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6个热词里的中国与世界

2020:26个热词里的中国与世界
2020年12月31日 02:21 第一财经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2020: 26个热词里的中国与世界

  1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

  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30日晚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

  习近平强调,中欧投资协定将有力拉动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复苏,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增强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信心,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中欧两大市场的重要贡献。

  习近平强调,2021年即将到来,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应该展现担当,积极作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处分歧,携手育新机、开新局。协调抗疫行动,共促经济复苏,对接发展战略,加快绿色发展,推动多边合作。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于2013年11月21日在第16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期间正式宣布启动。2019年4月,双方在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中设定了在2020年达成投资协定的目标。(冯迪凡)

  2 “六稳”“六保”

  不悲观、不冒进,努力化“危”为“机”,这是我国在“六稳”的基础上,今年新提“六保”任务的哲学智慧。

  “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为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5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要求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未设定经济增长目标,而是明确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这与我国一系列改革、扩大开放、大规模减税降费的积极举措相呼应,也为我国经济的韧性提供了定力。

  保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与稳住市场主体息息相关。变局之下,粮食能源与产业链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也让最早稳住的中国供应链成为“全球最强”。(缪琦)

  3 双循环

  双循环,无疑是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最热的关键词。

  5月1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了“双循环”,即强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加快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不是应对疫情冲击和外部阻遏的短期之策、被动之举,而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眼于“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主动确立的战略方向,是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抉择。

  “双循环”有三层意思: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方向没有变。

  二是以国内循环为主,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坚定不移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发展路径没有变。

  三是要顺应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祝嫣然)

  4 美国大选

  “总统先生,停止疯狂。”《纽约邮报》被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为他最喜爱的报纸,该报12月28日的头版用了前述标题,并在当天的社论中称,特朗普应该承认在选举中已经败给当选总统拜登,不要继续炒作声称美国大选存在大规模舞弊。

  当然,不少观察家认为,扰动这场选举的还有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疫情在2020年夺走了超过30万个美国人的生命,造成了史无前例的高失业率,将特朗普竞选连任时的口号“让美国继续伟大”击得粉碎。

  不出意外,拜登将在明年1月20日宣布就职。78岁的拜登誓言将带领美国走出疫情危机,走向经济复苏。尽管美国大选已经结束,未来一直伴随他的将是美国国会共和党人誓言的“全力掣肘”,以及伺机2024年“卷土重来”的特朗普。(孙卓)

  5 芯片

  一颗指甲大小的芯片上,聚集了上千家全球顶尖技术公司,而在5G时代来临之际,在复杂的政治外力施压下,技术赛道的比拼不再单纯。从年初到年末,围绕在芯片设计、封测、制造上的话题不断,台积电依靠5纳米先进制程工艺成为了晶圆代工领域的香饽饽,但硬币的另一面却是产业链在晶圆代工先进工艺的缺位。虽然国内企业在芯片设计环节上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但纵观产业,“根技术”领域的沉淀却是影响发展的关键要素。基础技术的研发不是简单1+1就能堆起来,需要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攻坚。华为今年的三轮受制开始让产业链觉醒,半导体需要的是多方位的突破以及料学基础研究和精密制造的全面开花,EDA、IP领域,关键算法、12英寸晶圆、光掩膜、EUV光源、沉浸式系统、透镜以及射频、功率、模拟、存储、传感器,技术“针尖”上的创新只要开始,就不会晚。(李娜)

  6 新冠疫情

  2020年,无疑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新冠病毒肆虐。

  为了遏制新冠病毒的传播,全世界都在努力,但是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在许多地方都未能被阻止。截至12月30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8200万,死亡人数逾179万。

  新冠病毒给人类带来的恐惧来自于它对人体的全方位攻击。英国重症监护医学学院专家说,通过观察数以千计幸存下来的新冠病毒重症患者的情况,发现新冠病毒可全方位攻击人体,患者的肺部、心脏和其他器官都会受到新冠病毒的损害,并需要长达15年的时间恢复,可见新冠病毒是“极厉害”的。

  为了避免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一样的可怕后果,人类正在试图通过找到有效的药物和疫苗来阻断此次疫情大流行。

