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气候变化风险加剧,适应气候变化需求迫切。近年来,全球密切关注新能源产业发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会议(COP28)发布了《阿联酋共识》,提出重要的“三倍目标”,即呼吁各国在2030年前实现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全球能效提高年均速率增加至两倍。
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我国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其中,光伏发电作为国家布局的重要新能源产业,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光伏发电已超越水电成为我国装机规模第二大电源形式,仅次于煤电,在可再生能源中排名第一。2023年12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11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其中,2023年11月光伏新增装机21.32GW,1~11月光伏累计新增装机163.88GW。
光伏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掌握产业链、供应链的绝对优势。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目前A股光伏上市公司(wind概念类)共86家。截至2024年1月17日,已披露2022年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的光伏公司共39家,披露率45.35%,分别为:中信博、中来股份、正泰电器、浙江新能、银星能源、亿晶光电、易成新能、阳光电源、协鑫集成、先导智能、通威股份、天合光能、特变电工、TCL中环、苏州固锝、双良节能、山煤国际、南网能源、南玻A、明冠新材、迈为股份、隆基绿能、林洋能源、金开新能、晶盛机电、晶科能源、精工科技、晶澳科技、吉电股份、嘉泽新能、弘元绿能、横店东磁、航天机电、海优新材、固德威、福斯特、福莱特、东方盛虹、爱旭股份。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绿电需求日益高涨,光伏发电能够实现无污染、零排放供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新能源产业。
虽然光伏发电可以真正实现零排放、无噪音、无污染,但在光伏制造产业链中,有不少生产运营环节会产生碳排放,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上游硅料硅片、中游电池组件、下游电站建设和运维等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碳排放。因此,对光伏上市公司而言,对碳排放进行全链条管理,切身践行ESG理念尤为关键。
为研究了解光伏行业ESG概况,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总市值与营业收入为参考选出A股8家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晶科能源、通威股份、TCL中环、福莱特、晶澳科技、协鑫集成、阳光电源。
三家头部光伏企业披露价值链碳排放
统计显示,在环境方面,截至2022年为止,上述8家上市光伏企业均披露了碳排放情况。在社会方面,共有3家光伏企业(通威股份、TCL中环、隆基绿能)年度公益捐赠总额超过千万元,其中通威股份2022年度捐赠总额超过第二名两倍多。在公司治理层面,6家光伏企业董事会女性占比超过全国平均值,可见新能源企业对于性别多元化议题的重视。
ESG报告中,环境方面,碳排放是重点关注对象。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的8家光伏企业中,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排在前五名的企业,分别是隆基绿能、晶科能源、通威股份、TCL中环、福莱特。
虽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位居前列,但其中的隆基绿能、晶科能源,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1+范围2)排名第六的晶澳科技,是8家企业中披露了其他间接排放量(范围3)数据的企业。这意味着,三家企业已经对上下游供应链环节产生的碳排放进行了碳足迹的量化追踪,并携手供应商共同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
报告显示,2022年,隆基绿能发起了“供应链绿色伙伴赋能计划”,帮助供应链伙伴建立企业碳管理体系,计划到2023年实现超过200家供应商伙伴响应,超过500人次参与赋能培训课程学习,超过50家供应商伙伴开展碳盘查,至少10家供应商伙伴制定科学减排目标。晶澳科技两家硅材料供应商均完成碳足迹认证,公司积极探索绿色包装与包材的回收利用,并对废弃光伏组件进行拆解回收。晶科能源对供应商进行了专业化培训和经验分享,并推动供应商开展环境自评、开展供应链减排行动计划。
实际上,不仅是这三家企业关注绿色供应链问题,大部分企业的ESG报告均提及要帮助供应链伙伴科学减排。阳光电源在报告中披露,2022年,公司对74家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和回收,并对其中15家开展产品碳足迹调查。TCL中环在2022年共对71家供应商进行碳培训,同时选取涉及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58家供应商作为绿色供应链建设的首批试点收集“绿色信息”。此外,通威股份、福莱特、协鑫集成等企业均将ESG领域相关议题融入供应商筛选、评价考核体系中。
除了对碳排放数据的披露,为应对气候变化,8家光伏企业都进行了与气候相关的组织建设,定期审阅评估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与机会,部分企业将气候风险整合至公司风险管理流程,或是建立碳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开展气候相关合规性评估。此外,隆基绿能、阳光电源、通威股份、晶科能源还在ESG报告中设立了详尽的应对气候变化落地行动表。
