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苏立心
咖啡节、汉堡节、面包节……当下社会,各种各样的节日越来越多,也愈发盛行。林林总总的各种“节”,究竟是商家创造新消费的点子策划,还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轻小伙伴期盼的一种生活社交方式?
有人好奇,为何咖啡节、汉堡节备受年轻人青睐?大家怎么会对“过节”如此认同?不妨先从“节”字的起源说起。《说文解字》中说:“节,竹约也。”其本义为竹节。竹节将竹子区分为一段一段,竹子上就有了一个一个的节点,于是便有节气、节日的意义。可以说,竹节的出现,让竹子展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正是竹节,衔接了一段又一段的竹子,因此,节还起到产生连接的作用。
有一些网友说,“希望通过过节为生活增添一些仪式感。”还有不少网友表示,“去体验不一样的体验,日子才会更精彩更有趣。”由此看来,热衷一些“节”的背后,是年轻小伙伴对于仪式感的追求和认真生活的样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在时间的周而复始中生产生活。仪式感不仅让普通的日子变得充实而有趣,还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而每一个节日的到来,都是一种“仪式感”和自我的记录。此时,大家会为了有意义的节日氛围和场景产生一些花费,这也让商业的力量涌入进来,进而产出更多的双向互动。
今天年轻人热衷的各种节,情感表达的因素在不断增多。可以理解,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咖啡节、汉堡节、面包节等所营造的沉浸式现场,让很多人能产生短暂的“逃离”。正如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所说,节日意味着一个特殊的时刻,这一时刻从日常各自繁忙的时间流中漂离出来而具有自己的时间结构。确实,节日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绝状态,重新建立起所有人相互交往的契机。
但创造各种新鲜的消费,无疑是各种节给我们的最直接快乐。从咖啡店到咖啡节、从汉堡店到汉堡节、从面包店到面包节……这一现象变化背后也是消费模式的嬗变和拓展。正如有不少网友所议论的,“原本要去好几个地方,现在只要去一个地方就可以打卡好几家,非常方便。”过去大多是消费者主动找寻店铺,而现在转变为打造集合点集中呈现,一改过去被动等待上门,主动向消费者靠近,也让消费市场扩大了覆盖圈。
不仅如此,咖啡面包汉堡等消费图景,还将赋能文旅新发展。以今年南京汉堡节为例,10月1日-5日,活动现场累计到场人数逾10万,平均一天能卖掉3万个汉堡。小小的汉堡不仅折射出南京在新消费方面的强大潜力,更是在全国打出了知名度,吸引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集聚南京,大“堡”口福。
当然,“过节”也须“有礼有节”。各种节的主办方应当倾听消费者的声音,重视消费者诉求,满足消费者需要;于商家而言,应当严格执行卫生标准,保证食品品质,对社会公众负责;监管部门则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对布展的食品的安全进行常规监督与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期待多方形成合力,用心用情为消费者们提供更优质的体验、更安全的食品、更良好的环境、更可口的食物,共同打造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