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韩国锂电工厂火灾:降本,安全是底线

审视韩国锂电工厂火灾:降本,安全是底线
2024年06月25日 14:48 观察者网

6月24日,一家位于韩国京畿道华城市的锂电池制造厂突发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官方公众号今天(25日)最新发布信息显示,此次事故已搜获的23名遇难者中,韩方依据个人物品等初步判断包括17名中国公民,确切人数还需进一步确认,另有8人负伤,其中1名中国公民轻伤。

韩国方面已组织警方、消防、国立科学调查研究院、国土安全研究院、雇佣劳动部等9个部门相关人员当地时间25日中午在火灾现场展开联合调查鉴定工作。随着韩国媒体的密集挖掘,关于这场波及十多位同胞、堪称全球锂电史上迄今为止最惨烈的火灾,一些关键追问已有初步线索浮现。

一,工厂持续长期亏损,降本成为本能

降本,或许是一个核心因素。

根据公开信息,涉事企业Aricell成立于2020年5月,母公司为三星电子供应链上的精密结构件厂商S-Connect。

截至2023年末,其正式员工数量为48人。2020-2023年,Aricell营收分别为5.3、8.3、39.4、47.9亿韩元,换算成人民币,其年营业收入分别约合40万、60万、285万、345万元人民币,历年营业利润则分别约合-300万、-490万、-195万、-190万元人民币,换句话说:

Aricell成立至今处于持续、大幅亏损状态。

站在企业经营者角度,面对一个用工需求大、人均年产值不足10万元人民币、持续亏损的工厂,其本能的管理动作恐怕就是尽可能压缩各种可变成本,高比例使用外籍劳工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而在所有外劳中,来自中国的朝鲜族工人由于语言相通,尤其受到雇主欢迎。

接受媒体采访的一位涉事工厂中国籍女工也提到,该厂共有100多名工人,多是来自中国东北的朝鲜族女性:“工资是韩国最低时薪,一小时9860韩元,相当于50元人民币。相比其他同等薪水的工作,这里工作强度较小,还有退休金和工程补贴...我们和介绍韩国工作的中介签劳动合同后来到韩国,韩国人很少到工厂做基层工人”。

二,为什么事故造成的后果如此惨烈?

Aricell制造的电池产品,爆燃“威力”较公众所熟悉的锂离子电池有明显差别。

根据母公司S-Connect对其的介绍,Aricell主要业务领域是锂亚硫酰氯电池(锂亚电池),这也是目前在不可充电的锂一次电池市场最主流产品。

锂亚电池的主要性能特点,可以总结为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高储藏寿命、高性价比,如果按照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指标衡量,锂亚电池目前已可实现超过600Wh/kg或1200Wh/L的性能,其作为鱼雷等武器系统电源,成本仅有银锌电池的五分之一。

事实上,Aricell产品用途,是一个被许多媒体忽视的重要信息,或许是难以在民用仪器仪表电池市场与Vitzrocell等大厂竞争,Aricell目前主要聚焦于军用市场,公司产品被广泛用于韩国军用电台、鱼雷、导弹等装备,自称是“(韩国)国内唯一批量生产军用卷绕式Li/SOCl2(锂亚硫酰氯电池)的厂家,在军用原电池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在该公司目前已无法访问的官网上,Aricell还曾标榜自己的产品采用纯韩国技术制造,“开发、生产、质量控制、甚至交付都在韩国完成”。

然而看似轻易摘取的肥美果实,却往往已经被命运暗中标注了代价。

由于锂亚电池负极直接采用锂金属,熔点只有180摄氏度,一颗电池爆燃造成的升温,就可能立即引发升温-热失控的连锁反应,锂金属遇水分还会生成氢气,进一步加剧危险。2013年波音787电池起火事件后,美国FAA曾专门进行过4800颗采用锂金属负极的一次电池燃烧实验以研究其特性,结果证实,一个很小火点或热源就足以引起大规模锂原电池火灾,并且泡沫灭火剂对抑制火灾基本无效,因为闷烧所辐射的热量也足以“点燃”相邻电池,因此热性能是制约其安全性的主要挑战,而军用电池的高倍率要求使其结构设计上有意增加正负极反应面积,一旦出现热失控,爆燃“威力”更为惊人。

FAA实验结果,作为5000颗锂离子电池,右为4800颗锂原电池

根据现有信息,6月24日的火灾,正是引发了锂亚电池连锁反应,监控中出现火情仅15秒后就发生剧烈爆燃,瞬间将现场工人卷入,而即便大量使用干沙和膨胀蛭石灭火,该场地储藏的35000颗电池仍然燃烧了约5个小时才被扑灭。

三,事故是天灾,还是人祸?

