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品涨价的“复苏”逻辑

工业品涨价的“复苏”逻辑
2024年05月22日 10:29 市场资讯

  工业品涨价的“复苏”逻辑

  国金宏观赵伟团队 05-22 10:29

  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自4月以来显著上涨,金属、能化指数增长明显。中美库存“共振”、国内电力投资增长等因素支撑价格上涨,传递出经济“复苏”信号。全球制造业景气回升,我国出口改善,设备更新和房地产政策初见成效。

  摘要:

4月以来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显著上扬,不同商品涨价背后的经济逻辑如何,传递了哪些“复苏”信号?

一问:近期工业品价格走势?铜、铝、铁带动金属价格指数回升,能化商品中苯乙烯涨幅居前

近期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显著上扬,金属、能化指数均有明显增长。2月以来,南华工业品指数同比连续提升,5月涨幅扩大至19.4%;期间,PPI同比降幅相应呈现收窄。拆分结构看,金属、能化指数均有一定上涨,5月同比涨幅进一步走阔;金属、石化加工等行业营收增速亦有所改善,指向近期工业品价格回升存在需求端支撑。

金属指数中,铜、铝价格抬升提振有色指数,铁矿石价格反弹带动黑色指数攀升。5月,南华有色金属指数涨幅扩大至16.9%;其中铜、铝价格涨幅及权重较大,是有色指数上升的主要贡献项。南华黑色指数同比升至14.7%,其中铁矿石权重高达40%,同时4月以来价格明显反弹,是黑色指数上涨的最主要原因。

能化商品中,苯乙烯价格涨幅居前、持续性最强;前期调整较多的纯碱玻璃价格,4月以来出现反弹。苯乙烯价格自去年12月起进入上行通道、涨价持续性最强,今年5月20日南华苯乙烯指数创下历史新高。此外,近期南华能化指数抬升还与纯碱、玻璃价格修复有关;今年一季度纯碱、玻璃价格明显回调,4月以来价格连续反弹。

二问:哪些经济因素支撑价格上涨?美国补库带动外需复苏,国内电力投资、设备更新需求升温

中美库存“共振”与国内电力投资增长,内、外需共同对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形成支撑。金属制品是中美库存“共振”的代表性行业之一,年初以来我国对美出口金属制品增速明显改善。国内电力投资高增则带动有色金属、电线电缆等投入品需求。5月以来,南华铜、电线电缆指数同比分别较去年末提升21.6、2.5个百分点。

国内设备更新及船舶出口增长提振钢铁需求,带动黑色链条价格上涨。新一轮设备更新加快落地,汽车、通用设备等是主要“生产方;与此同时,全球船舶更新叠加中国造船比较优势,对我国船舶的出口及生产形成明显带动。上述行业的生产环节对钢铁需求较高,5月冷轧、中厚板产量同比分别为2.8%、5.4%,拉动铁矿石指数上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贡献下,我国家电出口持续好转,对苯乙烯需求随之增加。家电制造是苯乙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本轮苯乙烯涨价或主要受到家电出口增长带动;4月,家电出口额同比升至12.6%。近年来我国对俄罗斯、沙特、阿联酋等家电出口份额提升,今年1-4月我国对相应地区机电设备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供给扰动叠加全球半导体销售回暖,锡、锰硅价格明显上涨。我国锡、锰硅的进口依赖度较高,近期澳洲格鲁特岛码头损坏、全球约15%的锰矿发运受阻;另外占我国海外进口量近七成的缅甸锡矿主产区停产,明显加大了供给端扰动。需求侧看,全球消费电子景气回升、国内集成电路产量扩张,对锡、锰硅等原材料价格也存在支撑。

三问:涨价背后的“复苏”信号?出口改善或将延续,政策落地对经济支持效果或进一步显现

全球制造业景气回升背景下,我国出口改善或将延续,5月以来CCFI指数等高频数据涨幅扩大。美国部分行业补库已开启,一方面直接带动我国出口,另一方面提振全球制造业景气、对我国出口形成间接支持。5月以来映射外需的高频数据呈现积极变化,CCFI指数同比涨幅扩大至29.5%,港口货物吞吐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国内“设备更新”、房地产相关政策初见成效,对经济的支持效果或进一步显现。4月,设备工器具、采矿业投资增速分别扩张至17.2%、21.3%,设备更新需求或已有所释放。前期地产融资“白名单”等也有一定见效,4月地产新开工、施工面积增速改善。随着稳地产政策“三箭齐发”、财政发债节奏逐步提升,内需修复斜率或持续向上。

