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抵制电商平台 冻品行业何处寻找新增长点

集体抵制电商平台 冻品行业何处寻找新增长点
2024年05月22日 17:31 江苏经济报

近期,“经销商集体抵制川为冻品”的风波在速冻食品行业持续发酵。本月初,无锡安井食品销售有限公司发布通知称,川为冻品平台恶意扰乱市场价盘,禁止经销商客户给此平台供货。随后,不少冻品经销商自发组织微信群抵制电商平台。“群内经销商接近400人,全国各地都有。”经营汤圆冻品生意的南京经销商周天岐告诉记者,“行业本来就不景气,电商平台又低价倾销,我们都快没有活路了。”

新兴电商平台与传统经销商的博弈并不少见,但极少出现企业携手经销商坚决抵制的情况。川为冻品遭行业抵制究竟为何?传统冻品企业现状怎样?

樊 骏 摄樊 骏 摄

“老三样”卖不动

在冻品行业传统销售模式下,产品从厂家出货后,要经过各级经销商、二批商等多个环节,层层加码后,终端售价几乎翻倍。碰上“不讲武德”的电商平台后,这些中间商吃尽了“苦头”。“电商平台省去了很多环节,可以把利润空间压得极低,100元进的货,他们101元就敢卖,传统经销商生存空间被极大挤压。”无锡安井食品销售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负责人廖轩(化名)告诉记者。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川为冻品遭到集体抵制,主要是由于传统冻品企业业绩承压,对新兴平台的容忍度下降,特别是“老三样”(水饺、汤圆、粽子)卖不动了。

以“老三样”为代表的速冻米面制品向来是冻品行业销售的大头,据中商产业研究院调研数据,我国速冻食品细分品类中,速冻米面食品占比为52.4%,为最大品类。然而,成也“老三样”,败也“老三样”。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传统速冻米面食品销售量不断下降,导致头部冻品企业业绩承压。前不久,三全食品发布的2023年财报显示,该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为70.56亿元,同比减少5.09%;净利润为7.49亿元,同比减少6.55%。这是三全食品自2008年上市以来营收首次下降。对此,三全食品董秘归因于,2022年业绩基数较高,2023年终端消费市场相对疲软,导致营收下滑。然而,记者发现,占其业绩82.61%的速冻米面食品下滑严重,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46%,是三全食品业绩下滑的主因。

“老三样”不好卖已是行业共识。“过去只要担心厂家能不能供货就行了,这两年已经转向担心超市订不订货了,就连春节、清明、冬至这样的旺季,水饺的销量也上不去。”周天岐说。廖轩表示,公司的销售重心早就从“老三样”向预制菜转移了。

“卷”不过预制菜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认为,传统速冻食品销量下滑可能与预制菜、自热食品等其他品类的选择日益丰富有关。冻品行业一度将预制菜视为新增长点,各大巨头纷纷布局相关业务。据廖轩透露,2022年安井食品成立“安井小厨”事业部,全力聚焦B端调理菜肴类产品,去年公司预制菜业务营收近40亿元,成为业绩增长最快的板块之一。今年1月的机构调研中,三全食品表示公司从预制食材切入,储备了多款预制菜肴新产品。

不过,当前预制菜赛道异常拥挤,不仅有盒马、京东超市、叮咚买菜等电商新势力,还有广州酒家全聚德、西贝等餐饮知名品牌,甚至还有新希望温氏股份这样的农业巨头,安井、三全、思念等传统冻品企业想要在预制菜领域站稳脚跟并不容易。从目前的竞争格局来看,传统冻品企业的表现甚至只能用“平庸”来形容。据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观察,预制菜赛道中,表现好的并非实力雄厚的上市企业,而是深耕全产业链、同时在细分赛道中做到头部的小巨头。

线下走访中,记者发现传统冻品企业的产品正在从冷柜中“消失”。在盒马鲜生南京河西金地广场店内,冷柜中摆满了上海咸肉菜饭、黑椒牛柳、猪肚鸡等预制菜品,“老三样”冻品数量占比已不足10%,且多数速冻米面食品为盒马自营产品。在小红岛南京佳兆业店内,记者仅找到两款由传统冻企生产的速冻汤圆,预制菜里同样未能见到安井、三全、思念等冻品企业的产品。该店店员吴从辉坦言:“传统大品牌的预制菜产品价格要更贵,而且消费者也不太喜欢,经常卖不掉。”

从分销模式来看,廖轩认为传统冻品企业在预制菜市场实际上处于劣势地位,“不少预制菜入局方不断加大线上销售、供应链等新领域的建设,而传统冻品企业受困于庞大的经销商群体,既难以改革销售模式、降本增效,也无法及时追踪市场需求、推陈出新。”

“0添加”成新趋势

当然,传统冻品企业也在不断寻找新的竞争优势。周天岐告诉记者:“去年开始,几家企业送来的速冻水饺大都标注了‘0添加’的字样,超市、餐饮店方面也更倾向于订购此类产品。”苏州三全食品预制菜研发工程师淼淼直言:“近年来,研发更多‘0添加’食品已成为行业趋势。”三全食品今年新推出的糯玉米汤圆便增加了一款“0蔗糖”黑芝麻汤圆,受到高血糖人群和追求健康人群的广泛欢迎。美是食品董事长袁伟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0添加”和“不添加”会成为冻品行业一种新风向、新趋势,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升级。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小龙告诉记者,冻品行业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产业,加之预制菜的不断普及,行业前景依然广阔。他建议,传统冻品企业应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市场趋势的发展,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例如“0添加”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同时,拓宽销售渠道,加强与电商平台、连锁超市等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紧密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招人难才是最大的问题,没有人才支撑,行业后续发展很成问题。”廖轩表示,毕业季公司招聘人才,但来面试的年轻人很少,而且大多对冻品行业缺乏兴趣。另一家知名冻品公司的HR更是吐槽:“现在的年轻人,宁愿送外卖、开滴滴,也不愿意干我们这行。”对此,专业人士建议,冻品行业急需强化人才招引机制,企业要完善新生代培养体系,为行业未来转型厚植人才根基。

江苏经济报记者 樊 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