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冉学东
2022年以来,我国M2和M1增速剪刀差明显走阔,其中原因是两方面的,一方面M1增速下滑,主要原因是企业活期存款增速下降;一方面,M2增速过快,这两年一直处于两位数的增速,跟经济增速和物价水平有所脱节。当然去年12月M2增速收敛到一位数,2023年12月末M2余额同比增9.7%,1月末同比增长8.7%。这导致M2-M1剪刀差急剧收窄。
M2-M1剪刀差一般被理解为银行业外实体经济流动性松紧情况,M2增速过快表明货币流动性淤积于银行体系,出现空转的局面,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资金在银行体系空转的呢?
近日有券商发布研究报告认为,近几年我国M2和存款增加不是“存出来”的,根据会计恒等式,银行体系的资产等于负债。由于银行体系明显扩张信贷和资产,贷款创造存款,最终导致社会总存款和M2高增。流动性扩张无法有效转化为实体部门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导致信用扩张效率下降和M1偏低。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模式是,“大银行放贷、小银行买债”:部分资质较好的企业从大银行获取低息贷款,转存入存款利率更高的小银行,小银行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债券。从宏观角度,大、小银行各完成了一次资产负债表扩张,相比传统银行间的资金空转加倍了货币创造,但资金仍停留在金融体系,并未流入实体经济。从微观层面看,大银行完成了信贷目标,大企业获取了大小银行间的存款利差,小银行也补充了存款、通过加杠杆获得了收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实体部门投资和消费的增加。
从以上模式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大企业利用大小银行之间的存款利差的一次套利行为,资金并没有进入企业进行投资和消费。
在我国目前中小银行之间的确存在较大的存款利差。比如去年6月份,银行存款利率已经历过多轮下调,那时候国有大行3年期、5年期个人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基本为2.6%、2.65%,股份制银行存款利率整体略高于国有大行,除渤海银行3、5年期存款利率均为2.95%外,大多数股份行整存整取定存利率3年期为2.65%,5年期为2.70%。而中小银行在存款利率下调后,3年期、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依旧基本在3%以上,个别小银行,比如柳州银行、藤县农信社、桂林银行5年期大额存单利率甚至能达到4.05%,客商银行、成都银行5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也能达到4.0%。
如果说小银行的存款利率高,企业会把存款存入小银行,然后小银行去买债的话,那么这几年小银行的存款增速会提高,大银行的存款增速会下降,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中小银行这几年存款增速情况进一步验证。
根据央行披露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我们看中小银行和大型银行的境内人民币存款增幅有何不同。
按照央行的分类,大型银行指的是资产总量大于等于2万亿元的银行(以2008年末各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参考标准),包括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国开行、交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中小银行指本外币资产总量小于2万亿元的银行。
其中,2021年,我国大型银行的境内存款增加了63341亿元,相比年初增幅是6.4%,中小型银行的境内存款增加了88901亿元,相比年初增幅是9%。
2022年,我国大型银行的境内存款增加了111118亿元,相比年初增幅是10%,中小型银行的境内存款增加了105519亿元,相比年初增幅是9.7%。
2022年,我国大型银行的境内存款增加了113121亿元,相比年初增幅是9%,中小型银行的境内存款增加了77520亿元,相比年初增幅是5.7%。
从三年的总体变化来看,2023年年末相比2022年年初大型银行境内存款增加了356706亿元,增幅是36.3%,中小银行境内存款增加了301873亿元,增幅是30.5%。
以上央行的划分有个问题,股份制银行里的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事实上存款利率跟国有大型银行差不多,他们的存款数据被统计在中小银行里,对于以上数据有干扰,中小银行的存款增幅的下降可能更加严重一些。不过以上数据还是能反映一些趋势性问题的。
从以上数据看出,中小银行存款增速并未如我们预料的那样,大银行存款增速下降,小银行存款增速上升,数据揭示的趋势恰恰相反:2022年以前,小银行存款增速远远高于大银行,2022年大小银行增速相若;而2022年之后,大银行存款增速跟2022年相差无几,但是小银行的存款增速则大幅下降。
从以上可以看出,可能并不存在大企业在大小银行存款利差之间的套利情况,或者这种情况并未如理论上设想的那么严重。再或者2022年前,中小银行之间利差过大,可能大企业在大小银行之间存款套利的情况很严重,但是此后利率市场化改革,存款利差收窄,存款套利的情况也逐渐减少,导致大小银行存款增速逆转的可能还是因为疫情导致的居民和企业风险偏好下降,笔者将有另外深入讨论。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