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从制度、IPO审核、新股、产业链、业绩、研发投入、二级市场、指数、全链条监管等维度,对科创板全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还通过采访调研学者、投资人、投行、企业的方式,深度把脉科技、产业、资本的生态变化,探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路径。
2024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五周年。第一财经科创研究中心联合第一财经金融市场研究中心推出《一路向新 第一财经·科创板五周年全景报告》(下称《报告》)。
这是第一财经科创研究中心记录科创板成长的第九份报告,也是第五份周年全景报告。站在科创板开市五周年的关键时点,此次《报告》耗时近两个月,成书近5万字,不仅从制度、IPO审核、新股、产业链、业绩、研发投入、二级市场、指数、全链条监管等维度,对科创板全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还通过采访调研学者、投资人、投行、企业的方式,深度把脉科技、产业、资本的生态变化,探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路径。
五年来,科创板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完善和持续创新,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在开市五周年之际,科创板迎来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资本市场体系。
“硬字当头”之下,五年来科创板受理IPO申请的数量近千家,截至7月22日已有573家公司上市,首发募资近万亿;开市以来平均研发强度均保持在10%以上的高位,五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达到4199.46亿元;产业链的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不断扩大,长三角地区的公司成为“主力军”;二级市场整体估值趋向平稳,上市公司股价“四六分化”;指数持续丰富,产品规模不断扩大。
五年对一个市场板块而言,只是起步。对于科创板的下一个五年,市场各方存有诸多期待。
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启动,服务新质生产力
在科创板开市五周年前夕,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上海宣布推出“科创板八条”,标志着科创板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正式启动。
"科创板8条"文件提及了多达30余项具体内容。《报告》对市场关注度较高的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精准识别机制、开展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完善交易机制、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完善股权激励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历程和最新动态进行了梳理,并提出预期。
五年来,科创板“硬科技”定位持续强化。《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自2020年3月20日首次发布之后,分别于2021年4月16日、2023年12月、2024年4月份进行了三次修订。伴随“科创板八条”的推出,证监会还将通过完善识别机制等方式,进一步推动科创板“硬科技”属性的强化。
发行定价是资本市场当中的关键环节。科创板从诞生之初就在发行定价环节试点了多项制度创新,推行市场化定价,形成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等机制。五年间,针对市场上出现的各种现象、问题,规则也在持续调整。
“科创板八条”,明确将开展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2024年6月19日下午上交所便宣布,为进一步加大网下报价约束,科创板将试点统一执行3%的最高报价剔除比例。上交所还表示,将在后续科创板新股发行与承销方案备案工作中,对发行人和主承销商执行前述安排的情况予以关注。
五年来,科创板也不断完善交易机制、增加交易方式、丰富交易工具。2022年10月31日,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正式启动,A股市场也正式步入“做市”时代。截至2024年5月底,17家做市商共完成614只股票备案,覆盖227只科创板股票,占科创板全部股票数量的40%,日均成交额约5亿元。
未来,科创板还将加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科创板八条”围绕支持并购重组提出多个进一步改革方向。据第一财经了解,这些方向有些会以规则、标准的形式推出,有的则需要一些案例落地来体现。
可以看到,“科创板八条”发布后,科创板公司陆续披露了多单产业并购交易。其中,芯联集成率先披露首单收购未盈利资产方案;7月14日,希荻微、富创精密也分别披露收购未盈利资产方案。
伴随“科创板八条”的推出,当前科创板股权激励规则在精准性和灵活性方面,有望迎来新的突破。截至2024年5月底,共有392家科创公司推出615单股权激励计划,板块覆盖率为69%。
在“科创板八条”之前,新“国九条”“科创十六条”也陆续落地。这三个政策一脉相承,“科创板八条”更实、更准、更细。在业内看来,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相应的改革举措会以规则、政策或者案例等形式逐步落地。
整体估值回归30倍左右,上市公司股价“四六分化”
除了持续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之外,科创板也成为中国“硬科技”企业的上市高地。
五年来,科创板累计受理企业IPO申请943单。其中,2020年~2023年的每年7月22日,科创板受理的企业IPO申请数量分别累计达到407单、647单、818单、934单。截至2024年6月25日,科创板受理的IPO申请数量累计达到943单。
这943单中,已有573家公司上市,首发募资近万亿元。其中,80%的公司选择第一套标准上市。受益于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制度,截至2024年5月底,已有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表决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采用第五套标准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新股的估值定价也是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科创板新股的首发市盈率与上市首日的表现呈现出相反的趋势。首发市盈率平均值在2022年达到最高峰,之后呈现下降趋势。而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跌幅在前期爬坡后,于2022年降至谷底,之后又爬坡上升。相应的2022年上市首日破发的数量也最多。
就新股上市表现来看,87%的公司上市首日上涨。之后股价有所分化,上市后5日、10日、20日、30日股价上涨的公司数量则分别有193家、209家、191家、196家,占比在33%~37%之间。
拉长时间来看科创板的估值和上市公司股价变化,科创板的估值在2020年末达到顶峰后,逐渐回调,到2022年末下降了53%,之后继续调整,到2023年末和2024年6月25日估值维持在30倍左右。
科创板公司上市以来至2024年6月25日的股价呈现“四六分化”格局。2019年7月22日~2024年6月25日期间(下同),573家上市公司中,有240家公司上市以来股价上涨,占比41.88%;333家公司上市以来股价下跌,占比58.12%。
近几年来,科创板指数体系愈发完善,投资“工具箱”不断丰富。截至目前已推出20余条科创板指数,构建了覆盖规模、主题、策略等类型的科创板指数体系,多维度表征科创板证券的整体表现。目前,境内外相关科创指数产品跟踪规模超1500亿元,其中科创50、科创100两条宽基指数的产品规模占比超过90%。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产业和公司业绩分化
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创板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扩大,推动构建以行业“链主”为引领、上下游企业协同的矩阵式产业集群。
目前科创板覆盖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产业链。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4年6月25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共计573家,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独占鳌头,有237家,占比41.36%;其次为生物产业,有109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有94家。这三大产业公司合计占比77%。
其中,长三角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区域协同效应逐渐显现。截至2024年6月25日,长三角三省一市合计274家,占比47.82%。
业绩是体现行业和企业发展情况的一大指标。科创板开市5年来,交出了一份份业绩答卷。以2019年为基数,科创板公司近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3%和24%。分年度来看,科创板公司业绩在前期高速增长之后,近年来叠加严峻的外部环境影响,业绩增速有所放缓。
2023年科创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创新药、高端装备制造等细分产业链业绩表现相对较好。上市公司业绩呈现分化,部分行业龙头公司增势明显,另有部分公司业绩承压。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复合年增长率和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均为正值的公司占比47%。
创新驱动发展,科创板公司持续加大创新要素投入力度,产出端的创新成果也不断涌现。五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达到4199.46亿元。自开市以来平均研发强度均保持在10%以上的高位,83家公司研发强度连续三年超过20%。其中,2023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
在为“硬科技”企业提供资本助力的同时,科创板也在持续监管环节实施“严监严管”,对违规行为“露头就打”、典型个案“严惩重罚”。比如:强化募集资金使用监管,紧盯“关键少数”,持续推动中介机构归位尽责,重拳打击各类财务违规,依规尽速实施重大违法退市。
“科创板八条”也明确,加强科创板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包括:落实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从严打击科创板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市场乱象,进一步压实发行人及中介机构责任,更加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坚决防止“害群之马”“僵尸空壳”在科创板出现。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