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7月11日电 题:超长猪周期给猪企带来哪些经验?
作者 张翠霞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
今年以来生猪市场行情回暖,6月猪肉价格上涨明显,在此带动下多数上市猪企“回血”,业绩实现扭亏为盈。本轮超长的猪周期是否已经渡过?给猪企哪些经验?
猪周期迎来回暖?
从过往经验看,每一轮猪周期分为上涨期和下跌期,一般完整的猪周期在3-4年左右。然而,2018年以后,出现了一轮超级猪周期。2020年至2021年,受到非洲猪瘟影响供应出现短缺、猪价上涨,猪企加大投入、资本也争相进入,此后在限产政策、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下,养猪行业在去产能、扩产能中转换,2023年又呈现价格总体下跌,行业出现了超长猪周期。
今年以来,猪价持续走好。1月12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交易均价跌至13.24元/公斤,为本轮猪周期下行周期的最低点。7月10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交易均价18.92元/公斤。
猪价上涨主要受供需关系影响。从供给方面看,过去一段时间猪价下跌至成本线下方,生猪产能压缩,带动当前养殖户积极性提高;2023年起,能繁母猪存栏量整体呈逐月下降趋势,直接影响基层生猪存栏量,特别是在北方地区,中小型养殖户的产能淘汰速度加快,养殖户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也影响了供应。从需求看,目前气温存在升高预期,是传统的消费淡季,大猪需求或减量,但我国居民对猪肉的消费具有一定刚性需求,总体供需影响结合下,仍推动猪价走高。
随着高温季节逐渐度过,九、十月份节庆日期到来,市场对于猪肉的备货和调运力度将会加大,节日活动也会提升猪肉需求量。预计三季度猪肉消费需求会明显增长,四季度达到高峰,市场前景得到进一步强化。从供给看,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3年12月至今年5月,全国新生仔猪数量同比小幅下降,按6个月的育肥周期计算,在接下来半年内,生猪出栏上市量将较2023年同期有所减少。这意味着下半年猪肉市场可能面临供应偏紧而需求旺盛的格局,猪价整体上有望保持上行。
下半年的猪价上涨预期会成为一个基本趋势,但对于这次超长的猪周期来说,是否会作为彻底转折的信号,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后续市场价格、企业投资及疫病防范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因素。
超长猪周期给猪企哪些经验?
在这一轮超长猪周期中,有两类企业“受伤”最重。一是管理能力不善、经营实力较低、资金实力较差的中小型养殖户,在猪价压力下退出市场。另一种是在猪价上涨期间,看到利润可观,便利用自身资金实力以并购等方式跨界进入养殖行业的企业。但由于猪周期盈利期短的特性,其中一些企业并未能在相关业务中受益,甚至拖累了主业。
可以看出,当前的养殖行业已经不再是原来粗放式经营,其所涉及育种、养殖、疫病防治、信息化运营等环节,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企业的规模、能力、技术有较高要求,即便是资金雄厚的跨界企业,也要看是否有养殖行业的经验积累,否则仅靠博弈周期获取市场利润,是很难实现持续经营的。
目前,随着猪价上涨,主要猪企业绩已经回暖。牧原股份、新希望、温氏股份三大猪企6月生猪销售收入环比、同比均增长;三家企业销售均价环比同比均上升。环比上升幅度在14%-18%之间,同比上升幅度在26%-29%之间。主要猪企牧原股份、新希望、神农集团、ST天邦、巨星农牧、新五丰等近日都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均同比大幅减亏,并在二季度实现盈利。
笔者认为,2023年的低基数奠定了主要猪企在今年的业绩增长潜力,叠加下半年猪肉消费恢复、市场需求预期提升、供应减少的背景,猪企业绩减亏或业绩增长都具备可能。不过,根据这一轮猪周期的经验,未来业绩增长不单取决于猪价,还取决于猪企育种、养殖、疫病防治、信息化运营等环节的综合能力,即便从价格因素看,猪企想要恢复“巅峰”时期的盈利能力,恐怕也需要一段时间。(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芷菡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