其中,隆基绿能承诺以2020年为基准,2030年运营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下降60%,在2030年采购的每吨硅料、每瓦电池片和每吨玻璃的碳排放强度相比2020年下降20%。阳光电源承诺到2028年在全球制造和运营中使用的电力100%为可再生能源。通威股份力争2025年实现碳排放强度相比于2020年下降19.5%,2030年前实现运营层面碳中和,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并在2023年开展范围3碳盘查。晶科能源承诺到2030年能源管理系统部署到公司所有运营环节,计划到2025年实现所有工厂和全球运营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在2050年前实现价值链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针对推动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进行低碳转型方面,COP28大会期间,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隆基绿能最主要的任务是把光伏技术、制氢技术做得更好,能够为能源转型贡献更大的力量。隆基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清洁能源制造清洁能源,让生产环节变得特别清洁。要构建绿色生态链,让隆基的供应商的产品是绿色的。
过去几年,隆基已经连续三年举行了绿色供应链大会,给供应商施加推动力和压力,让他们进行绿色转型。同时,隆基还会给供应商进行培训,特别是小的供应商,教他们如何进行绿色发展、绿色认证等。从目前来看,有一定的成效,但是要扩大覆盖面仍然需要一段时间。
提高绿电占比已成必然选择
在企业开展ESG治理的过程中,绿电、绿证是其实现用电结构低碳转型过程中不得不提及的概念。
绿电,指的是在生产电力的过程中,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因相较于其他方式(如火力发电)所生产之电力,对于环境冲击影响较低。目前,绿电的主要来源为太阳能、风力、生物质能、地热等。而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是消费绿色电力的一种证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上述8家光伏企业在自身用电能耗上,均提出了提升绿电(或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的目标。其中,不少企业还披露了2022年度绿电用量情况。
根据统计,通威股份、隆基绿能、阳光电源以及晶澳科技在各自的报告中明确披露了2022年度绿电用电占比,分别为81.73%、47.18%、45.00%、27.00%。此外,TCL中环披露了可再生电力用电量,对比其用电总量,其绿电占比计算为0.75%。值得一提的是,隆基绿能还公布了其在2022年度因使用绿电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429288tCO2e。
对于绿电的使用已经成为各企业在披露关键绩效时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关乎各企业低碳运营的效果。
对于各企业而言,绿电的来源不外乎自供自给、外购这两种形式。尤其是自供自给,已经是各光伏企业的“标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旗下各生产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是上述光伏企业实现绿电自发自用的主要形式。2022年度,晶澳科技扬州基地12.75MW分布式电站项目陆续投入使用,发电量用于基地工厂内生产及办公使用。在这一年,该基地前三期光伏电站合计生产绿电1250MWh,且随着第四期的投入使用,其每年绿电发电量预计可达9500MWh,有效实现电力成本的降低和低碳化转型。
据悉,可再生能源发电预计覆盖未来70%的能源消费,但还有30%左右依然需要依赖化石能源,如钢铁水泥、航空运输、远洋货轮等领域。如何在这些绿电覆盖不到的领域实现深度脱碳?隆基绿能认为,氢能就是这30%能源领域深度脱碳的最佳解决方案,基于此,提出了“绿电+绿氢”战略以实现全球净零排放。在COP28期间,李振国分析了目前绿氢的发展前景以及氢能在全球各大洲的发展潜力。李振国表示,实现绿氢制造过程中的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化是当务之急。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降低绿氢生产中的电力成本并且使用绿色电力。
在协鑫集成的ESG报告中,该企业明确提出“通过安装光伏,提高绿电使用比例”“购买绿电”。在TCL中环的报告中,该公司在2022年度首次披露可再生电力用量,并同样表示要改变用能建构,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提升绿色电力使用比例。
可以看到的是,在生产基地厂商铺设光伏发电板,是光伏企业提高绿电用量的常规操作。与此同时,部分企业也已经开展绿证购买的工作。
阳光电源在其报告中介绍,2022年度,该公司通过购买国际绿证抵消碳排放10265.40吨,取得较为明显的减排效果。通威股份则在其报告中称,该公司积极参与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2022年度交易绿色电力证书35万张,销售收入近千万元。
事实上,近些年来,我国已经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开展绿电绿证交易、消费绿色电力。
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提出对全国风电(含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含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核发绿证,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这一政策被视作宣告了绿证时代的正式来临。
“绿色电力市场建设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新能源交易部副主任张楠认为,绿证核发全覆盖将能破解过去绿证核发受限的问题,进一步促进绿色电力市场规模的扩大。
(作者:本报记者李德尚玉,曹恩惠,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卢陶然,实习生王悦阳,胡耀丹 编辑:李博)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