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起风了”?本轮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港股“起风了”?本轮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2024年05月23日 17:47 市场资讯

四月下旬以来,港股市场迎来了一轮大幅上涨的行情,目前恒生指数已经冲破19000点,年内涨幅超12%,恒生科技指数也来到4000点附近。(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5.21)

短期快速上涨,让沉寂多年的港股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那么“起风了”的港股到了靠近右侧布局的时机了吗?

先别着急,让我们先来搞清楚这波大涨背后的逻辑,再决定是不是要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

一、近期港股上涨的原因

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的分析,港股上涨主要来源于经济数据超预期以及利好政策的支撑:

国内方面,4月进出口同比增速均超市场预期。4月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涨幅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持续恢复。全国多个城市对楼市限购政策松绑,随着一系列地产政策的推出,商品房成交数据有所回暖,市场预期边际改善。

5月9日,彭博通讯社报道国内正考虑减免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在取得股息红利时所需缴纳的20%所得税。

研报里的专业名词比较多,别着急,我们来解释一下。

首先,受益于国内经济数据的“亮眼成绩单”。

商品的进出口量是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增长了,说明其他国家都喜欢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利好国内的生产、就业;进口增长了,意味着国内消费者和企业的购买力增强,需求旺盛。

因此,进出口量的增长通常意味着经济状况良好。而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好了,也会给股市带来上涨的动力。

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显示了我们日常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变贵了还是变便宜了。4月份CPI的上升说明大家买东西的意愿在变强,也反映了消费的需求在回暖。

地产的限制政策也在逐步放宽,也有一系列利好房地产市场的措施正在出台,市场热度也在慢慢回升。

综合来看,港股市场作为全球投资者参与投资“中国资产”更便利的市场,如果国内经济持续向好,港股市场也有望受益。

此外,跨境市场互联互通渠道也在不断拓宽。

4月19日,证监会发布了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包括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优化基金互认安排等。

这意味着沪深港通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优化,内地投资者可以在沪深港通机制下购买更多股票ETF、香港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等产品,香港和内地的投资者也有望购买到更多优质的互认基金产品

另一个潜在的利好?

5月9日,彭博通讯社报道,港股通的分红税有望下调。目前的税收政策规定,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获取分红时,需要支付20%的股息红利税。

如果这个政策得以实施,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香港股票时,将能够获得更多的税后收益。这可能会增加内地投资者对港股通的兴趣,吸引更多内地资金流向香港股市,也会吸引更多优质公司赴港上市筹集资金,从而促进香港股市的活跃度。

二、要不要“上车”港股投资?

面对热辣滚烫的港股市场,很多小伙伴开始考虑:我是不是也应该调整投资组合,参与一下港股行情?

先说结论:港股可以作为资产配置中的一环,保持关注;目前仍处于长期的估值相对低位,如果看好这一板块的长期发展,且符合自己的资金投资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或可考虑通过分批或定投的方式参与,长期来看港股的弹性或能带来惊喜。

一方面,港股市场中也存在一些与A股市场中不同的标的,如恒生科技指数中包括了不少互联网龙头、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等上市企业。另一方面,港股中的高分红资产也具备一定估值比较优势。

港股市场虽然近期上涨较多,但从长期的视角来看,估值依然处于较低的位置,主要由于此前经历了3-4年的下跌,因此依然处于较便宜的位置。恒生指数,当前估值9.9倍,处于历史近10年46.74%的分位;恒生科技指数,当前估值25.28倍,处于历史近10年21.61%的分位(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5.21)

不过也有几点需要提醒:

相较于A股,港股市场有其特殊风险:

港股市场受全球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大。外汇资金在港股市场自由流动,因此,港股价格与海外资金流动表现出更高的相关性。

港股和A股的交易机制不同,港股实行T+0交易和T+2交收制度,并且不设涨跌幅限制,可能需要不同的投资策略。

港股的市场结构性产品和衍生品种类丰富,导致个股股价弹性和波动可能比A股更为剧烈。

另一方面,不要仅仅因为短期的上涨就盲目跟风。

投资决策不应仅依赖于市场情绪,而应基于对自身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期限的深入了解。

目前港股的快速上涨或许也有一定情绪推动因素,如果准备要参与港股投资配置,且资金允许较长的投资期限,分批或定投是更适合的投资方式。

风险提示: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请按照自身风险偏好选择基金产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港股 港股通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