的合作自然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而在6年后的今天,AMD的锐龙处理器已经非常成熟且迭代到Zen5,性能表现不输甚至超过英特尔,曾经的短板如今已经被补齐,AMD其实没有必要和英特尔联手。
而在英特尔看来,与AMD合并也并非什么好事,设计部门作为英特尔的核心,合并到AMD意味着彻底失去对未来处理器的路线掌控,即使可以保住核心团队不流失,也彻底失去了重回巅峰的希望。
或者说除非AMD愿意将自己的设计团队也拿出来,与英特尔的设计团队单独组成一个部门,并共同服务两家公司(类似于Arm的形式),但是就目前AMD在CPU市场的发展来看,这个方案大概率不会得到认可。
而且,AMD与英特尔在x86生态里的份额加起来近乎100%,两家企业的合并也会涉及反垄断等诸多问题,很难获得中国、英国、法国等国家政府的认可。在我看来,将这个方案摆上台面只是为了彰显相关方拯救英特尔的决心,在这个方案之外还有更多的选择。
比如拆分晶圆厂,让英特尔实现轻量化运营,但是这个方案也与美国渴望实现半导体本地化的目标冲突,所以很难推动落地。作为美国的「合众国长子」,英特尔显然不会因为一时的挫败而退出市场,但是他究竟会以怎样的方式回归,又能否重回巅峰,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或许,接下来的AI普及浪潮就会成为英特尔重回巅峰的契机也说不定。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