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市场如何应对?专业买手的“投资宝箱”来了

多变市场如何应对?专业买手的“投资宝箱”来了
2024年05月23日 11:21 市场资讯

近日,财通资管FOF投资部负责人张文君做客《中国基金报》「投资热点说」栏目,聊了聊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如何运用FOF产品进行有效的大类资产配置,以及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把握投资先机。我们摘取了其中的精华观点。

张文君:什么是大类资产配置?我们如何去做?首先,我认为投资者先要了解自己的风险收益属性或者是偏好,要给自己把脉。在此基础之上再确定风险资产、避险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等的配置比例。像公募FOF类产品,都会有自身的风险收益属性,在此基础之上,每一类资产都有配置比例上下限。所以,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先去定风险承受水平。

另一方面,在配置权益类资产中,尽可能配置一些收益来源相对分散的品种,股票类、黄金类以及商品类等资产都可以纳入组合中,这样才能够达到我们所说的大类资产配置。在我看来,FOF与其他公募基金一个核心的区别就是能够真正实现大类资产配置,这也是FOF产品独有的优势。

另外,近期黄金比较出圈。在我看来,黄金目前短期涨幅比较显著,可能也存在波动风险,但实际上投资过程中很难控制资金属性带来的资产价格的波动。如果从组合管理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黄金资产在FOF投资里有一定的配置必要性。在美国的一些FOF组合中,黄金其实是“必配”品种,约占2%- 5%的配置比例。这是因为全球货币一直处于“超发”阶段,特别是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黄金的避险属性、金融属性,都决定了其在组合里面能够一定程度有效的平抑波动。但如果大家认为配置黄金资产短期能够获得很高的收益,这个难度很大,我认为还是要从长期角度进行配置。

张文君:对于风险偏好中性偏高或比较高的投资者来说,可能会觉得股票的性价比高。目前沪深300估值在11倍左右,折合的隐含预期回报率约是9%以上,从风险溢价的角度来讲,也处于非常高的水平,也就是说现在去投资权益资产,未来的预期回报率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债券角度来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现在已到2.2%左右水平,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到2.4%-2.5%左右水平。

假设风险收益偏好较低,比较适合固收类资产多一点、股票类资产少一点,虽然股票性价比很高,但这样搭配在组合中,股票和债券整体对于组合的风险贡献或能基本相当,这样的话风险偏好较低投资者才可能承受组合波动,因此还是取决于投资者自身的风险偏好。

张文君:其实“热点”这个词,就是大家讨论得多了,那么关注度就会很高,就会成为“热点”。其实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我们考虑的并非是不是热点,而是我们所说的“主题”背后资产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当前估值是不是透支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是从资产本身来进行衡量的。

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AI”主题,从去年到现在,一直是大家非常看重的投资方向。从长期角度,我也比较看好这个方向。从创新的维度来看,是在2023年春节前后OpenAI发布的Chat GPT开始,当时是从0到1的突破,彼时大家预期非常高,基本已预期到应用落地的估值,估值水平非常高。而这时我们就要衡量它实际的创新、发展方向与投资者的预期是否相符。

实际上整体来看,AI发展到现在,还处于全球互联网大厂军备竞赛的阶段。我们一直希望能看到更多爆发性的应用产品落地,这样才能够预期未来ToC、ToB端使用者的需求去拉动一轮大的创新周期。但发展到现在为止,尚未看到大单品应用落地,投资者的预期也在边际递减。因此,我们长期看好AI方向,但短期还是要看是否有真正落地的产品。

对于高股息红利策略,一开始我对这个概念就打个问号:第一,股息率来自于底层资产未来收益的成长性怎么样;第二,来自于底层资产的估值水平如何。如果成长性不够,未来分红实力会下降;如果估值短期上涨更快,也会透支未来分红水平。当前,从红利指数角度来讲,PE约为6-7倍,PB在0.7倍左右,股息率约在5%-6%,基本上处于近20年15%-20%的分位水平,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因此,在衡量热点时,还是要从底层资产的基本面考虑。

