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三周年|碳市场扩容、国际合作成今年中国碳市场大会热词

全国碳市场三周年|碳市场扩容、国际合作成今年中国碳市场大会热词
2024年07月22日 18:5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雷椰  记者李德尚玉  武汉报道

全国碳市场迎来三周年,碳市场下一步该怎么走?

7月21日,中国碳市场大会2024在武汉举行。在“加快发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扎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分论坛上,碳市场主体建设、碳市场监测管理、地方碳市场发展经验、国际合作等成为论坛的热点话题。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在上述活动中总结了全国碳市场启动3年以来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效,并点明了全国碳市场下一步的主要发展方向。

他指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强全国碳市场规划引领和制度规范。有序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分阶段、有步骤将重点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尽快发布水泥、铝冶炼和钢铁行业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技术规范,制定行业配额分配方案。

另外,要持续加强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要更好发挥全国碳市场功能,坚持将全国碳市场作为减排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在防范金融等方面风险的基础上,更好发挥碳市场金融属性。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碳排放质押业务,推动实施配额有偿分配,适时引入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参与市场交易,丰富交易主体类型。

与会嘉宾认为,当前,为推动全国碳市场发展,全国碳市场扩围将是必要之举。尽管全国碳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数据核算、监测、管理等方面的挑战。通过地方经验总结与国际间的互学互鉴,将有助于推动全国碳市场进一步有序扩围。

“加快发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扎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分论坛现场(图源:官方)“加快发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扎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分论坛现场(图源:官方)
“加快发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扎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分论坛现场(图源:官方)“加快发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扎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分论坛现场(图源:官方)

水泥、电解铝、钢铁纳入碳市场有优势

全国碳市场扩围已经成趋势,如何判定一个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条件已成熟?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在上述论坛表示,通过一系列分析,我们提出了几个判定原则。第一方面是看行业减排的迫切性,第二方面是看行业能否统筹减污和降碳,第三方面是考虑行业接受程度,第四方面是数据质量基础,第五方面看行业边际减排成本,第六方面看国际社会关注度。“基于这些原则,我们也进行了全国碳市场扩围成熟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水泥、电解铝、钢铁行业在上述方面相对更具优势。”

全国碳市场扩容在取得进展,同时,全国碳市场也面临数据质量管理挑战。“虽然当前控排企业的数据质量提升显著,但仍存在监管难点。”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祝浩在论坛表示,由于技术服务机构良莠不齐,一些机构对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更加重视技术服务机构总体工作成效的评估与提升。

碳市场监测有待引入CEMS系统

碳市场的建设需要健全碳监测体系工作。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党委书记、站长张大伟在论坛上指出,全国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主,主要采用核算法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该算法涉及众多环节,特别是在煤计量,煤的采样、制样、存样、分析等均需大量人工参与。当前有2000多家企业参与其中,监管压力大,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

张大伟介绍,碳排放的获取方法主要有两类,分别是排放因子法和质量平衡法。在理想状况下,这两种方法所获取的数据应当是一致且可比较的,然而,它们各自具备不同的优点和缺点。而CEMS(烟气自动监控系统)的高度自动化能提供更加高频的实时碳排放监测数据,可以精准到小时分分辨率和分钟级分辨率。

2021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张大伟介绍,目前,覆盖了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72家企业,安装了152套二氧化碳排放CEMS系统。他指出,下一步应妥善处理好核算法和CEMS方法有效衔接,对连续稳定运行的CEMS设备和相应数据开展评估,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CEMS纳入碳市场并入运行。

碳数据存在不同的测量和计量方法。在获取数据后,如何进行治理,又怎样确保数据的质量?生态环境部环境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汪海洋在上述论坛表示,要实现全主体覆盖,支撑业务线上高效运转,通过建成支撑覆盖全主体、覆盖全业务,贯通全流程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并开展全过程监管,支撑MRV数字化管理等工作。他认为,提升的核心仍然是碳数据质量管理智能化水平。下一步,应要继续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以支撑碳排放的物联采集、自动填报和智能审核。

地方碳市场发挥“先行军”作用

根据全国碳市场建设的统一部署,各地方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何开文在论坛上介绍,湖北在碳市场建设领域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注重交易活跃规范,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不断加强市场监管,实现了区域碳市场的质效提升。注册登记系统自上线运行以来,实现“零故障、零中断、零差错”。积极推进区域碳市场交易试点创新,累计成交量3.9亿吨、成交额95.75亿元,分别占试点市场的42.7%和42.2%,同时汇聚了碳领域头部企业100余家,初步形成碳交易、碳资产等碳市场全产业链。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麻胜聪在上述论坛介绍了浙江省在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能力的方法。他介绍,浙江省进行了发电企业煤样“一链管”四大功能,对可能发生弄虚作假的人员管理、采样管理、实验室管理、数据管理、仪器管理五环节实现煤样“一链管”四大功能。一屏统揽,多维分析展示企业碳排放数据与活动数据。通过二维码对煤炭采样、交样、制样、留样等全过程监管。两端配合,电脑端与移动端协同,实时管理跟踪。四目监控,对采样、制样、留样监测等关键节点实施监控。

国际合作推进碳市场扩容

国际的碳市场的建设历程对我国碳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挪威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碳交易体系的国家之一,在碳市场建设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中国与挪威在碳市场建设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合作。

挪威驻华使馆气候与环境参赞爱琳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碳市场纳入了众多控排企业,其市场体系设计精细,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减排工具之一。挪威在中国合作的第一阶段就包括了支持国家登记系统的开发与模块开发,为相关部门制定监测报告和核查指南,以及提供分配计划指导文件和培训材料等。“目前,我们碳市场建设项目合作已进入第三阶段,涵盖了支持、起草针对钢铁、化工、石化以及电解铝行业的配额分配指南的技术工作。此外,该项目正在协助制订即将出台的水泥和电解铝行业报告指南等相关工作。”

爱琳强调,将碳市场ETS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相结合将会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更多的行业被纳入中国碳市场,被纳入的控排企业必须充分了解减排方案,例如减排的措施有哪些,成本是多少。中国企业以及其他国家的企业仍然需要利用新技术,应用新商业模式实现绿色转型。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PI)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总监阿利斯泰尔·里奇在上述论坛介绍了亚洲碳市场发展概况及国际主流碳市场的MRV体系,以及日本、韩国的发展案例。他认为,亚洲各国正在广泛利用碳市场,降低实现国家自主贡献(NDC)的成本,通过支持电力和工业部门脱碳,减少碳边境调节机制带来的成本影响。

阿利斯泰尔·里奇表示,对中国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机会在气候变化方面成为全球标杆。ETS对促进低碳转型有重要意义,例如,进行碳价格拍卖,拍卖收入可以支持低碳技术投资。不过,碳市场需要有效的监测核查系统,以及完善的配额分配规则,亚洲国家之间通过互学互鉴,有助于本国引进和实施更有效的MRV体系,并且找到更加优化成本的方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
  • 07-23 博实结 301608 44.5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