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和理财同时突破30万亿?

公募和理财同时突破30万亿?
2024年05月23日 21:36 市场资讯

  来源:表舅是养基大户

  今天临时去了一趟杭州,有个朋友在某市场化国企做家电板块,找他聊了一下618的销售情况,我发现,任何营销活动都差不多,一旦单位时间的营销效率下滑,就得用更长的时间跨度去补。

  比如银行的开门红,高收益且刚兑的产品越来越少,权益市场也不好,每天的营销成效越来越低,以至于银行的开门红越拉越长,原来是开年的三个月,后来把12月加上,再后来干脆把整个四季度纳入开门红,到现在,恨不得一年都在开门红,永远都是砥砺前行。

  电商业务也差不多,像618这种活动,一搞前后就是1个月,大家收入下降了,对可选消费品的需求下来了,营销的效果不见得多好,但反正能把员工折磨的够呛就行,总之都得努力到感动自己,毕竟,有电商大佬,都开始用每天只睡4小时,来当软文的噱头,PUA员工和市场了(我都只睡4个小时了,你们怎么还干不过拼多多呢?)。

  本来定了4点多的高铁回,结果聊过头了,再打开12306,下一班有票的就只剩快7点的了,中间的连无座都没了,像上海往返杭州这种热门路线,二等座是73块,假如在车站吃个老娘舅、买杯星巴克,也得80左右,比票价本身还贵,我看,票价从73块涨1倍,涨到100多,也合情合理,不会影响需求,反而票价高了,能反过来提升自驾的性价比,促进汽车消费。

  美国的电力等公用事业股票,像杜克能源,一直创新高,国内高铁、地铁、水电等公用事业涨价,也是必然趋势,投资上要高度关注,截至到今天,按申万一级行业来看,公用事业年内收益超8%,在30多个申万一级行业里,排第7,我盲拍一个,到年底,应该能到前五,逻辑可以看这篇。

  说回正题。

  昨天,《债市不能没有散户》提到了对今天,两只交易所特别国债的可能走势:

  “第一、今天这个上交所的特别国债,收盘价101.3块,对应的债券到期收益率,就是图片里显示的YTM,是2.507,还是比银行间债市的收益率低7bps,所以,明天这债,还得跌回去,至少估计跌1个点左右

  二、刚没具体讲,还有深交所上市的,特别国债,代码102267,特国2401,因为成交额实在太小,今天最后三分钟,还没来得及跌透,明天,估计是要先吃10厘米的大跌,停盘半小时,然后再吃10厘米的下跌

  今天的实际走势,和预期的差不多。

  上交所的30年特别国债,下图,最低下跌到1%整,实际收盘收跌-0.73%,最新的到期收益率(右上角框框的YTM)是2.5420,假如我们把银行间市场今日30年国债的收盘价,2.56%,作为内在价格的话,用炒etf的话术来说,这个交易所的特别国债,还是“溢价”了接近2bps,所以仍然没有买入的必要。

  深交所的30年特别国债,下图,可以看到,开盘第一秒直接从119.7块,跌到了103块,跌幅超过10%,触发了第一次熔断,停盘半小时,然后复开后,进一步下跌到100块出头,和昨天说的走势预测也基本一致,目前到期收益率2.5384,也“溢价”超过2bps,没有参与的必要。

  从2月底,《万字长文,为何30年国债还在变强》开始,表舅持续提示个人投资者,如果不熟悉的话,尽可能不要参与长债产品的投资,倒不是基于对债市走势的判断,而仅仅是考虑到长债的波动性比较大,容易对个人投资者造成比较大的预期差,最后拿不住,亏钱。

  而如今,虽然今天3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终于超过了1bps,但表舅仍不建议大家参与,除了上述的原因,更是因为目前的长端利率,处于明显的博弈行情,性价比不高。

  建议大家现阶段,继续拿稳短债、存单基金、短久期理财等产品,也可以考虑表舅跟投的,活钱+基金投顾组合,80%的货币基金,20%的债券基金,单日有最高50万的t+0快速赎回额度,目标比货基收益高、且滚动持有7天尽可能不亏钱,上线不久,目前规模已经到了5000万左右,说明大家的认可度还是不错的,大家可以在京东金融,搜索“表舅是养基大户”,点击下图产品进入。

  ......