  12月21日,世卫组织(WHO)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过去数月新冠病毒已出现多种变异,但没有一种变体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或能逃脱诊断,也没能影响疫苗效力。

  2021年,期待通过疫苗,让人类重归正常生活,经济回到正常轨道。(马晓华)

  7 RCEP签署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据国际知名智库测算,到2025年,RCEP可望带动成员国出口、对外投资存量、GDP分别比基线多增长10.4%、2.6%、1.8%。

  RCEP将降低贸易成本,货物贸易最终零关税产品数整体上将超过90%,服务贸易和投资总体开放水平显著高于原有“10+1”自贸协定,还纳入了高水平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现代化议题。RCEP的原产地规则也将带动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东亚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投资者和贸易伙伴将更具吸引力。在RCEP的基础上,中日韩自由贸易协议等更深层次的协议也有了更加坚实的谈判基础。(高雅)

  8 资本市场三十年

  30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经过早期的孕育、萌芽,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为标志,中国资本市场应运而生。从审批制、核准制到注册制,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浩荡前行;从主板、创业板到科创板,多层次资本市场丰富包容;从国企、民企到合资、红筹,资本市场为各类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持;从沪深、香港到大洋彼岸,中企走向全球为投资者分享红利。

  30年峥嵘向前,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新时代肩负起新使命。“十三五”以来,上市公司数量连续跨越3000、4000家两个量级,目前已超4100家,市值近80万亿元。股票市场投资者数量达到1.76亿,超过许多经济大国人口总额。

  “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成为新的方向指引。虽然,在支持科技创新、促进居民储蓄转化等方面,资本市场发展仍任重道远,但三十年发展积累了丰厚的改革张力,未来可期。(杜卿卿)

  9 粮食安全

  2020年,全球化洪流遭遇“脱钩”的逆流,越南等国家为了应对疫情,宣布暂停粮食出口。中国是粮食进口大国,极端情况下,粮食安全有没有保障?国家领导人关注,平民百姓操心,股票市场农业股大幅异动。

  中国历来重视粮食问题,“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中国储备的粮食数量世界第一,小麦、水稻等口粮库存量占全球库存一半以上,数以亿吨级;在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中国虽然面临耕地面积减少、种地效益不高、土地抛荒、壮劳力进城等多重压力,由于种子质量提升、现代化耕种手段的运用,粮食单产水平大幅提升,水稻等主粮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近年还大量出口。中国粮食进口主要是大豆,满足养殖业需求,用作动物口粮。中国口粮无忧。(胡军华)

  10 三道红线

  房企融资新规全面实施已进入倒计时。2020年8月20日,住建部、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随后“三道红线”标准流出,预计2021年起全面铺开,房地产行业即将迎来颠覆性变革。

  通过控制房企债务增速降低行业金融风险,是“三道红线”设立的初衷。目前,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还有大量债券、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已是我国金融风险最大的“灰犀牛”。房地产投资增速过快,严重影响整体经济增长状态的平衡。

  在“防范风险”理念指导下,房地产行业债务攀升的速度有望得到遏制,融资能力、精细化管理能力将成为房企的核心竞争力。行业变革大幕已拉开,房企面临的安全、盈利与多元化拷问刚刚开始。(孙梦凡)

  11 “十三五”收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20年,正是“十三五”收官之年。

  收官,意味着到了交答卷的时刻。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一度按下暂停键:一季度GDP回落6.8%。国内经济停摆、国外各种不确定性等风险摆在面前,如何确保“十三五”顺利收官?

  国内疫情趋稳后,各地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3月工厂开门,4月全面复产。全面复产三个月后的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二季度经济数据:增长3.2%;10月19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经济增速转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2月初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称:“中国将是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世界主要经济体。”

  回望“十三五”,人均GDP破1万美元;粮食年产量连续6年超1.3万亿斤;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预计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全年GDP增速或达2%~2.5%。

  这是收官之年,中国交出的答卷。(桐欣)

  12 全球货币宽松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令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为挽救全球经济并平抑市场波动,防止再次发生金融危机,以美联储为主的全球主要央行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货币宽松政策,并将持续一段时间。

