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非宣传月】投资理财爱看“广告”?越是“给力”越该“警惕”!

【防非宣传月】投资理财爱看“广告”?越是“给力”越该“警惕”!
2024年05月23日 17:53 市场资讯

小诺有个长辈,平时一直非常谨慎,很注意细节,一些事情不是白纸黑字给他写清楚了,一般都不会轻易相信别人的说法。

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位小心谨慎的叔叔,最近还是差点被非法金融理财产品给骗了。

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他无意中看到了一则理财产品的广告,该产品宣称发行方是某知名银行的合作伙伴,推出了一款号称“银行级”的理财产品。

广告中详细展示了与银行合作的证明和令人心动的高额投资回报数据,还白纸黑字地写明目标收益能达到多少,且能“保本保收益”。

他一想,对方有知名银行做保证,又有敲着红章的合作证明、过往的投资回报数据也都清楚明白地写着,还直接明确了说了能达到多少收益,还把保本都写上了。

这么“清晰”、“明确”,大不了不赚钱,不是还能保本吗?应该没有问题吧?这么想着,他就回家拿了点钱试一试。

1000块的本金,没过一个月,就收到了不错的收益。

看到确实能赚到钱,这下放心了。不仅把多年的养老储蓄都拿了出来,还跟身边的朋友都推荐了。

小诺知道后赶紧拦住了他。通过仔细比对分析发现,该公司跟“知名银行”所谓的合作证明,是他们自己伪造的,不仅红章是电子P图,展示的投资回报数据也是假的,理财产品也没有“银行级”这么一个级别,宣称投资的项目也根本不存在,该产品也没有产品登记编码。种种迹象显示,这就是个虚假理财产品,叔叔很有可能遭遇了非法集资骗局。

没过多久,果然传来了那家公司卷款跑路的消息,知道消息后叔叔后怕不已。

小诺就奇怪了,问他:“您平时很谨慎的,怎么这次就相信了呢?”

叔叔说:“我看他广告写的特别‘给力’嘛。你看现在我们买个基金呀、理财呀,又不告诉我能拿到多少收益,也不说能保本,还反复提示我有风险,我就不敢投了。这次这个产品,我看他们把收益、保本都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想着白纸黑字写清楚了,应该不会骗我吧?结果差点就上大当了!”

其实从2018、2019年开始,理财产品、基金、甚至带有理财属性的保险产品等各种资产管理产品,都开始逐渐不允许“保本保收益”了,而且还要向投资者充分揭示产品风险。

其实出于保护投资者的目的,监管部门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广告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规范,细致到具体哪些字词能用不能用,风险提示的“字体号”都有具体要求。所以往往那些正规的金融理财产品,看起来反而“老是在提示风险”,也不会“清晰地写明收益”。

相反,那些非法违规的产品,打出来的广告看起来却非常“给力”,引诱你产生“挺安全的”、“没什么风险”、“能保本保收益”之类的错觉。

所以越是看到这些有煽动性的“广告”,咱们就越需要提高警惕了。

二、看到这些“不能说”的内容,

都可能有问题

对于广大基金投资者而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容易接触到一些看似非常诱人的金融广告,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警惕,搞清楚哪些内容是法规明确要求“不能说”的,又有哪些是“不能不说”的。

如果对方反复强调这些不能说的内容,忽略必须要说的内容,那么无论他们把自己的产品包装的多么完美,都很有可能存在“问题”。

第一,看到涉及“业务范围”的内容,要自行查证业务资质。

金融行业属于特许经营行业,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经营者应当在业务许可范围内开展金融广告业务。未取得相应金融业务资质,广告标语中不得带有“抵押”、“贷款”、“理财”、“财富管理”、“股权众筹”等字样。

