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光:中国保险康养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蓝皮书2021)

何志光:中国保险康养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蓝皮书2021)
2021年12月17日 12:20 金融一线

  2021年12月17日,以“新征程·从头越”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四届中国保险康养产业创新论坛”在四川省攀枝花市隆重举行。保险康养产业联盟轮值会长何志光现场宣读并讲解了中国保险康养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蓝皮书2021)——养老金融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

  何志光阐释了蓝皮书的研究背景、养老金融研究的现实意义、养老金融的底层逻辑,以及个人养老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两大框架,并对养老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保险康养产业联盟轮值会长何志光保险康养产业联盟轮值会长何志光

  以下是何志光的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开场词】

  大家,上午好。

  首先,很感谢各位来宾,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本年度的中国保险康养产业创新论坛。时隔一年,我再次见到了许多老朋友,同时也迎来许多新朋友,让我看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对保险和康养产业的关注,这也让我对保险康养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一、研究背景

  【研发回顾】

  一直以来,联盟始终关注着保险康养产业的发展。回顾往届论坛,我们连续4年发布了蓝皮书,分别对(1)保险养老社区的发展(2)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3)保险与康养产业的融合(4)保险康养产业的标准化进行了研究。

  【研究关键词】

  今年蓝皮书的关键词为养老金融。研究分为两个主要板块,即以C端为导向的个人养老金融,以及面向B端的养老产业金融。报告回顾了金融机构在上述两个领域取得的实践成果,同时也对养老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研究背景】

  在向大家正式分享2021年蓝皮书的内容之前,有必要先向各位介绍一下今年研究的背景。

  老龄化趋势

  首先,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呈现了两大最新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我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去年6月,中国发展基金会预测:我国将在2022年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也正式发声:我国在“十四五”时期,将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第二个趋势是:2022年开始,老龄化进程将大幅提速。我国第一次婴儿潮出现在1962-1975年,期间总计出生人口为2.5亿,随着这部分人群进入康养产业,届时我国老龄人口年增长量将从1000万提升至2000万,老龄化进程将大幅提速。

  政策趋势

  为了应对正在迫近的中度老龄化,今年3月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就在上个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也定调要高质量推动老龄产业发展。

  可以说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关切。

  金融机构发力布局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金融机构有必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金融机构也正在面临着自身客户群体的老龄化,需要在业务方向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在上述因素的驱动下,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加强了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布局。

  2010年至今,保险业在养老社区的发展、以及第三支柱的建设上,分别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18年,第一批养老目标基金开展了试点,标志着公募基金在养老金融领域开始了行动;而在过去的2021年,多家银行颁布了银发行动计划,并且养老理财产品在四个城市开展了试点。今年,多家信托公司相继设立了养老事业部,市场上也出现了创新型的养老服务信托与财产权信托。

  【研究必要性】

  在讲述了研究背景后,我们再谈一下研究养老金融的必要性。

  我国的养老金体系是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或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三大支柱构成的。(1)由于老龄化加深、低生育率等问题,第一支柱面临着收入放缓、支出加快的现状,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2)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已不足50%,预计未来还将继续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越低,说明第一支柱的保障程度是越低的。

  要对第一支柱进行补充,就必须发展第三支柱,发展养老金融。因此,对养老金融的研究也就具备了现实意义。

  二、研究框架

  接下来,我会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今年蓝皮书的研究框架。

  【研究视角:养老金融的底层逻辑

  养老金融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养老财富的储蓄,主要是为了退休后的养老开支进行储蓄;其次是养老财富的增值,目的为增强养老支付的能力;最后是养老场景构建,将金融场景与养老服务、养老居住场景进行结合。

  我们以养老金融的三大基本功能为发出点,对养老金融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全面的整理与研究。

  【研究框架:个人养老金融(ToC)

  报告第一部分聚焦个人养老金融。我们对四类金融机构发行的个人养老金融产品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在个人养老金融的实践中,四类机构各有优势。保险业的优势在于提供保险保障的同时,能够整合医疗、养老服务;银行业的优势在于网点多、客群大,渠道广,具备很强的销售能力;信托业的优势在于其特殊的财产制度;公募基金则具备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单就保险业的实践而言,我们着重挑选了养老年金险、长期护理保险、个税递延养老保险、理财型养老保险、保险养老社区,对几类产品分别进行了研究。对银行、信托、公募基金领域,具备代表性的产品也进行了个案分析。

  【研究框架:养老产业金融(ToB)

  报告第二部分则聚焦养老产业金融。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养老产业金融实践了几个重要的投资模式。有2014年兴起的股权投资基金,也有2016年得到集中发展的PPP,以及非标债权融资。我们的研究,对以上领域均有覆盖。

