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农观
今年的小麦令市场有些失望。
因为走出了一个低开的局面,尤其是和前两年相比,可以说是一落千丈。
虽然近日小麦报价有所回升,但是幅度有限,且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大幅回涨的几率也并不高,所以也令市场万分失意。
但其实这恰恰是小麦回归的一个重要信号。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市场普遍是拿当前的小麦行情与前两年小麦的行情进行比较的,但其实前两年的行情是一个特殊的时期。
很多人只看到了小麦价格的上涨,却忽略了很多其他问题:
比如,小麦的行情节奏是乱套的。
按粮食收获规律来说,通常在粮食收获时期,由于集中上量,所以价格往往下跌,而这也往往是贸易等主体抄底的好机会。
但是前两年可不是这样。
受内外诸多因素影响,前两年小麦的行情可以说是走出了一个特殊局面,即在小麦一开秤时就上涨,并且越涨收购的主体也就越多。
于是,小麦价格就被硬生生地给抢起来了。
但是这在玉米大涨,小麦大量流入饲用替代的年份中,尚能支撑,但是一旦小麦与玉米价差拉大,小麦不再具备饲料替代优势的时候,这个弊端就要显现出来了。
结果就是小麦在该下跌的时候反而出现了上涨,而在该上涨的时候反而是一跌再跌,于是许多收购主体就是高价收,然后低价卖,形成了一个怪圈。
再比如,到了次年春节后,也就是到了所谓的小麦青黄不接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往往需要政策粮拍卖来补充市场供应。
但是这两年的局面也变了,前期麦价高企,企业囤粮成本高,于是到淡季时采购意愿也就不强。
而这时政策小麦的拍卖就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直接把小麦拍在了沙滩上。
可以看到,去年、今年都是这样的局面。
显然,这是个不正常的现象。
所以,小麦经历过一番震荡之后,必然面临一个回归。
那么,往哪儿归呢?
一是价格的回归。
这一点也最明显。
今年无论是玉米、大豆还是小麦等,价格全线走跌,甚至是在看跌情绪的助推下,跌得超出了必要的范围。
于是,政策端不得不出手托底。
但是托底归托底,粮价的大势已去了。
二是心态的回归。
前两年市场心态放飞,于是在小麦收获上市的时候就出现了抢粮大战,但是今年各主体们也都理性得多。
比如,即便是政策端已经释放托底信号,但是各主体对于小麦的采购也仍然是小心谨慎,不少仍然以观望为主。
这说明经过两年的洗礼,收购主体的心态开始回归理性了。
三是节奏的回归。
前两年小麦上市都走出了一个高开的局面,但今年很明显是低开,一方面是市场刺激因素减少,丰产预期不断增加,供需格局比较明朗;
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各主体要比前两年理性得多,不再盲目收粮了。
随着小麦回归到常态价格区间,其行情节奏也有望回归常态。
面对这样的回归,相信很多人会不适应,毕竟牛市一时爽,但是不能一直爽,从高回落,心里难免不是滋味。
但市场就是市场,生意就是生意,只有尊重它的规律,踩准它的节奏,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