此外,伴随能源转型、“新质生产力”加快布局,我国电力基础设施投资仍有增长空间。我国新能源转型带动电力投资显著增长,一季度光伏发电并网量同比增长36%,4月电热燃投资增速升至26.2%。往后看,电力投资仍有增长空间,一方面充电基础设施存在一定供给缺口,另一方面发展算力、高端制造等对电网荷载等也有更高要求。

  正文:

  1、热点思考:工艺品涨价德“复苏”逻辑

  4月以来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显著上扬,不同商品涨价背后的经济逻辑如何,传递了哪些“复苏”信号?本文梳理,供参考。

  1.1、一问:近期工业品价格走势?

  近期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显著上扬,金属、能化指数均有明显增长。2024年2月以来,南华工业品指数同比连续提升,5月[1]涨幅扩大至19.7%;期间,PPI同比降幅相应呈现收窄,4月同比录得-2.5%、较2月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拆分结构看,南华工业品指数由金属与能化两类构成,二者占比分别为49%、51%。自2月起金属与能化指数均有一定上涨,5月同比进一步走阔,分别录得17.9%、19.7%;金属、石化加工等行业营收增速亦有所改善,指向近期工业品价格回升存在需求端支撑。

  金属指数中,铜、铝价格抬升提振有色指数,铁矿石价格反弹带动黑色指数攀升。5月,南华有色金属指数涨幅扩大至15.3%;其中铜、铝等基本金属同比分别有27.7%、19.8%的增长,且其占比分别高达34.4%、19.4%,是有色指数上升的主要贡献项;锡价虽以31%的同比涨幅领涨有色链条,但权重较小、整体贡献有限。5月,南华黑色指数同比升至17%,其中铁矿石指数权重高达40%,同时4月以来价格明显反弹,是黑色指数上涨的最主要原因。锰硅指数同比虽有27.3%的较大增长,但其占比仅有3.9%、拉动作用相对较弱。

  能化商品中,苯乙烯价格涨幅居前、持续性最强;前期调整较多的纯碱、玻璃价格,4月以来出现反弹。原油指数在能化指数中权重最高、达25%,4月以来价格有所回调。原油下游的能化产品中,苯乙烯价格自2023年12月起进入上行通道、持续性最强,今年5月20日南华苯乙烯指数创下历史新高。此外,近期南华能化指数抬升还与纯碱、玻璃价格修复有关;今年一季度纯碱、玻璃价格明显回调,4月以来价格连续反弹。

  1.2、二问:哪些经济因素支撑价格上涨?

  中美库存“共振”与国内电力投资强劲增长,内、外需共同对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形成支撑。当前美国 “补库”已开启,金属制品是中美库存“共振”的代表性行业之一;3月,我国对美出口的金属制品同比较去年低点提升25个百分点至-2.3%,其中铜、铝制品出口同比分别较去年低点提升63.1、37.4个百分点至18.8%、7.3%。国内方面,电力投资高增、同比较去年末增加9.4个百分点至3月的36.7%,拉动有色金属、电线电缆等投入品需求;5月以来,南华铜、电线电缆指数同比分别较去年末提升22.5、2.5个百分点。

  国内设备更新以及船舶出口增长对钢铁需求有所提振,带动黑色链条价格上涨。新一轮设备更新加快落地,汽车、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是主要“生产方;与此同时,全球船舶更新需求叠加中国造船比较优势,对我国船舶的出口及生产形成明显带动。上述行业的生产环节对钢铁需求较高,冷轧板卷、中厚板等钢压延产品为主要中间投入品。3月以来,冷轧板卷、中厚板产量增长维持韧性,5月二者同比分别为2.8%、5.4%,拉动铁矿石指数显著增加;相比之下,螺纹钢产量同比降幅持续扩大、5月录得-11%,进一步说明近期铁矿石价格上涨更多受到设备更新落地、船舶出口的带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贡献下,我国家电出口持续好转,对苯乙烯需求随之增加。家电制造是苯乙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本轮苯乙烯涨价或主要受到家电出口增长带动。2023年以来,我国家电出口额同比持续攀升,2024年4月升至12.6%。拆分国别看,近年来我国对俄罗斯、沙特、阿联酋、印度尼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家电出口份额提升、2023年同比分别增加1.1、0.4、0.3、0.1个百分点。同时,今年1-4月我国对相应地区的机电设备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对沙特、阿联酋、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机电出口同比分别为20.2%、13.8%、10.6%,超过3.4%的整体机电出口增速。

