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的2024,电商原来还能像得物这么玩

内卷的2024,电商原来还能像得物这么玩
2024年07月24日 08:15 市场投研资讯

“太卷了...”

这是多少人对2024年的共同感慨。

2024,堪称“内卷之年”。电商行业,更是“卷中之卷”。各路玩家,卷完价格卷体验、卷完体验卷服务。

上个月的618,甚至被很多人戏称为“最惨618”。

在高流量成本、高退货率、低利润率,这几方面原因的共同夹击下,许多商家和平台,都在思考一件事:电商,究竟还有没有不一样的玩法?

在这种背景下,前段时间,我看到了电商行业一个特别独特而又有趣的案例:得物。

你或许听说过这个名字,但以为它只是一个分享最新球鞋资讯的小众平台。说来惭愧,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是这么以为。

但没想到,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它已经是一个用户数超过3亿人,拥有20多个大品类的综合电商平台。

不久前,李宁发布的Q1季度公告显示,电商同比增长20%-30%,高增长的背后,分析师预测,得物渠道增长预估超过100%,增速显示是所有平台中最高的。

前段时间,我有幸遇到了得物的几位小伙伴,以及一些在得物上经营的商家,向他们请教了关于得物的很多细节。

和他们聊完,我有一个特别核心的感悟:

再怎么卷,都会有不一样的解题思路。内卷的尽头,或许就是“不一样”。

今天,我想把和他们交流过程中的几点收获分享给你,希望也能对你有所启发。

不再只是“球鞋平台”

很长一段时间里,得物在大众眼中的印象,都和“球鞋”绑定。

确实,早年的得物,是以球鞋品类起家。那时他们发现,在时尚球鞋领域,有一个旺盛的需求点,一直有待满足,那就是“正品”。

一双球鞋,究竟是真是假?如何鉴定?这个过程,甚至会让很多资深玩家翻车。

得物发现了这个痛点,创造了一种“先鉴别、后发货” 的交易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得物组建了一支专业的鉴定团队。所有卖出的球鞋,都要先寄到得物的鉴别中心,进行真假验证。在确保是正品后,才会向消费者发货。

换句话说,它是用一整套制度设计,系统性地解决了消费者买到盗版球鞋的风险。

商业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模式创新的历史。得物最初的创新,就是这样一种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于是,视正版如生命的年轻人,开始发现了这个“正版平台”。而正版球鞋供应商,也更愿意通过得物来销售。

甚至,商家会更进一步,把最新、最潮的新款拿来销售,进而带动年轻人更高的热情。就这样,年轻人和新潮球鞋,成为了一种奇妙的互补关系。

得物就是这样,完成了起步阶段的用户积累。

你看,在起步阶段,只要抓住一个痛点,解决好一个问题,就能帮助品牌完成从0到1的跨越。

而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的得物,已经从最初的球鞋品类,拓展到包括潮服、美妆、数码等20多个大品类的综合电商平台。得物的小伙伴告诉我,如今球鞋品类在得物上的体量,其实只占30%左右。

有一组数据特别让我吃惊,得物目前的用户中,90后的占比超过90%,在中国总计2.6亿95后人群中,得物的渗透率达到70%。

这几乎意味着,中国几乎所有酷爱网购的年轻人群体,都或多或少用过得物的服务。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得物,那或许就是“专属于年轻人的购物平台”。

年轻人,怎么购物?

这么多的年轻人,让我这个年近50的老人家,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年轻人买东西的习惯,究竟有什么不同?

