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央企上市公司频获机构调研 改革成效持续凸显

沪市央企上市公司频获机构调研 改革成效持续凸显
2022年11月14日 09:22 同花顺财经

  11月10日、11月11日,沪市央企中复神鹰中材国际(600970)接连发布接受调研的公告,相继接受30余家机构投资者的调研,交流问题近20个。证券时报记者关注到,今年9月以来,沪市已有20余家央企接受机构调研,央企市场关注度明显提升,改革成效持续凸显。

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

  今年9月以来获主流机构扎堆调研的20余家沪市央企中,包括三峡能源(600905)、中国船舶中国移动(600941)等,参与券商超百家次,参与机构近三百家次,摩根士丹利、交银施罗德等知名国际投资者也参与其中。

  不少央企的调研活动都吸引了多家机构。中远海控(601919)、中远海能(600026)、中远海特(600428)、中远海发(601866)4家“中远”系企业联合接受机构调研,吸引了AspoonCapital、JZCapital等国际投资者,参会人数近百人。

  新能源行业龙头三峡能源的机构调研活动中,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等高管与公司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就公司战略规划、工程建设、生产经营、行业展望等热点问题,与来自社保基金、嘉实基金、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国泰君安长江证券等百余家投资机构代表及分析师进行深入沟通交流,现场参会人数约百人。

  煤机行业央企天地科技(600582)在公司天玛智控顺义创新产业(300832)基地举办调研,40余家境内外知名券商、投资机构、行业媒体到场参会,公司管理层带领投资者参观了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并展示了全自动主阀体柔性生产线、“双智”高精密智能装配生产线、智能去毛刺及清洗生产线等产线。

  针对接受调研的央企,市场发布个股相关研报近200份,央企宏观研报50余份,市场关注热度持续提升。交流内容方面,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杠杆率有所改善、激励机制更为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长期投资价值凸显等特征受到机构研报的重点关注。

经营韧性不断增强

  频繁的机构调研背后,是沪市央企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的底气。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沪市央企数量规模持续提升。据统计,2020年至今,沪市新增33家央企上市公司,其中主板10家,科创板新增23家。截至2022年10月末,沪市央企共263家,在沪市公司占比一成左右,其中主板238家,科创板25家。

  从经营业绩看,沪市央企总体经营稳健,业绩韧性足。2022年前三季度,沪市263家央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89万亿元、净利润2.1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1%、8.93%,其中第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86万亿元、净利润69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4%、7.05%,经营指标均优于沪市整体水平。其中,近九成央企实现盈利,超五成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沪市央企以不足两成的公司数贡献了沪市整体超五成的营业收入以及超六成的净利润。

  从行业情况看,沪市央企行业分布相对集中,近五成聚集在制造业,近三成分布在电力供应业、交通运输业、采矿业以及建筑业,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涌现出一大批龙头公司。

  今年前三季度,沪市央企多数行业业绩稳健。产业链上游行业如煤炭、石油石化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维持在约50%,中国海油(600938)在油气销售量价齐升的驱动下,净利润同比增长106%;上海能源(600508)受益于精煤产量提升以及煤炭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40%。

  在新能源车需求量持续增长及电网投资稳步推进的驱动下,电力设备行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1%和31%,延续了上半年的高增速。长远锂科的三元正极材料产销两旺,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大增180%、129%,增速与上半年相当。

  此外,机械设备、轻工制造等中下游行业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略有增长,时代电气得益于新能源发电需求增加,公司新兴装备(002933)业务加速成长,以及汽车IGBT产线升级稳步推进,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9%和30%;中国中车(601766)得益于第三季度新签订单情况良好,海外市场持续突破,当季净利润有所提升。

  医药生物、环保、银行、国防军工、农林牧渔、非银金融等行业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速同比也有上升。

央企改革持续推进

  三年来,伴随国企改革的步伐,沪市央企改革持续推进,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内部制度建设、并购重组、分拆上市、股权激励等方式,不断优化治理效能,持续释放经营活力。

  自2021年2月,国企混改试点首家单位中国黄金(600916)集团黄金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以来,上市公司已逐渐成为国企混改的主要载体,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三年来,央企国企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健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下“加速键”。比如,中国化学(601117)近年来不断深化改革,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分、子公司层面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龙头民企和骨干员工持股,激发“央企品牌+民营机制+员工活力”的新优势。

  在改革持续推动下,央企国企逐步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2022年6月,中国宝武、国投公司、招商局、中国建材等沪市央企股东公司,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实现国企监管方式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重要转型。

  同时,资本运作助力沪市央企资源整合。据统计,2019年至2022年三季度末,沪市央企共披露重组方案50家次,涉及交易金额约2870亿元;完成非公开发行28家次,募集资金约1009亿元。

  中国建材集团2020年以来积极推动旗下中材国际、宁夏建材(600449)、祁连山(600720)等上市公司进行重组,完善公司产业链,实现行业深度整合;中国宝武集团下属宝信软件(600845)、宝钢包装(601968)通过重组,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主业,提升综合竞争力;中国电建(601669)通过资产置换,置出房地产业务的同时,置入控股股东下属优质电网辅业资产,进一步聚焦主业,加快发展。

  沪市央企也积极利用分拆上市理顺业务架构、突出主业优势。据统计,自中国铁建(601186)于2019年12月披露沪市首单分拆上市方案以来,目前已先后有9家央企披露分拆方案。中国交建(601800)、中国中铁(601390)、中国能建(601868)等建筑央企,均选择下将属设备制造、工程设计等业务相对独立的子公司进行分拆,打造专业化上市平台,实现业务聚焦,拓宽融资渠道。

  沪市央企还通过可转债、定向增发等方式实现融资支持。在证监会放松涉房企业股权融资后,中国能建随即推出150亿元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募集资金用于实施新能源建设项目;邮储银行(601658)推出450亿元的溢价定增方案,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

  除外部借力,沪市央企也积极内部挖潜,通过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等方式,切实激发管理效能,调动员工积极性。2021年,沪市共有28家央企披露股权激励草案,涉及激励股份10.31亿股,以定向发行股票做为主要股票来源,激励对象涉及董监高和核心技术骨干人员等,激励价格最低达到5折;2022年1-10月间,沪市央企新增宝钢股份(600019)、中国联通、中国化学等六家披露股权激励草案。

服务投资者意识不断强化

  在“苦练内功”同时,沪市央企秉持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理念,通过业绩说明会加大与市场沟通的力度,实施高比例现金分红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近年来,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召开数量和质量都不断提升。2020年、2021年年报业绩说明会均实现全覆盖,且在半年报、三季报披露后,也有越来越多的央企上市公司主动召开业绩说明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0日,已有近百家央企披露业绩说明会召开公告,且上证50、上证180公司预计将全部召开。

  持续以丰厚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是沪市央企的另一特色。据统计,2021年度,沪市央企实施利润分配金额合计5988.80亿元,不仅较2019年度4455.21亿元的分红总额增长34.42%,且占沪市分红总额的五成左右,约六成央企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约四成央企连续三年分红比例均超过30%,中国石油中国神华(601088)上市以来累计分红率更是接近50%,股东获得感持续提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沪市 净利润 央企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1 东星医疗 301290 --
  • 11-16 赛恩斯 688480 --
  • 11-15 力佳科技 835237 18.18
  • 11-14 新威凌 871634 9.6
  • 11-14 方盛股份 832662 6.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