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刊评:应对疫情冲击,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每经刊评:应对疫情冲击,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2020年05月26日 00:03 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应对疫情冲击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每经特约评论员 石英华 (作者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根据5月22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应对疫情冲击,今年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财政赤字率提到3.6%以上,较上年赤字率目标提高0.8个百分点以上,财政赤字规模比上年增加1万亿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的背景下,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发挥好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中的关键作用非常必要。

  疫情冲击宏观经济 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

  疫情冲击带来两大方面影响:一是全球经济将陷入严重衰退,外部风险加剧;二是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发展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全球疫情大流行背景下,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截至北京时间5月22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已突破500万例,累计死亡超过33万例。欧美国家的病例增速在见顶后仍处于平台期,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病例增速仍在爬坡。

  在笔者看来,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将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

  世界贸易组织4月8日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贸易降幅将在13%~32%,全球经济增速将在-2.5%至-8.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4月14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萎缩为-3%,衰退程度远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下滑,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全球经济衰退。预计2020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将萎缩为-6.1%。

  汇丰控股5月12日预计2020年全球GDP将萎缩4.8%。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7.1%和-1.7%。

  另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DESA)5月13日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为-3.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5.0%和-0.7%。

  当前,疫情外部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防止疫情反弹的复杂性也在增加,疫情影响可能长期化。疫情冲击下,供给和需求收缩,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2020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下降19%,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比上年同期实际下降3.9%、12.5%,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6.1%。

  好在4月份,随着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经济社会秩序进一步恢复,工业生产同比增速由降转增,多数行业、产品和地区增速由负转正。

  不过受海外疫情冲击,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二季度或大幅负增长,会进一步拖累我国外需,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出口将面临很大压力。经济下行周期叠加疫情影响,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

  对冲疫情影响 财政政策加大力度

  应对疫情冲击,财政政策加大力度。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加大重点领域支出、重大项目建设的保障支持力度,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经济下行,减税降费力度加大,基本民生支出刚性增长,使收支矛盾尖锐,今年的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

  同时,更加注重政策提质,坚持零基预算理念,打破一些领域支出固化僵化现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各级政府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支出,中央本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盘活各类结余、沉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强化绩效结果应用。政策既保持力度又考虑可持续性,在对冲公共风险的同时控制财政风险。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受疫情冲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国家通过减税降费的制度性安排与阶段性政策相结合,加大减税降费力度。2019年年全年减税降费超过2.36万亿元,超出年初预定减税降费规模3600多亿元。预计2020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制度性安排包括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阶段性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这些今年年初为抗击疫情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

  此外,财政政策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发力,支持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融资成本、租金成本等,促进企业发展和盈利能力修复。

  二是短中长期政策配合,积极支持稳就业。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就业均居首位。总理在1万多字的整个政府工作报告里40次提及“就业”。将就业问题置于宏观调控政策关注的首位,既是我国就业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趋势使然,也是当前疫情冲击下,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的要求。受疫情冲击,宏观层面的供需收缩,中观层面的产业链资金链阻滞,都会影响微观层面的中小企业和个人。

  疫情期间,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受到更大影响,其生产、投资都会受到影响,就业存量和增量也会受到影响。今年的预期目标中,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6%、5.5%左右。财政政策支持稳就业,需注重短期和中长期政策安排。短期内的纾困救助安排,如支持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保护就业的主要载体。支持困难人群就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对失业人群、特殊困难人群提供基本保障。

  短期的对冲供给、需求收缩的政策,稳定经济的基本盘,保就业存量,如支持扩大消费需求,增加有效投资,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

  中长期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扩大就业容量,如支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培育人力资本,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数字经济、新经济发展等,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

  三是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受疫情冲击,地方财政收入下滑明显,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为缓解基层财政困难,新增加的一般公共预算赤字1万亿元,发行的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所形成的2万亿元全部用于地方,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能够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从而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抗疫特别国债属于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主要用于地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特别是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支持地方政府民生短板领域建设发展。

  四是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稳定经济基本盘。疫情冲击下,国内供给受到阻滞,需求收缩。因此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稳定经济基本盘,为就业充分、就业稳定提供基础。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前提下,支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支持扩大有效投资。2020年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安排6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24亿元。重点支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通过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增加有效投资,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要支持稳外贸、稳外资,支持稳产业链供应链,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亚龙

疫情 财政政策 新冠肺炎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29 天合光能 688599 --
  • 05-27 松井股份 688157 34.48
  • 05-27 浙江力诺 300838 10.78
  • 05-27 燕麦科技 688312 19.68
  • 05-26 浙矿股份 300837 17.5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