  据彭博经济研究的数据,美联储、欧央行、日央行与英国央行今年在量化宽松政策上投入了5.6万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1~11月,全球央行降息次数超过200次,超60%的经济体利率不到1%,部分还进入负利率。

  具体而言,美联储将购债计划扩展至企业债,并修改货币政策框架,将就业指标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其还小幅提升对通胀的容忍度,将通胀考核更改为“平均通胀目标2%”,允许“一段时间内”物价涨幅超过2%。

  已实施负利率的欧央行和日央行在货币政策宽松上的选项相对有限,主要是扩大量宽规模。

  大规模的量宽政策在挽救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同时,也令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骤增,未来恐有隐患。(后歆桐)

  13 美股经历熔断创新高

  在魔幻般的2020年,美股经历了史上最多的4次熔断,1个月内回撤近30%。标普500指数最低跌至2191.86点,而后在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的天量流动性支持下,美股迅速绝地反击,在5个月内再创历史新高。截至北京时间12月28日,标普500指数报3735.36点。

  事实上,部分美股2020年全年仍录得负回报,包括邮轮、航空运营商、传统零售商和能源股,录得正回报的是一些受长期结构增长推动的科技龙头,以FAANG(脸书、苹果、亚马逊、奈飞、谷歌)等互联网公司为首的大盘股表现远好于小盘股。

  当前,主流机构预计2021年标普500将冲击3900点,疫苗利好和流动性驱动的美股牛市并未改变。病毒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自然现象,当前并无证据表明最新的变异将大幅降低疫苗的保护效应,“复苏交易”逻辑不变,但面临反垄断监管压力的科技巨头在2021年的表现或弱于周期股。(周艾琳)

  14 脱贫攻坚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郑重宣布,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完成,意味着中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对中国和世界具有里程碑意义。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着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建立健全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推动脱贫摘帽地区走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马晨晨)

  15 供应链调整

  近年来,受全球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和科技发展等因素影响,不少跨国公司开始考虑供应链转移。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2020年4月的调查,83%的跨国高管都斟酌“企业回流”。从政治上来说,政客们希望生产转移回本地以增加就业。从商业上来说,削减运输成本或减少库存也能成为企业回流的激励因素。

  尽管数据表明,在过去十年中加入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企业要多于将生产带回母国的企业,但疫情是否会加速供应链转移?疫情的确加剧了企业对供应链中断的担忧,但到目前为止,出现供应链转移的迹象有限。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告诉第一财经,供应链的转移中有政治、技术、当地成本和营商环境等多重因素作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研究表明,许多国际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其在母国市场的占有率,中国市场的规模和增速使得国际企业不可能放弃中国市场。另一方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表明,供应链关系更为简单和持久的公司更容易在冲击中复苏。(高雅)

  16 债券违约

  518亿元的违约总额,同比骤增了3倍以上。行将结束的2020年,信用坚挺的国企从维系债市的“信仰”,变成了违约的主角。2020年下半年,多家地方国企债券违约,最为标志性的事件是河南国企永煤控股债券违约。在违约前的最近一个季度末,永煤控股账面货币资金多达470亿元,并在违约前不到1个月发行了10亿元中票。违约前8天,永煤控股突然公告将持有的中原银行股权全部划转。

  一石激起千层浪。资金实力雄厚、高信用等级的永煤控股违约后,不仅导致大量信用债发行遇冷,还再次暴露了评级虚高、信息披露不及时等债市痼疾,并引发了市场关于“逃废债”的担忧,进而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还可能对今后的债市生态带来深远影响。

  永煤控股违约后,国务院金融委明确提出,要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高信用评级债券违约还引发了评级机构责任、违约后续处置的讨论。此前,评级机构甚少被追究法律责任,违约后的处置也一直是债券市场的一大难题。(杨佼)

  17 互联网反垄断

  互联网不是反垄断法外之地。今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互联网反垄断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从阿里巴巴、阅文、丰巢因未履行依法申报股权收购的义务被顶格处罚,到阿里巴巴因“二选一”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再到社区团购“九不得”,向社会释放了对于互联网经济领域反垄断监管一视同仁的信号。