得物以及一些商家小伙伴们告诉我,在他们看来,这一代年轻人购物,有两个特别大的特点:

1、该省省,该花花。

2、情感是重要驱动力

我们一项项来看。

先说第一点:该省省、该花花。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在一些他们不看重的领域,会大力寻找“平替”,找各种大牌代工厂。

有“平替之王”之称的1688,前段时间甚至被一些年轻人在小红书上炒到爆火。

我不喜欢的领域,多花一毛钱都是浪费。

可一旦到了他们喜爱的领域,他们却又极度热爱。为此能够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可以远超我们这些“圈外人”的想象。

比如说,喜欢徒步的人,冲锋衣、登山鞋,一定要买好的,绝不能凑合。

在得物上,数据也有印证。运动户外交易同比三位数增长,跑步鞋、板鞋、篮球鞋是消费者全年热搜词。瑜伽、防晒、羽毛球、台球、骑行等细分版块货都非常好卖。

羽毛球品牌川崎最大的经销商说,“得物上的增速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光今年Q1的业绩同比2023全年就翻了2.6倍,现在得物是我们的重点运营平台了。”

喜欢动漫的人,各种周边、手办,发售第一时间要买到,还爱屋及乌,要抢各种联名商品。比如去年年底,伊利和卡通IP线条小狗合作,推出了一款优酸乳联名礼盒。这款礼盒在得物上线3天就售罄。

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天生喜欢数码3C类商品,还有更丰富的使用场景。手机、电脑、耳机等,构成了大学生必备的“三件套”。

所以,即使3C数码行业大盘整体下滑,得物3C数码业务依然跑出了200%的逆势增长。摄影摄像增幅更是超250%。

数码品牌倍思自入驻得物,年同比增长超过10倍。得物也成为倍思增长最快的平台之一。

再看第二点:情感是重要驱动力。

这是什么意思?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购买行为,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由“需要”驱动的。

我想买一双跑鞋,大概率是因为我准备开始跑步健身,需要一双舒服的跑鞋。

我想买一条裤子,大概率是因为我明天要参加正式活动,需要一条得体的裤子。

而年轻人呢?他们的购买行为,很多时候是由某种情感驱动的,或者换句话说,是由情感引发的“想要”而驱动。

他们在电商平台,会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行为,叫做“逛”。

我本来没想过需要一瓶拌饭酱,结果刷着刷着短视频,哎呀,这个人就着拌饭酱吃饭,怎么能吃的那么香,馋到流口水了,买了买了。

一开始,他们很可能没有明确的需求,就是“随便逛逛”。

结果呢?结果逛着逛着,购物车不知不觉就满了。

除了逛,还有一个以情感为驱动的独特消费场景。

许多得物的商家,都不约而同的向我提到一件事。在得物上有一个很独特的现象:在母亲节、情人节、七夕等这些“自然节日”,销售表现要比给双十一、618这些“购物节”更好。

而且,有一类产品特别的好卖:礼盒,尤其是得物渠道独家定制的礼盒。

比如,去年圣诞节期间,德芙在得物推出了一款独家定制礼盒新品。上线的第一天,这款产品就创造了日销单量纪录,订单数超过6.8万。

为什么会这样?礼盒这种产品,很好地符合了年轻人购物的几个特点:新潮(渠道定制,独一无二)、情绪价值(节日送礼,表达“我在乎你”)、有面子(大牌、正品、送礼不会出错)。

一位商家总结说:“像520和七夕这些节点,销量有3倍到6倍的爆发,其它平台这类节日可能就爆发1.5 倍左右。

而其他平台,618的爆发是16号至18号,只有两三天。但在得物,像520从1号就开始了,5月15号前后到达高峰。因为很多是送给男女朋友,要在520前收到,而且这些节日爆品,不是止步于一次爆发,在此后的每个节点还会有长尾销售。”

换句话说,真正的销售节点,集中发生在母亲节、情人节这些“自然节点”。

这也让得物平台上,不需要进行那些复杂的满减计算。消费者会以自己真实的生活需求出发,去选购礼品。

化妆品品牌韩束的小伙伴就告诉我,在今年520期间,他们的销量飙升了33倍,成为得物国货美妆个护品类的第一名。整个520期间,得物是韩束男士护肤礼盒全渠道销售表现最好的平台之一。

