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金融界
本文源自:时代周报
基金公司“自购潮”再次上演。
11月6日,嘉实基金发布公告,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将于近期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合计1亿元。这也是年内嘉实基金第二次官宣自购,8月,嘉实基金公告称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合计5000万元。
近期,基金公司频繁宣布自购,掀起新一轮“自购潮”,10月15日以来,景顺长城基金、西部利得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等知名基金公司接连宣布自购旗下基金。
“基金公司自购增持,往往为了提振市场信心,另外一方面也表示基金公司认为市场处于底部位置,估值较低。”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11月6日,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也发文称,当下投资时钟进入复苏期早期,权益市场的投资价值逐步凸显。从已持续披露的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无论是全部A股还是创业板、科创板,三季报盈利增速相对中报盈利增速改善趋势均较为明显。
1.3万次,自购基金规模超40亿元
本次基金公司“自购潮”的一大特点是,自购规模相对较大、多投向权益市场。
嘉实基金不是唯一一家自购规模过亿的基金公司。据不完全统计,10月15日至今,招商基金、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富国基金、南方基金等头部基金公司宣布的自购规模皆过亿元。
10月30日,招商基金公告称,出资1亿元自购旗下股票型、混合型公募基金。10月29日,易方达基金宣布运用固有资金2亿元自购旗下易方达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发起式基金。10月31日—11月3日期间,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富国基金先后宣布各用固有资金2亿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
此轮已是年内的第二波基金公司“自购潮”。8月21日至当月末,共计超过30家基金公司、券商资管等机构宣布自购,掀起行业第一波“自购潮”。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年内共有包括基金公司、券商资管公司在内的148家公司自购旗下基金(含发起式基金),上述公司的自购次数高达近1.3万次,其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的合计自购规模超40亿元。
基金经理亦在出手。10月以来,部分基金经理“自掏腰包”,宣布自购所管产品。10月19日,天弘阿尔法优选拟任基金经理谷琦彬申购自己所管的基金80万元。10月20日,创金合信基金公司公告,近日旗下基金经理谢创自购10万元基金、陆迪自购10.26万元基金。10月25日,华西基金公告称,华西优选成长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经理李健伟10月24日出资570万元认购自己管理的基金。
真金白银向市场传递信心
有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基金公司自购潮往往出现在市场低谷期。今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走势震荡,上证指数一度跌破3000点。目前指数虽然有所反弹,但上证指数仍处于3000点附近。
光大证券研究所认为,基金进行自购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与投资者风险和利益的一致性,起到提振投资者信心、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购资金进行补充、稳定基金资产规模。当市场情绪低迷时,基金自购潮通常作为一种或将止跌企稳的积极信号出现。自购资金往往青睐安全边际较高的稳健型资产,市场趋于底部时权益类基金自购更容易密集出现。
也有多家基金公司掌门人“发声”向市场传递信心。
10月30日,申万菱信基金董事长陈晓升表示,近期多项经济数据趋稳向好,市场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积极因素。
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联席)兼总经理刘晓艳近日也发文称,从海内外历史来看,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可以为投资者创造丰厚的价值。风物长宜放眼量,需要坚定相信中国经济将长期向好,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未来,长期投资的力量会进一步显现,A股市场活力、效率和吸引力将持续提升,长期配置正当时。
11月2日,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发文表示,增量资金入市正迎来难得的机遇窗口期——目前沪深300的PE估值为11.2倍,上证综指的PE估值为12.6倍,均已接近历史底部区间;而国际横向比较来看也明显低于日本、韩国和美国的宽基指数估值;A股股权风险溢价当前也处于历史80%的高分位水平,意味着股债相对回报率已非常具有吸引力,这凸显了权益资产当下的配置价值。
责任编辑:尉旖涵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