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投下“信任票” 外资机构加码中国保险市场

持续投下“信任票” 外资机构加码中国保险市场
2024年06月13日 02:45 上海证券报

  ◎记者 何奎

  作为市场投资的风向标,外资机构持续加码中国保险市场,传递出看好中国保险长期增长潜力的信号。

  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美国保德信、比利时富杰集团、意大利忠利集团等外资险企分别买入前海再保险、太平养老、中意财险的股权。

  有业内人士认为,自我国取消保险机构的外资股份比例限制以来,外资机构通过股权收购、战略投资等方式,持续加码中国保险市场。对于正处于高质量转型关键期的保险业而言,这将注入新的市场活力和提供新的解题方案。

  外资纷纷买入国内险企股权

  近日,前海再保险发布公告称,经公开司法拍卖变卖程序,并由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腾邦国际商业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10%股权由买受人保德信国际保险控股有限公司竞得。2024年3月8日,保德信国际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将上述股权转让给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股权转让后,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成为公司第六大股东。

  不仅仅是美国险企青睐中国险企股权,今年以来,比利时、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险企也纷纷加码中国保险市场,且主要采用股权收购、战略投资等方式买入股权。

  今年5月,监管部门同意中油资本将持有的中意财险51%的股权转让给忠利保险。转让后,忠利保险持股比例为100%,中意财险成为外资独资财产险公司。太平养老则是在今年5月引入新股东——比利时富杰集团拟以10.75亿元认购太平养老的增发股份,增资完成后,富杰集团将持有太平养老约10%股份,中国太平持股比例将降至90%。

  实际上,自我国取消保险机构的外资股份比例限制以来,友邦人寿、安联人寿、汇丰人寿等公司已先后成为外资独资险企。由此来看,外资加码中国保险市场的热情一直较高。

  国内外机构的双向奔赴

  当前,我国财产险业和人身险业都正经历高质量转型的阵痛期,引入外资能为中国保险市场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备受市场关注。

  中泰证券策略分析师张文宇告诉记者:“通过引入外资,国内险企一方面可以迎来新的资金注入,壮大公司资本实力;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外资险企丰富的全球化管理经验和资源,在中国保险市场高质量转型发展过程中,探索出独特的创新发展路径。”

  前海再保险就股权转让一事回复记者时表示,保德信作为在保险行业具备丰富经验的金融机构,购买公司股权反映了其对公司经营成果的认可以及发展前景的看好。保德信专业的保险行业经营管理经验和海外保险行业资源,有望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对于中意财险而言,在成为外资独资公司后,将得到忠利集团在资本金、技术、网络、人才等方面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更好地发挥差异化、特色化、数字化的经营理念,在个人业务、能源产业链、绿色保险、国际业务等方面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快盈利性增长。”中意财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国内险企自带的本土化资源禀赋,也是助力外资快速布局中国市场的关键力量。忠利集团曾表示,此次收购中意财险是一项长期战略投资,目的是在中国发展由集团完全拥有和控制的财产险业务,扩大中国市场份额,使忠利集团能够抓住中国市场的增长机遇。作为中意财险的唯一所有者,忠利集团将寻求扩大在中国的分销网络,利用中国对碳中和的投资来扩展绿色商业保险业务。

  关于买入太平养老股权,富杰集团董事长巴特·德·斯梅特(Bart De Smet)表示,中国的养老金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养老金市场之一,增长潜力巨大。太平养老作为中国重要的养老保险公司之一,是富杰集团把握中国养老金融市场机遇的理想平台。

  中国保险市场前景广阔

  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前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保险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未来或将有更多外资加码中国,而外资的进入有望增加保险业的活力。

  张文宇认为,外资险企通过买入国内险企股权,可以直接获得国内险企本地的人才、资源、市场,降低进入中国市场的难度,也便于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市场份额。

  安联集团近日发布的《2024年安联全球保险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保险市场表现优异,总保费收入增长9.1%,达到6540亿欧元,创下近几年的最快增长。预计中国保险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发展,未来十年总保费将保持7.7%年均增长率,巩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的地位。

  在中国的外资机构也对中国保险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安联人寿总经理崔毳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是安联集团全球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也是安联亚洲增长战略的核心。安联一直看好在中国的发展,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

  外资险企能带来哪些“良方”?

  30多年前,友邦保险将寿险保险代理人模式引入中国,掀起了我国保险业高速发展的浪潮。当前,站在保险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外资险企频频加码中国保险市场,业内关注着他们又将为中国保险业带来哪些“良方”。

  首先,在布局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外资险企可以利用丰富的全球化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经验,为中国保险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全球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丰富国内保险供给,填补保险市场空白。

  其次,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居民的储蓄意识较强,储蓄类险种占比较高,但保险的本质是风险保障,是风险管理的工具之一,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投资盈利并非其主要功能,因此如何做好中国保险消费者教育就成为关键的问题之一。而这恰好是外资险企所擅长的,他们对于客户保障型保险产品的意识培养和宣导具有丰富经验,有助于加强对国内消费者长期保障意识的培养,推动保险业持续回归保障本源。

  最后,外资险企的加入还能为国内险企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风控理念,改善经营管理水平。过去一段时间,我国部分保险公司经历了“唯规模论”的粗放式发展阶段,由此积累了一些问题。而从外资险企进入中国市场的历程可以看出,大部分外资险企并不急于扩大市场份额和业务规模,而是会根据自身差异化特色优势,对经营范围、经营区域和渠道建设进行明确规划,力求客户精准、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并且会依托外资股东成熟的风险管控经验,持续优化产品业务结构,避免粗放发展。这些都可为当下中国保险公司寻求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一种借鉴。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江钰涵

险企 外资 保险市场 保险 财险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