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密集部署科技体制改革 打造高能级平台、完善人才机制

央国企密集部署科技体制改革 打造高能级平台、完善人才机制
2024年06月23日 10:59 财富动力网

编者按:

我国科技创新正踏上快车道。从中央到地方,从央国企到民营企业,正逐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在这背后,一方面需要对资金、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进行系统布局,另一方面也需要形成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的顺畅链条。科技创新是一把钥匙,最终将催生新的发展动能,为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燃料”。

近日,各地央国企密集释放科技创新特别是科技体制改革动作。

新华社6月20日报道称,国务院国资委启动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在工业软件、工业母机、算力网络、新能源、先进材料、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方向组织中央企业续建3个、新建17个创新联合体。

完成第三批布局后,共21家中央企业牵头建设24个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用力量相互支撑、高效互动、紧密合作,共同推进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

在单个企业层面,中国大唐、中国化学等央企,以及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深圳能源集团、延长石油集团、河南能源集团等地方骨干国企近期密集召开科技创新大会,部署下一阶段科技体制改革工作。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央国企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议题,包括搭建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科技绩效考核办法、强化科技研发人才队伍培育等。

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央国企中的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周城雄指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以国家实验室体系、国家科研院所、高水平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核心。

“企业在提升国家科技实力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力量,因为国家资源投入是有限的,任何一个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定是有一定的范围。”周城雄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R&D)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仅为1.35%,为发达国家的1/3~1/4;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究开发活动的企业仅占比28%。

近期央国企密集部署的科技创新举措,是落实国企改革的应有之义。

截至2023年底,全国各省份均制定了2023~2025年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在各地方案中,“科技”“技术”“创新”这三个词都高频出现。

比如江苏省提出,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国有企业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

从2023年底到现在,国企改革从整体部署推进到了科技创新等细分领域。

今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之前的4月份,安徽省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方案》,要求改革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每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20%左右的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可视同利润予以加回。

同时,科技创新部署也从地方层面深入到企业层面。对于企业来说,科技创新的直接目的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2024年科技创新大会提出,要集中力量攻克矿井透明地质、井下充填开采及人员精准定位等一批制约集团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河南能源集团科技创新大会提出,要着力突破煤矿灾害治理、化工产业转型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西部矿业集团2024年科技大会提出,要把资源增储和综合回收作为重中之重,还要着力解决镁资源开发技术难题。

央国企加强科技创新,改革体制机制尤为重要。

“体制的刚性和稳定性限制了创新和变革的能力,使得国有企业很难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灵活应对和把握机遇。体制限制还体现在企业管理和决策层面。国有企业的决策相对保守,进一步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和市场竞争力。”周城雄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革体制,加强市场化改革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搭建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央国企中的科技领军企业纷纷提出搭建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提出,2024年争创省部行业级创新平台5个以上。按照国家有关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战略部署,2022年,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郑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对炼焦煤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组重建,2023年3月,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重组,是首批进行重组的能源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

西部矿业集团在2024年科技大会上揭牌了“段雪院士创新中心”,作为在盐湖镁资源开发利用领域联合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

延长石油集团科技创新大会提出,要高标准组建运行延长化工研究院和科技产业化公司,争取申报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央企往往是某个领域的领军企业,在行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24年度科技创新大会发布了新定位,明确了打造行业共性技术研究高地,并将成立中央研究院。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需要产学研用力量相互支撑。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启动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在工业软件、工业母机、算力网络、新能源、先进材料、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方向组织中央企业续建3个、新建17个创新联合体。

据介绍,前两批共7个创新联合体,带动了3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

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志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各行各业都需要科技支撑,各行各业都需要研究自己行业内遇到的科研问题,但是独立或专门从事科研的人员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就很难发现产业中遇到的科研真问题。”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走深,科技协同创新也有了新抓手。西部矿业集团2024年科技大会就提出,要紧紧抓住青海高等研究院建设契机,汇聚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工程中心等各方资源。

高等研究院是教育部与各省份合作搭建的教育科研平台。2023年以来,在多次教育部与中西部、东北地区省份的会商会上,都涉及建立高等研究院的内容。

2023年12月,全国首个以省(区)命名的高等研究院——宁夏高等研究院正式启动建设。在当时召开的宁夏高等研究院建设启动推进会上,有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20家高校参加,参会代表还包括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等。

高等研究院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综合部署。据介绍,下一步,宁夏高等研究院还将招收硕博士研究生。

优化科技力量结构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完善人才机制也是央国企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化学、中国电科等央企的科技创新大会上,都出现了首席科学家的身影。有的央国企还建立了集团级科学家、一级科学家、二级科学家等科学家人才梯次。

一家央企技术研发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央国企的首席科学家与传统的首席专家不同,后者是一种职称制度,而首席科学家兼具荣誉身份与管理职责。

“首席科学家最早出现在高校,高校吸引院士等顶级专家担任首席科学家,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加盟,搭建优秀团队。同时,高校也要给予首席科学家在科研组织、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这位央企技术研发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说。

首席科学家,属于我国科研人才梯队的塔尖——战略科学家。周城雄认为,战略科学家学术造诣精深,科学视野开阔,且领导才能杰出,能够融合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承担起领衔大兵团攻关重大科技任务的使命。

“央国企聘用首席科学家,主要目的也是搭建并领导科研团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上述央企技术研发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说。

因此,与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相协同,央国企在科技体制改革中,也在整体部署科研人才培养机制、科研绩效考核机制等,最大程度激发科研人员能动性。

《安徽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方案》提出,承担原创技术策源任务的省属国有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对其科研人员实施的现金激励,据实列入工资总额单独管理,不作为工资总额预算基数。

河南能源集团提出,健全科技创新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考核激励兑现,推进转化收益激励;国家能源集团提出,优化科技力量结构、优化科技考核机制、优化激励保障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和效能提升;深圳能源集团提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进行谨慎科学的管理,在实践中持续提升创新效率和质量。

周城雄认为,战略科学家才干的发挥,需要各层次科研人才的综合支撑与协同创新。要加大人员绩效投入力度、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提升对科研人员的吸引力。探索战略科学家对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机制,如通过平台搭建和项目部署,通过传帮带对这些优秀青年科研人员进行培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国务院国资委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