时至今日,锂亚电池内部短路与热失控仍然是一个生产企业所需要面对的挑战,那么,此次韩国工厂火灾,是否只是一个不幸的随机概率事件?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韩国《首尔经济日报》报道,有未当班的涉事工厂员工透露,在此次火灾前两天,已经发生过一次起火事故,但“有证据表明该公司试图阻止这一事实泄露”。

除此之外,事故伤亡人数本身,也已经透露出Aricell在生产管理上可能存在严重问题。单纯的原料、成品仓储,并不需要如此之多员工,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该公司劳动密集型的电池组装测试活动被同样安排于此,与危险的高功率军用电池成品拥挤在面积不大的车间内,至于环境温湿度控制与外籍劳工的操作培训、消防演练是否合格,前述受访人提供的信息已经足以令人咋舌。

组装与仓储混同的布局,无疑存在重大安全风险,也很难想象一家锂电池企业会意识不到其中的问题。

以我国为例,早在数年前应急管理部出台的《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就已经明确提出成品仓库的独立防火分区要求,即“化成场所、老化场所和成品电池仓库应为独立的防火分区,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时间不低于1.5h的楼板与其它区域进行隔开,自动化生产线如无法实现独立的防火分区,应设置有安全防护措施满足区域的整体安全要求”。

区区小微企业体量的Aricell,恐怕同样没有奢侈到能够上马自动化生产线,以至于难以设置独立防火区的地步,在这样的情况下,生产管理所涉及的责任问题有必要进一步深究。

此外,连续起火还指向Aricell产品开发和批次质量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锂亚电池的研发,可以说极为考验企业“功底”,目前锂亚电池市占率全球第一的中国企业亿纬锂能,在其技术攻关阶段也经历过重重考验,据亿纬锂能产品开发部老员工回忆,在研发的过程中,技术团队每天都全副武装在实验室测试电池性能,实验室里放着许多铁盒子,还不时从里面传来“砰、砰”的爆炸声:“锂亚电池能量非常高,电池威力接近于炸弹,危险非常大。当测试电池短路发生爆炸时,会把电池外的铁盒子炸裂”。

此次韩国锂电工厂火灾事故现场 图源:央视网此次韩国锂电工厂火灾事故现场 图源:央视网

2003到2005年,亿纬锂能总计进行了18万只电池的实验,才终于掌握锂亚电池关键技术,以此对比,Aricell这家2020年成立的企业,是否已“摸清摸透”锂亚电池技术,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考虑到这次事故的后果,Aricell很可能将就此退出业界,而其母公司S-Connect,恐怕也将面临巨额索赔和行政处罚,未来前景灰暗,其股价应声暴跌已充分反应出投资者的悲观预期。

当然,在缅怀逝者的同时,对这起世界锂电产业史上伤亡后果最严重的火灾,我国锂电企业也切不可仅仅抱有“隔岸观火”的心态。

自去年以来,国内锂电制造企业在降本上的动作越来越大,有行业专家就向观察者网透露了一些做法,如拖延、克扣上游供应商货款,或是变相降低一线操作工薪酬,这样的做法看似能够收获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势必以损害企业长期发展潜力为代价,特别是此次事故后,降本与安全之间的权衡值得国内锂电企业重新审视。

要知道,在锂电这个与高能量化学品打交道的行业,安全,是一家企业生存发展的底线,一次重大事故,就有可能葬送企业多年筚路蓝缕的积累,例如某知名锂电企业在一次储能电站火灾后,拓展国内储能市场就长期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

在25日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谈到了这起发生在韩国的事故,他说,“近期韩国电池厂起火,死了很多人,很不幸。……如果不安全的电池放在家里,带来无穷的隐患。”他强调,行业如果要比,要比技术,比技术带来的长期价值、可持续的价值,以及安全可靠性的性能,这才是要比赛的地方。“不是买购买时候的价格,是卷整个生命周期,是卷质量,卷安全。”

曾毓群还表示,在新能源卷价格的环境下,价值最重要。他在论坛上举例称,“比如其他人做出的电池是无法被循环的,价格可能是一块钱,我做出来的电池是5000个循环,我是一块五毛钱,所以从价值的角度,平均下来我们是最有价值的。所以,应该不卷当时在买卖时候的价格,而是卷整个生命周期里的价值。”

总体而言,韩国锂电工厂火灾,对我国产业界也将产生“闻者足戒”的警醒效应,无论行业洗牌有多么激烈、降本增效有多么紧迫,安全这条底线都应该被毫不妥协地坚守,当然,笔者也坚信,随着落后产能的加速淘汰出清,我国锂电行业安全生产水平,也必将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韩国 火灾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