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网
儿童文学是为未来“打底子”的文学。近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步入“快车道”,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新气象。一方面,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不断增加,中青年作家成为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主力。同时,非儿童文学作家加盟儿童文学写作的趋势也十分明显。赵丽宏、张炜、毕飞宇、马原、阿来、徐则臣等一批知名作家纷纷加入儿童文学创作,推进了儿童文学创新表达形式与深化作品内涵,让儿童文学大花园呈现出灿烂的光景。
另一方面,儿童文学正走向丰饶与宽广。从题材内容层面看,儿童文学创作不再过度聚焦都市儿童的日常校园和家庭生活,而是将笔触伸向当代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广大儿童文学作家不仅勇于探索“轻”题材和“新”题材,也敢于面对“重”题材和“旧”题材。儿童文学创作的数量与质量、表现手法的广度、题材的深度等,较之于以往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面向时代生活,新时代的儿童文学以“敞开”的创作姿态,主题更鲜明、题材更丰富、类型更多元、艺术更精湛,呈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
儿童文学的创作,需要作家巧妙构思故事,更要将有价值的思考、人生经验融入故事,让儿童在阅读中理解自我和世界。尽管儿童文学一直在探索的路上,但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坚持“儿童本位”,小说、童话、散文、诗歌、寓言、报告文学、科幻文学等各类体裁,始终保持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自诞生以来就秉持的儿童观。“儿童”和“童年”是其出发和回归的原点。
儿童文学对于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灵,发展儿童高尚的人格,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那么,面对新的成长环境,儿童文学何为?笔者认为,需要在三个方面加强和突破。
一是,我们要全面关注当下儿童的生活现实、心理和精神现状。随着时代发展,现代生活的变化,当代儿童的生活环境与以往的孩子大不相同。因此,立足当下,重新认识孩子,认识童年,是儿童文学作品引发少年儿童的共鸣的前提。当前,一些标榜“成长文学”的儿童文学作品,大多显得太过平面化、简单化,缺乏真正的“成长”特质。中国式的童年书写应根植于现实之中,真实地表达儿童成长的现实,多层面地反映儿童生活,塑造典型的儿童形象。
二是,我们要努力创新儿童文学内容特色,满足儿童成长需求。网络文学和数字阅读的兴起,为儿童文学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需求提供了可能。儿童文学创作要结合当前新兴媒介的优势,尊重儿童对自然与社会好奇的天性,生动再现立体化的故事场景,将孩子们所喜爱的故事呈现出来,更好地迎合儿童群体的口味,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如果没有尊重少年儿童的天性和审美趣味,没有精巧的艺术构思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即便作品题材再好,也难以打动读者。
三是,我们要不断拓宽题材范围,丰富儿童的文学世界。针对当前儿童文学现状,文学评论家李学斌指出三个失衡现象:乡村童年、历史童年书写勃兴兴起,而现实童年、未来童年建构相对乏力;回忆叙事、模拟叙事洋洋大观,而焦点叙事、想象叙事零散单薄;执守、延续文化传统的创作遍地开花,而审视、反思现实童年生态的作品则相对缺乏。文学的远见决定了我们对中国儿童的未来想象。新时代儿童文学,在延续中国儿童文学优良传统的同时,还需要贯通历史和未来,贯通中国和世界,努力创造国际化的儿童文学。
为培养富有人文精神、审美品格和民族气质的中国少年儿童提供更多的优质文学作品,是时代赋予儿童文学作家的使命、责任和担当。新时代已为儿童文学搭建了写出好作品的生活场景,创造了讲出好故事的创作环境。相信作家们一定能够创作出属于孩子们的星辰与大海、天空与未来。
文章来源:光明网
作者:马忠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