  目前养老产业投资仍然面临投入大、资产重、盈利周期长、运营难的特点。养老产业投资的退出,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困难。今年第一批公募REITs得以实施,预示着未来证券化有机会成为自持型养老资产的退出渠道,因此我们将产业金融研究的重心,集中于对养老资产证券化的探讨。

  三、研究节选

  我们摘取了蓝皮书的部分章节,向各位进行分享,希望大家能对养老金融的发展一探究竟。

  【个人养老金融:养老年金险(养老财富储蓄)

  在养老财富储蓄的方向上,商业年金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商业年金险的产品运作逻辑为,个人在退休前定期定额缴纳保费,退休后获得保险账户定期定额给付的养老金。目前商业年金险的发展主要存在保费门槛高、产品差异化不明显等问题。但随着老龄化的持续加深,作为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商业年金险还是具备一定发展前景的。

  【个人养老金融:养老理财2.0(养老财富规划)

  在养老财富规划的方向上,今年推行的养老理财产品2.0试点,比较值得关注。

  近年来一些银行发行了冠以“养老”字样的短期理财产品,并不具备真正的养老理财特征。2021年以来,应监管部门的要求,行业对部分已发行的养老理财进行了整改。

  自今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以来,工行、光大、招行、建行四家银行,分别在四个城市开展了养老理财2.0产品的试点,总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100亿。

  试点产品在设计上,对比第一代理财,更加贴合老年人群的财富规划特征。首先,产品设置了5年的封闭期,有长周期配置的特征。其次,产品的投资收益更具可预期性,这对于老年人群的财务规划极为重要。为了实现相对稳定的收益预期,试点产品引入了公募基金的目标日期策略,并且开创性地设置了平滑基金条款,有助于减轻配置权益资产所引发的收益波动。

  【个人养老金融:养老信托(养老场景嫁接)

  关于养老场景的嫁接,保险养老社区的发展各位有目共睹,而保险养老社区也是我们过去几年研究的首要关注点。而今年,我们想向各位着重介绍的是——养老信托在场景嫁接上的创新。

  目前信托行业处于特殊的转型发展阶段,养老能够为信托的创新引入新的服务场景。养老机构的经营普遍存在投资大、回款周期慢的问题,已是行业的共识。因此很多养老机构为了实现提前回款,发行了单用途储值卡。但单用途储值卡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其一、其法律依据一直不是很清晰;其二、今年发生过一些养老机构的暴雷,也让市场上对养老消费储值卡的安全性产生了一定疑虑。

  借助信托的财产制度优势,一方面养老机构可以联手信托公司发行财产权信托,为客户的居住权益提供确权凭证。另一方面,信托公司也可发行服务信托,为客户解决服务费储值的保管问题。

  【养老产业金融:公募REITs(证券化)

  最后,我想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养老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养老资产的退出,一直以来都是养老资产投资的痛点。今年第一批公募REITs的发行,在市场上引起了轰动。

  我们与头部券商交流之后认为:(1)公募REITs未来有望为长期持有的经营性资产,开辟新的退出渠道。目前保障性租赁房已经纳入了公募REITs的发行范畴,长期公寓资产的征求意见稿也已经出台,未来将扩展到医养资产。(2)同时,良好运营的养老资产相较基础设施,拥有更好的底层现金流收益能力。首批基础设施类公募REITs的派息率约为4%,而成熟运营的养老资产的派息率有望达6%以上,对REITs投资人而言,也将更具吸引力。

  【养老产业金融:险企投资机遇

  未来养老REITs的发展,将为保险公司带来三个阶段的投资机遇,我们对此进行了展望。

  (1)在养老资产的建设阶段,资产规模比较大的保险公司可以参与项目的先期投资。

  (2)随后进入养老运营期,运营的爬坡期一般为3-5年。在项目初步具备现金流收益能力时,保险公司可认购以底层租约为基础的PRE-REITs,获得期间分红。

  (3)在底层资产孵化完成后,养老公募REITs进入发行与销售阶段。就这个阶段而言,保险公司可以在二级市场认购养老公募REITs。

  在第二、第三阶段,中小资产规模的保险公司都有很好的机会参与进来。

  【结语】

  在分享的最后,我希望在座的同仁们把握两个非常明显的机遇,这也是我们发布今年蓝皮书的初衷。第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逆;第二、养老与金融的跨界融合实在必行。希望各位顺势而为,勇于创新,行于风控。感谢大家的聆听,敬请期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潘翘楚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21 天源环保 301127 --
  • 12-21 品高股份 688227 --
  • 12-17 奥尼电子 301189 66.18
  • 12-17 优宁维 301166 86.06
  • 12-17 南模生物 688265 84.6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