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被誉为“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的“830新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出台,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游戏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
三年过后,该政策的收效如何?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中提到,未成年人主要网络使用集中在娱乐和学习两方面,其中看视频(47.5%)排名第一,听音乐(40.1%)、写作业/查资料(36.4%)、聊天(31.3%)排名第二至四,打游戏(27.0%)排名第五,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热度明显减退。
每日经济新闻近日发布的《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现状调研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同样指出,如今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在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已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具体规范,游戏时间从“宵禁”到每周严控3小时内,我国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政策堪称“全球最严”。
短短三年时间,我国游戏领域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已有明显成效。在此期间,游戏行业的积极配合功不可没,尤其是身处第一线的游戏企业们,通过不断优化、升级防沉迷系统,为青少年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效保障。
但值得注意的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除了企业、社会的配合外,也需要家长切实履行第一责任的角色,持续巩固未成年人游戏保护的效果。
从人脸识别到充值提醒,“游戏防沉迷”持续进化
《报告》中提到,自“830新规”出台后,游戏厂商和平台普遍按照规定落地了相关措施,头部游戏厂商和平台更是身先士卒,各项防沉迷举措尤为严格。
例如腾讯,除实装游戏账号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疑似未成年人验证机制、游戏时间强制管制等常规防沉迷举措外,还通过应用高新技术,对部分可能存在漏洞的措施进行了数轮优化升级。
今年7月,腾讯游戏在《元梦之星》等全线产品推出“防代过人脸巡查”,加强“人脸识别充值提醒”,强调充值行为与充值金额;同时,针对疑似未成年人操作的高危账号新增“充值意愿认证”流程,防止家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代过人脸。此外,腾讯游戏还加强多设备异地登录人脸识别监测,上线人脸识别“炸弹锁”, 当疑似黑产账号登录游戏时,即刻触发倒计时人脸识别,防止租号黑产代过人脸进行游戏。
有头部厂商带头,其他企业也积极响应参与其中,整个游戏行业对于“防沉迷”的态度也已从最初的被动转化为主动,积极落实各项规定,部分企业更是积极探索未成年人保护的方式,以“堵疏结合”为核心理念,持续构建对未成年人友好的网络环境。
令人欣慰的是,在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后,游戏行业也实现了更加健康的发展。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披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472.67亿元,同比增长2.08%,;游戏用户规模近6.74亿人,同比增长0.88%,再创历史新高。
家长需担起责任,不要成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薄弱点
虽未成年人保护成果显著,但仍未到庆功之时。就目前而言,除游戏企业的配合,未成年人保护的长效发展关键在于另一群体——家长。
《报告》显示,虽然近八成家长已知晓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政策,但仍有六成家长有过为孩子输入支付密码完成充值的行为,还有超八成家长在知晓孩子使用成年人账号绕过监管玩手游,却保持沉默甚至放任态度。
家长的监管缺失,导致未成年人玩游戏时间较长原因中,有48.7%是因为“使用家长身份信息注册游戏账号”。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家庭保护被放在首要位置。北京理工大学智能科技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磊也表示,家长始终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责任人。
为了提升家长的网络素养,不少游戏企业也纷纷提供柔性措施。例如腾讯成长守护便在今年7月推出了“家长防骗小课堂”,通过分享真实案例拆解未成年人“套路”,梳理成“防骗小知识”,为广大家长提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堵不如疏,家长不仅是未成年人的管理者与监护者,更是陪伴者与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关心、交流,培养他们更多的兴趣爱好,自然而然就不会将注意力全部放在游戏之上。
未成年人保护的事业任重而道远,家长、企业以及社会各界都应该保持重视、认真践行,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这将是未成年人保护进入新阶段后的重要方向。
责任编辑:江钰涵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