  互联网等新经济业态快速发展、模式层出不穷,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越发突出,但在“野蛮生长”之下,同时也滋生垄断、大数据杀熟、二选一等种种问题。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如果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实施垄断行为,不仅扼杀创新,阻碍市场公平竞争,最终也将损害整个行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面对互联网这个“超级平台”,加强反垄断监管已经成为全球趋势。(刘佳)

  18 蚂蚁IPO

  2020年,有望成为本年度最大IPO的蚂蚁集团经历了大起大落。7月20日,蚂蚁集团宣布启动在上证所科创板和港交所主板同步上市计划;8月25日,上证所受理其IPO申请;9月18日,蚂蚁集团首发上会并成功过会;10月,蚂蚁集团发布A股发行价格为68.8元/股;H股发行价格80港元/股。根据招股书,蚂蚁集团A+H股通过IPO将筹集约345亿美元,超过此前沙特阿美公司290亿美元的募资纪录,成为全球迄今为止募资规模最大的IPO。其中,港股募资1319.91亿港元,超过阿里巴巴和工商银行。多家券商给出了1.7万亿元至2.5万亿元不等的估值测算。

  然而,就在上市前夜,上证所表示担心蚂蚁集团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原定11月5日的IPO被紧急叫停。此后,蚂蚁集团在港交所的上市也宣布暂缓。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近日表示,蚂蚁集团一个多月来在监管的指导下全力做好暂缓上市的善后工作。对照监管部门的新要求,认真进行全面的自审,并积极配合监管,进一步落实监管要求。(张苑柯)

  19 长租公寓

  2020年,多家长租公寓深陷资金危机,成为引发各方关注的社会性事件。“高进低出”“长收短付”、滥用“租金贷”,种种不规范行为将近百家长租企业推向爆雷边缘,甚至头部企业也难以幸免。

  “分散式长租公寓利用高收低租等手段做大规模,并用租金贷圈钱,类似庞氏骗局。”有租赁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在资本压力下,这些长租品牌要不断扩张规模,但越扩张越亏损,很难精细化运营。

  规范租赁市场发展,已经迫在眉睫。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住房租赁市场关注颇多,提出既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又要规范市场化租赁住房发展,更好地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业内认为,明年住房租赁领域或迎来更细化的监管政策。随着一些行业危机事件逐步化解,市场发展逐步规范化,长租公寓行业有望走上健康轨道。(孙梦凡)

  20 新基建

  新型基础设施为中国未来的投资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提法,新型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同时,新基建里涵盖了对传统基础设施的升级,即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改造传统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创新基础设施也被涵盖在内,它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基础设施,比如科研院所的研究用设施、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中国长期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上的铁路、公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本身既能带来经济的成长,又能为劳动力、物资等生产要素以及中国的工业制成品流通提供便利,从而在长周期内为经济成长铺平道路。

  中国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仍有空间,与此同时,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中国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奠定基础。(彭海斌)

  21 瑞幸咖啡

  2020年1月无疑是瑞幸咖啡最后的巅峰时刻,当时瑞幸咖啡完成了总额约11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规模甚至超过了IPO。并且瑞幸咖啡高调启动了一个新方向——无人新零售战略,这也被认为是在过去的故事基础上,又衍生出一个全新的故事,瑞幸咖啡的股价也在1月17日冲高到51.38美元的新高点。

  2020年,对于瑞幸咖啡也是困难的一年,22亿元业绩造假案的败露,让这家当时登陆纳斯达克还不到一年的中概股明星公司光彩尽失、跌落尘埃,虽然事件至今已过去8个月,瑞幸咖啡低调地试图通过改善运营而重获机会,但业绩造假案的影响仍是个未知数。

  业界认为,连锁咖啡部分的商业模式是合理的,瑞幸咖啡的日常运营本身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瑞幸咖啡的前景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未来事件发展还有待进一步观望。(栾立)

  22 数字人民币

  自2009年比特币诞生以来,关于数字货币的讨论一直在持续。时至2020年,数字货币似乎已成为全球金融系统的一部分,疫情的到来更是促进了数字货币的发展与应用。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试水央行数字货币,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报告显示,已经有80%的中央银行正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因而今年也被市场认为是法定数字货币元年。