投资者在面对这样的广告时,一定要保持警惕,看到这些字样就要去看看产品的发行机构,是否具备这些业务的资质。

第二,看到模糊、夸大、容易误解的内容,多长个心眼。

如果看到广告上有对产品“未来效果”、收益或相关情况做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或保收益的内容,都要高度警惕。像这样使用模糊的语言、隐瞒重要信息、夸大产品效果等行为,都属于违规行为。

还有那些出现“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违反广告法的内容,也是不允许使用的,看到就要多长个心眼了。

第三,对于存在损害公平竞争内容的广告,要注意。

我国法律法规要求金融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客观,不得以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等手段恶意诋毁竞争对手,损害同业信誉。

所以如果我们看到有的金融广告里面存在“不当评比”、“不当排序”、“贬低别人产品凸显自己产品”,或是冒用、擅自使用与他人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字体、宣传页等内容时,就有可能是有人在故意在误导我们,千万不能轻易被广告中的不实之词所影响。

第四,看到那些利用政府公信力宣传的产品广告,要提高警惕。

目前,我国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金融营销宣传使用或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不得利用金融管理部门或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审核或备案程序,误导金融消费者认为国家机关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保证等。

所以如果看到有金融产品忽悠咱们说,他们投资的项目,是“政府项目”,什么有“国家背书”,甚至“联合国背书”,都一定要小心了,正规产品是根本不允许这么宣传的,很有可能是骗子想借政府公信力来欺骗咱们了。

第五,没有充分提示风险、信息告知不全的广告,不要看。

有的朋友会感觉怎么金融产品的广告总是在不停地提示“投资有风险”,殊不知,如果不充分提示风险、产品信息告知不全的广告,是侵犯了我们作为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的。

金融产品的广告必须提供足够的信息,使我们能够充分了解产品的风险、收益、费用等关键要素,并且要以能够引起金融消费者足够注意和易于接受理解的适当形式进行说明。

发行方越是想隐瞒自身风险,越是想模糊投资范围、产品费用的,可能自身存在的风险越大、“猫腻”越多。

三、如何防范非法金融广告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来防范这些非法广告,保护自己的权益呢?小诺给大家支几招:

首先,检查金融机构或产品是否具有相应资质。

这包括查看产品的发行方是否获得相关部门的许可和认证,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相关业务的资格;也包括检查产品是否经过了相应的审批,获得了监管机构颁发的专属产品编号、代码。

其次,核实广告内容是否与实质一致。

这包括比较广告中的宣传与实际产品的情况是否相符,以及是否存在夸大其辞或隐瞒重要信息的情况。

此外,最好能充分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产品的风险等级。

咱们在购买金融理财产品前,一定要先要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然后,还要了解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研究产品的特点,了解它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收益。不能只追求高收益,而忽视了产品可能带来的风险。最后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理财产品。

如果一个广告过分强调收益,而对风险只字不提,那么这很可能是一个有问题的广告。我们在做出购买决策前必须充分了解产品风险、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避免因为盲目追求高收益而陷入风险漩涡。

再者,警惕金融广告中的夸张、违规用语。

对于金融产品的宣传中,存在任何承诺、明示暗示、夸大业绩的行为,都要高度警惕,同时要知道,任何承诺保本或高收益的广告都可能是虚假的或误导性的,投资者应该保持警惕,不要被其表面的诱惑所欺骗。

最后,小心那些利用监管机构、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的金融广告、宣传。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广告法,损害了这些机构的声誉和公信力,也对咱们存在比较大的诱导和隐患,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能被这些虚假的推荐和证明所迷惑。

总之,防范非法金融广告需要咱们投资者保持警惕、理性分析。在面对金融广告时,我们应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知道哪些话是“不能说”的,而哪些话是“不能不说”的,哪些宣传是有可能存在问题的,才能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观点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保证,亦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托管协议》、《招募说明书》、《风险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及相关公告,如实填写或更新个人信息并核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投资者需要了解基金投资存在可能导致本金亏损的情形。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代表本基金业绩表现。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担。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收益 保本 银行 理财产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