用户粘性,其实就是“真情实感”

所以,得物的小伙伴说,他们最宝贵的资源,就是这批经过多年运营,最终培养起来的年轻用户群体。

而以这群年轻用户为基础,得物平台的运营、销售逻辑,也有着极大的不同。

换句话说,这批用户和得物,其实更像是“一路走来,共同成长”的关系。

比如,大学时,他们会攒很久的钱,买一双最新潮的球鞋;

毕业后进入职场,他们会买数码产品、美妆、首饰;

这个阶段,关键词是“买得起”。经过努力,买到了原本买不起的东西,就是幸福。

有了自己的房子,他们会购买家居、家电、宠物用品;

收入慢慢提高,他们会买手表、奢侈品;

这个阶段,关键词是“我喜欢”。取悦自己,就是幸福。

有了孩子,他们会买个护产品、母婴产品;

父母年纪渐长,他们会买保健品...

这个阶段,关键词是“我舒服”。通过消费,让自己和家人身处更舒服的状态,就是幸福。

在这个“买得起”到“我喜欢”再到“我舒服”的过程中,得物多年前种下的那“第一颗种子”,也就是“真实”,在得物能买到“真货、潮货”,始终深扎在消费者内心。

这也让得物的用户忠诚度,明显高于其它电商平台。

我问,用户忠诚度,这个概念有点虚啊,何以见得?

得物的小伙伴给我举了一个数据:退货率。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电商行业的整体退货率,已经达到60%。部分品类,比如女装,甚至可以达到80%。

这意味着什么?卖出去500件衣服,你还没来得及办庆功宴,哗啦,就退回来400件。这对于任何一个品牌的现金流与库存体系,都是巨大的考验。

而得物的小伙伴告诉我,根据得物商家的反馈统计,像服饰、奢侈品、黄金珠宝等行业平均退货率常年高达30%-50%的类目,在得物退货率普遍不到10%。

时尚鞋品牌Lily Wei说,“传统高跟鞋因鞋型、尺码等问题,容易引发高退货率,而得物是我们退货率最低的平台。”在童装、运动服等非标品领域,得物的退货率也保持在行业低水平。

这真的让我特别好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说,最核心的原因,是得物一以贯之的运营逻辑,让在得物上发生的消费,大多是围绕“真情实感”而生。一时兴起的“冲动消费”,要明显低于其它平台。

退货,很多时候意味着没有“热爱”。

除了退货低外,平台的忠诚度,还侧面反映商家在得物不用大量投流做广告,用更低的运营成本,就能赚到利润。

经营美妆护肤品牌的经销商,在得物经营着1000+的SKU,年GMV1600万,运营团队只有6个人。

“在得物运营,不需要营销团队,甚至不用装修店铺,只需将手头现有的商品上架、出价。好货就能跑出来,而不是PK谁投流砸钱多。”代理大牌美妆的商家赵路,仅24年情人节GMV就突破了400万,在得物上的运营团队一直只有2人,他的精力更专注在商品的选品和销售。

另一个经销代理国际知名运动品牌的老板说,以前在其它电商平台开店时,要自己设计各种优惠活动,想办法曝光商品。

他是这么说的,“投流才能增加曝光,每天一两千进去烧钱,但不一定能带来成交,转化率很不稳定,我还曾经花了三个月去学习运营,天天都很头痛,白头发都多了不少。”

做得物后,他从月入数千,到现在5000多万生意,不用担心没流量,除了出价和发货,其他交给平台。

“我测算了下,得物平台的运营成本差不多3%~5%,相比其他平台通常超过10%甚至20%。”

还有一家叫“起风了”的代理电商告诉我们,他们做戴森、飞利浦、小米等知名品牌的电器代理,在得物渠道上的投流成本近乎于0,但在得物上的销售规模,2021年入驻第一年就达到3000-4000万,2022年翻倍到了8000万,2023年达到了1.2亿。利润率也明显高于其它平台。