  供给扰动叠加全球半导体销售回暖,锡、锰硅价格明显上涨。锡、锰硅是生产半导体的重要原材料,我国的进口依赖度较大,近期来自供需两端的共同因素导致价格大幅上涨。供给端,澳洲格鲁特岛码头损坏,全球供给约15%的锰矿发运受阻、供给收紧;另外占据我国海外供应量近七成比重的缅甸锡矿主产区停产,锡矿供应出现减少,进一步加大了供给端扰动。需求侧看,全球消费电子景气有明显改善,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电子行业或进入上行周期,2024年3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回升至15.2%;与此同时,国内集成电路产量扩张,4月同比增长33.8%,对锡、锰硅等原材料价格也存在支撑。

  1.3、三问:涨价背后的“复苏”信号?

  全球制造业景气回升背景下,我国出口改善或将延续,5月以来CCFI指数等高频数据涨幅扩大。美国金融条件放松背景下,销售库存比、PPI同比等领先指标触底回升,部分行业补库已然开启。美国补库需求回升,一方面对我国出口形成直接带动;另一方面提振了新兴市场制造业生产,对我国资源品等出口形成间接支持。5月以来映射外需的高频数据呈现积极变化,CCFI综合指数抬升、同比涨幅扩大至29.5%,港口货物吞吐量也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我国出口改善或将延续(详情参见《出口“强势”仍将延续》)。

  国内“设备更新”、房地产相关政策初见成效,对经济的支持效果或进一步显现。年初以来设备工器具投资增速大幅抬升,传统行业作为本轮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其投资需求扩张更加显著;4月采矿业投资增速扩张至21.3%,较去年末大幅提升19.2个百分点。此外,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智能、数字化转型”相关设备产量明显增长,指向设备更新需求已有所释放。前期地产融资“白名单”等支持政策也有一定见效,4月地产新开工、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分别较上月回升3.2、0.3个百分点至-24.6%、-10.8%。随着稳地产政策“三箭齐发”、财政发债节奏逐步提升,内需修复斜率或持续向上。

  此外,能源转型、“新质生产力”加快布局背景下,我国电力基础设施投资仍有增长空间。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转型显著带动了电力投资需求;一季度光伏发电并网量同比增长36%,电热燃投资增速由去年末的23%进一步升至今年4月的26.2%。往后看,电力投资仍有增长空间,一方面,2023年我国新能源车车桩比2.4:1,距离“2025年实现车桩比2:1、2030年实现1:1”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我国算力需求提升、高端制造业等“新动能”发展壮大,对于电力功耗、电网负荷等也有更高要求。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近期工业品价格走势?近期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显著上扬,金属、能化指数均有明显增长。金属指数中,铜、铝价格抬升提振有色指数,铁矿石价格反弹带动黑色指数攀升。能化商品中,苯乙烯价格涨幅居前、持续性最强;前期调整较多的纯碱、玻璃价格,4月以来出现反弹。

  (2)哪些经济因素支撑价格上涨?中美库存“共振”与国内电力投资增长,内、外需共同对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形成支撑。国内设备更新及船舶出口增长提振钢铁需求,带动黑色链条价格上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贡献下,我国家电出口持续好转,对苯乙烯需求随之增加。供给扰动叠加全球半导体销售回暖,锡、锰硅价格明显上涨。

  (3)涨价背后的“复苏”信号?全球制造业景气回升背景下,我国出口改善或将延续,5月以来CCFI指数等高频数据涨幅扩大。国内“设备更新”、房地产相关政策初见成效,对经济的支持效果或进一步显现。此外,伴随能源转型、“新质生产力”加快布局,我国电力基础设施投资仍有增长空间。

  本文作者:赵伟(执业S1130521120002)、张云杰(执业S1130523100002),来源:赵伟宏观探索,原文标题:《工业品涨价的“复苏”逻辑(国金宏观·赵伟团队)》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新浪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靖笛

工业品价格 苯乙烯 电力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