  聊两个市场最火的热点哈。

  1、公募基金和理财产品的规模,可能都已经超过30万亿了,历史首次。

  今天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止4月底,公募基金规模达到了30.78亿元,这是行业首次规模超过30万亿,下图。

  而之前讲过,4月份,理财规模单月新增超过2万多亿,接近29万亿,离30万亿,也仅差1万多亿,按照一线反馈的销售热度来看,5月份过去20天了,线性外推,理财规模超过30万亿,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那么这也将是,资管行业首次,公募和理财的规模,双双突破30万亿

  而这一历史性事件的背景,就在于4月份开始,严格落地的存款手工补息的整顿,我估计,这两个月,有3-5万亿的个人储蓄、对公存款,从银行体系流失,转入了公募、理财子公司

  今天还有个消息,监管要求,保险资管停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产品。

  保险资管,就是保险公司下设的资管子公司,其设立的最初定位,是承接保险母公司的资金委托,进行投资,而子公司的创设,有利于市场化运作(薪酬、考核等),从而提高投资端的收益率,但资管公司天然的规模驱动,使得保险资管,过去几年,也开发了不少产品,面向其他同业机构、个人客户,进行销售,现在监管的要求,其实是让保险资管回归主业。

  从更宏大的叙事来看,随着地产赚钱效应的一去不复返、存款利率的持续压降、信托行业的基本覆灭,以及上述保险资管的个人产品被叫停,可以想见,未来,公募基金和理财子公司,依然是最值得被看好的细分行业,只不过行业的龙头效应会越发明显,行业的继续大踏步前进,和小型资管公司的牌照价值归零,这两个事,会同时、持续发生。

  类似的事情,银行业已经发生了,走在了前面,今天金融监管总局发文,要进一步加快推动农村中小银行的兼并重组。

  2、北交所的万绿丛中一点红。

  今天a股下跌,万绿丛中一点红,北交所是今天唯一上涨的宽基板块。

  大家都在寻找答案,表舅也瞎说两个。

  第一,是最硬核的逻辑。

  今晚的新闻出来,大领,在济南主持召开了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正文看这里,《座谈会》,表舅帮大家划个重点,今天的参会代表里,最后特别提到了,下图,“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会议的主题是深化改革,把这个类型单独列出来,指向性很强了,而专精特新小巨人,几乎等于北交所的代名词,除了已经上市的企业里,有30%的小巨人外,北交所储备的226家新进层公司里(后面北交所能上市的,就从这里调),有7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第二,是更务实的逻辑。

  今天,北交所的总经理,隋强,发表了一个主题演讲,把北交所下步的工作重心,理了一遍,北交所的领导相当拼,听说领导们亲自带队,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的地级市,去推销北交所,引导有上市意向的企业和地方政府,优先选择北交所,作为上市场所。

  而北交所这么做的逻辑很简单,北交所现在上市企业的估值水平,相对于其他几个板,整体都很低,除了企业的资质外,主要原因是上市企业太少了,标的太少,交易就不活跃,没人炒,估值就上不去,那么,下步明确的重心,就是先扩容,怎么着也得有个500-800家上市企业,否则发展无从谈起。

  现如今,北交所,几乎成了苟延残喘的券商投行人员,最后的稻草,因为这两年股市的持续下跌,千万股民,把一部分的怨气,都归结于了过快、过大的ipo上,认为就是ipo,持续从股市吸血,导致股市持续下跌,会里为了顺应民意,不得不放缓ipo发行,并且国九条之后,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的上市条件,越发苛刻,即使你达到了所谓的标准,在目前政策被舆论捆绑到束手束脚的背景下,除非上证涨到3500点以上,否则短时间很难看到ipo常态化开闸,前阵子,A股史上第二大的ipo项目,先正达,正式终止ipo,而一手打造这个收购的,中化的领导,这个月也落马进去了。

  这两天,机缘巧合,和几家券商里,还没被优化转岗的投行小伙伴聊了一下,虽然今年北交所上市的企业也一只手掌数得过来,但是从中期来看,北交所扩容加速的概率还是最大的,于是,北交所,成了全村的希望

  从这点,你就能知道,北交所作为政策可能的绿色通道,和其他板有很明显的跷跷板效应

  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的上市条件越苛刻、排的队越长,对北交所越有利,优质企业越有可能从其他板撤材料,转而通过先新三板挂牌,再走北交所上市,而随着优质企业的加盟,北交所受到资金的关注度就会提高(今天北交所隋总说,已经有900多只公募,开通了北交所权限,但因为北交所的系统,是以公司为单位统一开通的,也就是大公司一开通,就是所有产品全部开通,实际上,参与股票投资的产品,是很少的,按照浙商证券研报的统计,募基金一季度末持有的市值,占北交所总市值的0.83%,只有一丢丢,而且较前一个季度还下滑了0.67%,很多基金经理,北交所的票,根本看都不会看),交易活跃度上升,带动存量股票的估值抬升,这也几乎是炒作北交所的主要底层逻辑,北交所能否跨越式发展,就看能不能抓住当下这个窗口期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俊熹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