没有投流的烦恼,不会被无尽的流量费吃光利润,得物的小伙伴说,正是年轻人的这种忠诚度,让得物的经营更简单。

有一家叫“喜德盛”的户外骑行品牌,在京东、抖音、天猫等渠道,已经做到了山地车品类第一名。后来入驻得物,从初期日销售额一万,到如今实现了20倍左右的快速增长。

喜德盛的小伙伴就告诉我,他们发现,得物平台上有一点特别有趣:“静默下单率”特别的高,可以达到70%-80%,而且进驻得物后,喜德盛的客单价持续上升,甚至是其各大平台中客单价最高的。

喜德盛的小伙伴说,在他们看来,静默下单率高的核心原因,就是产品和人群的匹配。他们提供的户外骑行产品,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年轻人真正热爱的产品。

什么叫静默下单?就是消费者从访问到下单,没有询问客服、没有和商家产生任何交流,直接就完成了付款。静默下单率高,就意味着更低的运营成本、和更高的转化率。

97年出生的芜湖小伙子,做一系列知名运动品牌的运动鞋经销商。他说他的得物运营团队,只有2个人,但就能在得物上每年卖到1亿+的销售规模、30W+订单量,如今得物平台的销量占到他总销量的60%-70%。综合算下来,其它平台运营的人力成本,会是得物的2.5倍左右。

如何连接用户,建立用户粘性,是所有品牌的必修功课。有的人选择用超低价、有的人选择用好服务。

而得物的经验告诉我们,瞄准年轻人热爱生活的“真情实感”,同样是一条可行的路。

用独特,摆脱内卷

说到这儿,你可能就能理解,为什么前面我会说:再怎么卷,都会有不一样的解题思路。

如果说竞争的尽头是内卷。那内卷的尽头,就是不同。

在众多商家在“价格”这个维度卷生卷死时,得物上做生意的小伙伴告诉我,得物上,“卷”的方向,经常不一样。

比如,卷“颜值”,高颜值、有设计的产品。

举个例子,前面提到的那家咖啡机品牌“柏翠”的经销商,目标都市女性群体,主打高颜值家用咖啡机,多款咖啡机以及磨豆机、制冰机都成为了爆款。

羽毛球品牌川崎则在得物诞生了最大爆品——极光7球拍。起因是考虑到市场上的大部分球拍偏老气,川崎就结合年轻人的审美重新设计了球拍,再配套极光镭射拍套提升产品外观,得物上架极光7后,有20余万人购买,迅速成为爆款。

川崎品牌经销商说,极光7在得物的爆发还反哺了品牌整体业绩,一年过去了,仍有人持续下单。

另一家原创家居品牌“造物集”的创始人告诉我们,他们在2022年9月入驻得物后的几个月,每个月营业额都成倍增长。得物渠道的销量已经占到他们品牌总销量的40%。

造物集的创始人说,这些年轻人“即使是卖一双拖鞋,也是有调性、有设计感的”。而且他们还会把这种调性分享、礼赠给身边的朋友。每次节日临近时,销售额都会是日常的2-3倍。所以,他们也会为节日设计专属礼盒,提前备货。

再比如,卷“新鲜感”,有个性的新品。

代理某潮奢户外品牌的阿城,在夏天这个最热的时候,却在着手为今年秋冬季冲锋衣、羽绒服订货。他总是提前三个季度为货品做准备,最新的货盘,优先供给得物的年轻人。

他说,“最新的款基本都是卖得物的,全网别的平台都没有的货,我在得物已经上了。经销的品牌基本不需要测款,因为一挂上去这个货就被卖完了。”

多位商家都认为,在得物,货盘就是最好的流量来源。他们的客群已经养成了固定的消费习惯,“优质货源、新品先在得物上销售,最新尖货,一般30天之内就能卖完,而尾货、过季品则在其他平台销售”,“得物的用户群体非常年轻,他们往往更愿意为好产品买单。”

