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机构调研了超过2600家公司,当中198股吸引超百家机构扎堆调研,联影医疗以获得626家机构“驻足”成为最受关注的公司。从行业看,获超100家机构抱团调研的公司以医药生物行业最多。
近一个月198股获调研
机构的调研动向备受投资者关注,甚至赋予“市场投资风向标”之称。最近一个月是上市公司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及召开业绩说明会的高峰期,机构的调研也因此更加频繁。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按公告日期计算,近一个月(4月22日至5月22日)沪深两市加上北交所计有2633家A股公司接受了机构调研。
当中,联影医疗(688271)、华测检测(300012)、埃斯顿(002747)、圣邦股份(300661)、安井食品(603345)、芯源微(688037)、天孚通信(300394)、苏文电能(300982)、立讯精密(002475)、洽洽食品(002557)、高测股份(688556)、汤姆猫(300459)等198家公司接受超过100家机构扎堆调研。
最受机构关注的是联影医疗。5月16日,联影医疗发布消息显示,5月7日公司接待了包括100家基金公司、68家证券公司、130家阳光私募、77家海外机构、29家险资等在内的626家机构调研。资料显示,联影医疗是国产医学影像设备行业龙头,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围绕医学影像设备产品进行深耕,现已在CT、MR、XR等领域构建起较为全面的医学影像设备产品线。
据联影医疗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机构投资者对联影医疗的调研问询活动主要围绕公司选择超声设备作为国产化方向原因、产能优势和规划、国际化布局等方面展开。在超声设备国产化方面,联影医疗表示,主要从市场需求和外资把持本土高端超声设备的市场格局出发(60%),且公司深厚的通用底层架构和技术平台也为多模态产品的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预计未来几年内,公司将陆续推出多款超声产品。
在产能和规划方面,联影医疗透露目前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有四个主要生产基地,分别位于上海、常州、武汉和休斯顿,产能规划上,公司也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进行产能优化和升级。关于国际化,联影医疗表示在“一核多翼”的总体战略下,公司积极布局全球市场。在北美、欧洲、亚太和印度市场,公司主要通过结合当地不同的职能优势,强化公司的技术创新实力和布局前瞻性创新方向,巩固市场口碑,发挥创新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
此外,华测检测、埃斯顿、圣邦股份、安井食品4家公司也接受超过500家机构的调研。其中,华测检测接受机构调研仅比联影医疗少6家。《投资快报》记者关注到,作为国内检测认证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华测检测一直是市场瞩目的焦点。据披露,近一个月公司接受了620家机构调研,公司总裁申屠献忠等人围绕2022年度及2023年一季度经营情况等内容进行了说明。
华测检测表示,近些年来公司一直在并购方面积蓄力量,包括在并购、财务等方面的人才引进等。虽然将来主要还是靠内生的自然增长,但并购带来的增长比例也在逐步提升,未来华测检测在并购方面仍然会保持积极的态度。公司制定有中长期目标,争取几年内努力进入全球检测认证行业的前十名。在这个目标牵引下,每三年做一次滚动规划,确保战略落地并通过运营效率的提升逐步提高利润率。
机构扎堆调研医药生物公司
从行业来看,近一个月获超100家机构调研的198家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38家)、电子(37家)、机械设备(23家)、计算机(22家)、电力设备(11家)、汽车(9家)、食品饮料(8家)、基础化工(8家)、纺织服饰(6家)、传媒(5家),其他行业均在5家以下或没有公司在最近一个月接受机构的调研。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医药板块基本面复苏,叠加估值压力充分消化,面临较好的投资机遇。从中长期视角看,在老龄化加剧、疾病谱演化和创新治疗技术持续进步背景下,医药板块是具备成长性的大赛道。
上投摩根基金认为医药板块在经历了近两年的调整之后,压制因素正在逐渐淡去。随着各种利好因素纷至沓来,行业正处于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变当中。首先,医院端业务正在回归常态化,线下诊疗活动逐步恢复,医院收入会出现恢复性增长,行业基本面有望迎来修复。
事实上,在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医药板块迎来机构大举加仓。券商研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对医药生物行业的加仓幅度排名第二。据国联证券统计,从重仓股的角度来看,公募基金一季度加仓的行业仅有5个,即计算机、医药生物、家用电器、通信和电子。其中,公募基金对医药生物行业的超配变化比例位列第二。
融通基金万民指出,医药板块在基本面改善和政策边际改善双重驱动下,有望迎来估值提升,乐观看待板块中长期前景。其在融通健康产业基金一季报中指出,医药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的趋势确定性强,同时政策面也已经出现边际改善的迹象。目前医药板块中以CXO(医药外包服务)为代表的景气赛道股估值大幅调整,同时交易拥挤度大幅缓解,板块风险释放充分且产业长期成长逻辑并未破坏,估值匹配的优质医药股迎来真正价值投资机会。
业内人士指出,按照历史经验来看,机构调研动向往往透露资金偏好,由于机构的投资水平相对都比较高,于是很多投资者想要参考机构的动向来操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抄作业”。但也需要客观理性地看待机构调研的信息,主要是因为机构调研上市公司并不代表一定会投资这家公司,调研或只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可投资性,可能并没有实质性的动作。
近一个月获超过200家机构调研的公司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