张文君:之前大家可能不太会配置黄金,这是因为在前十年,全球整体发展都处于相对扩张型,是由需求来带动的发展方向,此时股票预期回报率高于黄金资产,黄金被称为避险资产,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成长的“敌人”。

但现在情况来讲,已经从需求侧拉动开始转向供给侧拉动,也就是说可能未来全球需求增速会逐渐回落,此时黄金的投资必要性就会逐渐提升。

作为普通的投资者,短期买黄金赚大钱是不太可能或是要靠运气,而在资产配置中平滑波动是必须、也是必备的。黄金ETF跟踪的是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现货合约Au99.99的价格,它的分散风险作用可能会更好一些;市场上也有一些黄金主题基金,底层资产可能是上市公司,投资者也可以去做一些分散性的选择。

张文君:ETF是一类非常好用的工具,它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非常明确的。比如美国公募基金里基本上是几种资产,一种是ETF资产,一种是养老FOF资产,另外还存在一些债券基金。在我刚开始管理公募FOF时,更多是一些宽基ETF,行业类的较少且流动性不太好。但现在,除了宽基ETF、行业主题型ETF,还有一系列Smart Beta策略ETF,比如有红利低波ETF、A50ETF、价值ETF等等可选。

对于FOF投资来讲,为什么越来越选择这样一些产品?第一,够丰富;第二,在配置时,首先有自己的观点,再去选择与自身配置观点相匹配的ETF,对基金经理来讲会提升确定性;第三,ETF交易比较灵活、费率低,整体来看ETF未来在FOF中的比例可能会逐渐提升。

张文君:其实每一段经历都会在我们的成长中给我们一些经验和教训,我从2007年入行,到目前从业快20年。在经历市场起伏轮转后,其实我们更多的是想在当时遇到某些情况时后续市场是如何反馈的,后续的困境是如何度过的,以此为参考,避免在非理性市场环境中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张文君:我不是特别清楚其他FOF基金经理的做法,但是大家可能都在不断地进化。我自己更多是从底层资产的维度去选择,首先,对底层资产有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对投资结构的想法,再去寻找与结构相匹配的标的配置。

张文君:我们有自身的FOF管理系统,除了公募产品的定期报告,我们还会通过量化工具系统,去对一些高频、公开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组合中每一个标的的行业配置情况,再进行加权平均,得到FOF组合的行业配置比例,再去思考这个比例是否与初期构想一致,这也是我们实时监控的一个方法。

张文君:公募FOF的底层资产主要是公募基金,又可以被分为主动型、被动型。对于主动型基金,一方面会利用量化方法进行监控,另一方面会对基金经理进行定性分析,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特点,尤其是市场风格与该基金经理投资风格不契合时能否一脉相承,在对基金经理的熟悉度逐渐提升后,才可能配置到FOF组合中。

另外,我们也会直接投资股票,如果想精准的提升某一结构的比重时,很可能无法找到相匹配的ETF或者主动型基金,这时就会选择一些股票标的。

张文君:从行业数据上来讲,包括库存、稼动率、毛利率等,特别是一些行业龙头公司营收是否有向上走势,资本开支是否提升,公司库存相对行业库存是否处于相对健康且偏低的水平,估值方面PB是否处于底部位置等等,从估值和基本面相结合的角度来进行判断。

张文君:会。目前来讲,经济基本面大概率处于底部,一些偏制造业的行业出现底部向上趋势,偏周期上游早复苏的一些行业也出现底部补库情况,而且稼动率也开始逐渐提升。因此,中长期来讲,未来期待有逐渐向上的趋势。在我来看,这就是一个“大势”,所以在投资中也会配置的相应品种,也就是所说的“顺大势”。

张文君:首先一定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明确自身的风险偏好,再去做投资;其次,建议大家从FOF投资思路去配置,同一类资产可以做多种选择从而构成组合,组合进行相对平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资产 FOF 黄金 收益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