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结束时是五大行业如何分拆重组以实现“三年脱困”简史三十

上世纪结束时是五大行业如何分拆重组以实现“三年脱困”简史三十
2021年07月15日 09:27 企业观察报

“三年脱困”措施中,对一些大型垄断国有企业进行拆分式重组格外引人瞩目。尤其是电力产业、航空业、电信业、石油产业、金融业的分拆重组。

电力产业:厂网分开

1997年3月电力行业国有企业拆分式重组拉开帷幕。

首先成立由国务院以国有独资形式出资设立的国家电力公司,主要经营跨地区送电和统一管理国家电网。

在国家电力公司与电力部双轨运行1年之后,1998年电力工业部撤消,组建国家经贸委电力司,原电力部拥有的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国家经贸委,初步形成了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等部门共同行使政府监管职能,国家电力公司等电力企业自主经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自律服务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电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电力供应初步实现了供需平衡,发电市场竞争逐步增强。然而,独立发电公司无法与国家电力公司展开公平竞争,电力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再次凸现。

为了实现发电市场的公平竞争,1998年政府决定从1999年在浙江、上海、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5省1市进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试点,探索破除垂直一体化垄断的可行途径。

2003年3月,国务院在《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02]5号)中决定,全面推行“厂网分开”,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进行重组。

2002年原国家电力公司分拆成两大电网公司

根据国务院《发电资产重组划分方案》,2002年12月29日,完成了将原国家电力公司分拆成两大电网公司,即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和资产质量、资产规模大致相当,且地域分布相对合理的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即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及四个辅业集团,即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和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由于对发电环节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从而在发电市场上形成了地位和权力相对平等的发电公司。显然,这次国有电力企业的重组初步形成了我国电力市场的竞争格局。

航空业:机场属地化改革

1992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我国组建了以国际、东方和南方航空公司为核心的民航企业集团。此后,国家民航局先后成立了10家直属的航空公司,更多的地方航空公司也应运而生,到2000年末,中国已经有了35家全国和地方性的航空公司。

随着上海虹桥机场下放地方,机场属地化改革从此展开。一些主要机场成为独立经营的企业,负责对机场进行建设和管理,为各航空公司提供服务。

2002年民航企业重组方案

然而,由于新设立的航空公司主要从银行获得资本,因此其资产负债率普遍在80%以上,各航空公司都面临着发展的资金“瓶颈”。

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打破了由中央政府独家办航空的格局,但新成立的大量航空公司过于分散。2002年1月,国务院121次总理办公会议正式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民航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从而拉开了中国民航体制更深层次和更大幅度改革与重组的帷幕。

2002年3月,中国政府决定对航空运输业进行大规模重组。

首先,航空公司与服务保障企业联合重组为新的民航总局。

其次,直属航空公司及服务保障企业合并后,于2002年10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通过重组形成为6大集团公司,分别是中国国际航空集团公司、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成立后的各个航空集团公司与民航总局脱钩,交由国务院国资监管部门管理。

另外,按照政企分开、属地管理的原则,对90个机场进行了属地化管理改革,民航总局直接管理的机场下放所在省(区、市)管理,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一并划转;民航总局与地方政府联合管理的民用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属民航总局管理的资产、负债及相关人员一并划转所在省(区、市)管理。

首都机场、西藏自治区区内的民用机场继续由民航总局管理。2004年7月8日,随着甘肃机场移交地方,机场属地化管理改革、重组全面完成。

电信业:构造市场分层竞争格局

1998年3月,在政府实行了精简行业管理机构和政府工作人员、转换政府职能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央政府开始着手解决长期以来电信管理体制政企不分问题。对电信企业的重组最为引人瞩目。

1999年2月,原信息产业部成立后不久就决定对中国电信分拆重组。将中国电信按照电信业务进行纵向分割,按照固定电话业务、移动电话业务、寻呼业务和卫星通信业务将中国电信分割成4部分,寻呼业务并入中国联通公司。从而诞生了中国电信(此时的中国电信主要从事固定电话业务)、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以及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3大电信运营商。

2002年中国电信与网通成立

此外,为了强化竞争,原信息产业部又新颁发了3个电信运营许可证,即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前2家公司主要从事数据通信业务,铁通公司则凭借铁路系统的电信网络与中国电信在固定电话服务市场展开竞争。

在此基础上,“中国电信”又被实施南北分拆,2002年5月新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挂牌。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河南、山东共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信公司归属中国电信北方部分;其余归属中国电信南方部分。

至此,我国电信市场上共有6+1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初步构造出电信市场分层竞争的格局。

石油产业:国有集团全渠道覆盖

1998年中央决定对石油石化领域的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通过行政性资产划拨和资产互换,将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石化总公司改组为两个大型石油石化集团公司,实现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为后来两大集团内部重组和上市奠定了基础。

1998年中石化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1999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按照“主业与辅业分离、优良资产与不良资产分离、企业职能与社会职能分离”的原则,开展企业内部的资产重组,并组建了各自的股份公司。2000年至2001年,三家股份公司先后实现在海外成功上市。

自此,我国的石油产业大致形成了如下格局:所有的石油开采和炼制都纳入到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有集团麾下,石油开采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3家中央企业以及陕西地方国有石油企业组成;石油炼制由中石油、中石化及部分地方炼油企业构成;在石油销售环节,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负责批发,中石油、中石化及部分专项用户和非国有加油站负责成品油零售。国有大集团包揽了国内全部的炼油能力,形成了对成品油供应渠道的完全控制。

金融业:设立股份制商业银行

改革开放初的20世纪80年代,为了促进银行业的竞争,我国政府相继批准设立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

1987~1988年的两年间,包括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创立。

99年成立的四大国有AMC之一的长城资管

作为中国银行业的新生力量,它们的加入给中国银行业过于单一的金融生态注入了活力,促使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开始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

1992年开始,又有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陆续成立,主要包括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等。

1994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被正式剥离,国家为此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

1995年《商业银行法》正式颁布实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全方位向更具商业功能的银行转变,为更具市场化的银行业竞争奠定了基础。

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种国债,用以补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使当年的资本充足率达到了8%的国际标准。

1999年,政府又相继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1.5万亿元不良资产予以剥离。

2002年,中央肯定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性质,并积极推进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9 双乐股份 301036 --
  • 07-16 唯赛勃 688718 5.85
  • 07-16 金房节能 001210 28.01
  • 07-16 霍普股份 301024 48.52
  • 07-15 和达科技 688296 12.4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