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怕了!“割肉”基金、股票,投资者扑向零钱理财

亏怕了!“割肉”基金、股票,投资者扑向零钱理财
2023年08月24日 19:39 媒体滚动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卢梦雪 冉学东 北京报道

  “今年的基金有毒,本韭菜宣布退出基金战场”“割肉了,本想着长期持有能回本,结果亏的越来越多了”“基金一发售就买了,两年多勤勤恳恳加仓,完全看不到回本的希望”“医疗、白酒、新能源汽车,全是20%以上亏损”。

  打开小红书、豆瓣等社交平台的理财板块,在股票、基金一片“绿意盎然”之下,《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割肉”“清仓”成了很多帖子里的热门词。有投资者感慨“股票跌,基金跌,还是理财稳一点”,也有投资者“割肉”基金,转而寻找高收益的银行存款和银行零钱理财产品。

  自2022年9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开始呈现出震荡下滑趋势,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首次被公募基金反超,从“试水”中高风险理财转而“求稳”,成为部分投资者理财行为的一大变化。

  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部分投资者对市场预期持悲观态度,背后直接的原因是投资者自身认知水平的不足,体现在对自身风险特征、基金产品风险特征、资本市场特征等的认识不到位,进而缺乏合理的资产配置理念和长期投资意识。

  打算“割肉”

  “最近的股票基金都跌成了狗,普通人还不如踏踏实实买点银行理财,至少稳定靠谱不会亏本金。”

  “清仓使人情绪稳定,平常出去吃个饭都要看有无团购代金券的人,倒是在股票和基金上上亏了那么多。我手动出局,开始储蓄。”

  随着吐槽基金、股票收益率表现不佳帖子的增多,《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部分投资者也开始转而寻找高收益率的银行存款、零钱理财产品,也有此前分享基金投资历程的博主,转而开始分享对银行零钱理财的投资。

  风险规避是许多投资者从投资股票、基金转而青睐低风险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相对于存款较高的预期收益率及资金灵活性成了零钱理财的显著优势。

  “股市基金动荡,显然不是稳定投资的最优解;存款利率下降趋势严重,三年、五年期存款利率已马上告别‘3时代’进入‘2时代’,很难跑赢通胀不说,定期也不适合闲钱较少的人群选择。”一位博主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他选择零钱理财的心路历程。在多方比对之后,它选择了一家民营银行的零钱理财产品,“最高近七日年化能达到2.75%,比其他银行类似产品高了将近1%的收益,而且支持每日最高50万的转出额度。”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珠峰人才罗皓瀚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部分投资者清仓基金股票,转投银行存款、零钱理财,与近期市场行情有较大关系。

  “近期资本市场动荡,大部分股民和基民都承担着较大的短期损失,加之情绪的传染,部分投资者表现出了非理性行为。同时,将资金更多配置于存款等较低风险的金融产品上,也可从侧面反映出部分投资者对市场预期持悲观态度。”罗皓瀚表示,从帖子的内容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投资者仍不够成熟,容易受短期波动的影响,缺乏理性分析市场的基础金融投资知识,羊群效应、追涨杀跌、处置效应等非理性行为比较明显。

  低风险和灵活性成为重要考量

  月月(化名)也在8月份成为了基金清仓队伍的一员。2021年下半年,她首次在朋友的推荐下在某券商平台开了户,伴随着市场的热情“梭哈”了好几只基金。

  “新能源汽车、医疗、白酒,几个热门的基金都买了一点,踩雷一个不落。”月月感慨起当时入场的心态,“身边有几个朋友入场早的,都赚了一些,就跟风买了一些,没想到都买在了高点,基本入手后一直在亏。”

  月月想起2021年初在券商工作的朋友给她讲的门卫大爷购买的某中高风险基金的故事,“去年我们门卫大爷买了一万块钱的,一直持有不动,到现在收益8000多了,这个基金的近一年收益正好是80%多,我们经理建议他继续持有,倡导长期投资的理念。”

  长期持有的理念月月也身体力行地践行了一段时间,也曾尝试加仓摊薄成本,但看着亏损越来越多,部分产品亏损一度超过了40%,月月最终决定“割肉”基金。

  “我其实不懂投资,看不懂市场背后的逻辑,当时是跟风进了基金市场,买的基金风险也不低,亏损算是给市场交了一笔学费,还是银行零钱理财比较适合我,风险低,用钱方便。”月月说。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处于存续期的34只权益类产品中,有28只产品单位净值小于初始净值,破净率高达82.35%,部分产品成立以来长期亏损。

  不仅仅是基金、股票的投资者,《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部分购买了银行权益类、混合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也开始关注存款和零钱理财。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显示,银行理财产品期限有缩短趋势,低风险产品占比提高,保守型个人投资者数量增加。在产品期限方面,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缩短,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比下降。

  投资者“求稳”的情绪也传递到了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端。上述报告显示,上半年银行理财公司增加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的迹象明显,已经从去年末占比17.5%,升至6月末的23.7%,共计增加了6.2个百分点。

  “清仓基金等较高风险产品买银行零钱理财,背后直接的原因是投资者自身认知水平的不足,体现了投资者对自身风险特征、基金产品风险特征、资本市场特征等的认识不到位,缺乏合理的资产配置理念和长期投资意识。”罗皓瀚认为,投资者自身金融知识的不足则与资本市场配套措施的不完善、投资者教育实践的缺乏有关系,投资者教育任重而道远。

  罗皓瀚同时强调了投资者的预期管理和情绪管理在整体投资过程中的重要性,建议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做好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和预期管理。“投资者难以独立客观分析市场行情并根据自身财务和风险特征调整投资组合,如果投资者又缺乏有效的专业投资陪伴,则只能选择离开资本市场,进而可能会减少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他表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04 斯菱股份 301550 --
  • 08-30 热威股份 603075 --
  • 08-29 福赛科技 301529 --
  • 08-28 威尔高 301251 28.88
  • 08-28 中巨芯 688549 5.1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