  作为较早启动央行数字货币研究的国家之一,中国已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等地进行数字人民币试点。今年下半年,深圳、苏州两地先后推出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吸引了数万人参与其中,数字人民币在国内的推广节奏正不断加快,这也意味着金融领域的数字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未来,随着各项功能的不断完善,数字人民币可能会在更大范围内被推广使用,同时也将对金融监管和网络安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段思宇)

  23 P2P落幕

  11月27日,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公开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这标志着,曾经红极一时的P2P正式落幕,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

  回顾P2P发展史,凭借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等概念,P2P一度活跃在互联网金融舞台。此后,资金池、期限错配等违法违规行为层出不穷,随着爆雷事件频发,监管密集出台整治措施,确保“精准拆弹”金融风险。为了稳妥推进P2P整治,监管部门并未采取“一刀切”的全面清理,而是逐步压缩存量,行业规模从鼎盛时期的5000多家逐步出清,存量得到有效消化,风险增量有效压降。

  P2P网贷机构全国彻底清零了,但同时也要认识到,P2P风险处置并不会随着特定时点而终止。正如北京互金协会所述,网贷平台风险处置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切实保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压实平台的主体责任,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坚决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等,仍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网贷风险整治的工作重点。(杜川)

  24 中国债市双向开放

  2020年,中国债市双向开放不断树立新的里程碑。对外,中国债市越来越得到全球投资者的认可。继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A)、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指数(GBI-EM)之后,中国债券又被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对内,中国监管层持续修炼内功。制定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市资金管理规定,取消结售汇限制等,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

  债市改革推进和开放带来了外资持续的购买热情。截至2020年11月,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达27663.36亿元,相较上年末增长47.38%。如今,我国债券市场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品种丰富,交易工具序列齐全,具备相当的市场深度与广度。在持续吸引外资“走进来”的同时,日前有消息称,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探讨债券通“南向通”框架性方案,“走出去”指日可待。(徐燕燕)

  25 数字经济

  2020年,疫情影响之下,数字经济的作用越发凸显,成为撬动经济增长的新杠杆。依赖线下交易的农产品一度面临停转、滞销,“吃货助农”模式背后,电商平台借助供应链优势,解决了疫情期间农产品产销对接;“云办公”短期激增迎来风口,新春复工期间,我国有超过1800万家企业采用线上远程办公模式,共计超过3亿人使用在线办公应用。

  与此同时,直播带货、在线教育、视频等产业流量大增,促进了“宅经济”发展。而围绕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运用,正加速与制造、能源、材料等各类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进程,如青岛的智慧港口、生产大飞机的智慧工厂、南方电网的无人机巡检等应用场景落地,正在促进生产方式变革和生产效率提升。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构建未来竞争的新优势,而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将继续提速。(刘佳)

  26 特斯拉

  2020年的特斯拉,与2019年相比,颇有些天上地下的感觉。

  交付不及预期,特斯拉股价在2019年6月一度触及36.4美元,为两年多来的最低点。但截至12月29日,特斯拉股价已经飙涨至665.99美元,总市值接近6313亿美元。

  背后的逆转,很大程度归因于中国市场。在多方的支持下,特斯拉在中国的超级工厂一年内实现了量产交付,马斯克也由衷地感慨“中国速度”。彼时的行业和市场,弥漫着一种“狼来了”的不安和观望。正如业内预测,特斯拉model 3交付量节节攀升,一度成为中国新能源单一车型的销冠,但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们却一致表示要感谢特斯拉。

  特斯拉的“长驱直入”,也缩减了中国新能源的教育成本,让新能源汽车的私人化提速。在资本市场,以蔚来为代表的新势力中概股因为特斯拉效应,股价频创新高,市值甚至超越国内第一大汽车集团上汽。当年中国政府引入特斯拉,是希望后者带来“鲇鱼效应”,如今看来,当时的目的基本达成。(杨海艳)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戚琦琦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7 合兴股份 605005 --
  • 01-06 之江生物 688317 --
  • 01-05 天能股份 688819 --
  • 01-04 浩欧博 688656 35.26
  • 12-31 传智教育 003032 8.4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