甚至,“卷需求”,看谁更能切合年轻人的需求。

一位蓝月亮的小伙伴告诉我,他们就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对洗衣液这样的品类来说,在其它的平台,几乎全都是“量大便宜”的大包装,更受欢迎。但在得物上,更受欢迎的却是规格较小、包装更精致的产品。

根据他们的调研,原因实际是得物的用户更年轻化,大部分人处于租房状态,居家空间有限,“量大便宜”对他们来说,反而不是优点。

时尚鞋品牌Lily Wei 就针对年轻人18岁成人礼的仪式感需求,打出了“人生第一双高跟鞋”“成人礼”的营销概念,在得物推出客单价 400 元左右的高跟鞋,最终在得物达到日销 40 万的成绩,该产品一度占据了Lily Wei 整个得物业绩的近 80%。

只要产品本身真的具有独特价值、真的击中了年轻人的痛点,那不用投流推广,也能带来流量。

得物的小伙伴告诉我,他们至今还在保持,平台90%以上的流量,都是免费分发,得物只从中赚取佣金。

在聊天的最后,得物的小伙伴还告诉我,如今在得物,甚至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缺卖家。

这真的有些“反常识”。在如今这个生产大于消费的时代,大部分电商平台的情况,都是“缺消费者”,因此有了针对消费者端的各种内卷。

而得物,消费者本身就是这群消费者。他们缺的,反而是真正能提供新潮、有趣的尖货的卖家。

换句话说,在得物看来,只要你能提供这样的产品,就能在得物上获得不小的流量和销量,而不必陷入无尽的价格战内卷。

利润,来自没有竞争。而没有竞争,来自独特、来自不同。

和得物上的商家和小伙伴聊完,我有一种感觉。得物这个平台,以及他们走过的路,真的是如今电商生态中,非常有趣的一个范例。

如果要为它们总结两个关键词,那我觉得,第一是“年轻”,第二是“真实”。

他们聚焦在年轻人群体,理解并尊重年轻人一系列真实的需求和感受。

比如,商品真实,可以彻夜排队,但不能买到盗版。

比如,需求真实,购物本身就是购物,不“造节”,也不弄复杂的满减规则,让消费者聚焦在购买产品本身。

比如,情感真实,喜爱的事物、亲密的人,是购物需求的最强驱动力。

比如,社交真实,“边逛边买”,有兴趣才有购买。

他们选择的路径,也在一步一步的实践着这些理念。

首先,从球鞋交易这个细分品类切入,抓住“假货多”的痛点,完成第一波用户积累。

然后,深挖这批用户更进一步的需求与痛点,为这批用户找到最适合的产品逻辑和商业模式。

随后,用流量分发逻辑,从系统层面改变这个过程参与者的行为模式。

从得物身上,我们也能学到许多:

垂直深耕一个被忽视的小众用户群体,就能构建出一个商业模式,完成从0到1的跨越。

游戏中参与者的行为,是系统设计的结果。

既然卷,那就去寻找那些不卷的人,不卷的品类,不卷的赛道。

听得物的小伙伴说,现在他们正在继续招募知名品牌和其经销商、贸易商,有原创设计的自主品牌等各种商家。

他们希望将这种“不卷”,扩张到更多的品类,比如运动户外、数码3C、美妆个护、家居家电、母婴食品等全品类。

期待得物,和得物上的商家们,可以继续探索出一条独特的道路。

也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你有所启发。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1、《商业模式创新》,郭斌、王真

2、中小商家困在运费险:“运险客”利用漏洞薅羊毛,退货率攀升保费上涨

http://news.10jqka.com.cn/20240627/c659256444.shtml

观点 / 刘润主笔 / 歌平 编辑 / 二蔓  版面 / 黄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2319篇原创文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退货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
  • 07-23 博实结 301608 44.5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