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策略周报(22年51期)

固定收益策略周报(22年51期)
2022年12月20日 17:34 市场资讯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资金面:上周流动性总体宽松,隔夜利率维持低位,非银7天利率继续上行。具体来看上周资金市场情况:

(1)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共有5000亿元MLF和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当周累计进行了6500亿元MLF和49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此市场全口径净投放1890亿元;

(2)资金价格方面,截至上周五收盘,DR001收益率上行15BP至1.21%,R001收益率上行16BP至1.35%;DR007收益率收平于1.73%,R007收益率上行26BP至2.11%;Shibor3M收益率上行8BP至2.34%。上周共发行同业存单524只,发行规模3639.20亿元,环比减少1286.5亿元,净融资额大幅下降3905.7亿元至-1583.30亿元。截至上周五,AAA存单收益率全面上行,其中1M存单收益率上行29BP,收于2.49%;3M存单收益率上行13BP,收于2.51%;6M存单收益率上行12BP,收于2.62%;9M和1Y存单收益率分别上行12BP和10BP,均收于2.72%。

利率债:一级方面,上周利率债(含地方债)发行量环比大幅回升7016.42亿元至9388.20亿元;净融资额大幅增加18108.71亿元至9388.20亿元。上周利率债投标情绪较差,7Y国债的超额认购倍数3.75倍,50Y的国债超额认购倍数3.44倍;地方债发行量较少,北京债超额认购倍数在4.58倍;政金债投标情绪较差,仅7Y农发清发债的超额认购倍数超过4倍,其余期限的政金债超额认购倍数大都在2-3倍左右。二级方面,上周公布的金融和经济数据虽然大幅低于预期,但对债市提振有限,市场仍在担忧理财子赎回影响以及后续政府经济刺激措施,市场情绪总体偏空,短端利率债收益率上行较明显。具体来看,截至上周五收盘:

(1)国债方面,1-3Y国债收益率上行3BP;5Y国债收益率下行3BP;7Y国债收益率下行1BP;10Y国债收益率收平于2.89%。

(2)政金债方面,1Y政金债收益率上行8-10BP;3Y农发债收益率上行7BP,3Y国开债收益率上行1BP,3Y口行债收益率下行2BP;5Y国开债收益率下行2BP,5Y口行和农发债收益率上行0-1BP;7Y口行债收益率下行1BP,7Y国开债和农发债收益率上行2BP;10Y口行和农发债收益率下行1-2BP,10Y国开债收益率收平于3.04%。

(3)期限利差方面,上周国债和国开债短端品种收益率上行幅度更大,利差曲线继续收窄,国债10-1Y利差收窄3BP至57BP;国开债10-1Y收窄8BP至56BP。

信用债:一级方面,上周信用债共发行2081.41亿元,信用债净融资为-852.9亿元,环比均下降;结构上,产业债净融-356.58亿元,城投债净融资-496.32亿元。上周取消发行数量创近期新高,取消发行64只债券,取消发行规模合计449.05亿元。二级方面,上周信用债市场围绕理财赎回问题波动,周一、周二理财赎回影响持续,以二永为首的信用债大幅上行,1年期AAA-二级资本债估值周一、周二分别上行9.11bp、15.59bp;周三、周四央行调控银行自营、保险买入信用债,信用债走出修复行情,1年期AAA-二级资本债估值周一、周二分别下行14bp、6.7bp,但是修复行情只修复中高等级信用债,低资质信用债成交缺位;周五信用债成交分化,成交以高估值2bp为主,少数极高资质信用债出现低估值成交。整体看上周全部信用债收跌,其中1年期中低评级上行幅度最大。城投债方面,1年期AA-品种上行幅度最大(39.45bp);产业债方面,1年期AA品种上行幅度最大(25.41bp)。

可转债:上周股指整体下跌,wind全A下跌1.5%,上证指数下跌1.22%,深证成指下跌1.8%,创业板指下跌1.9%,分行业看,社会服务、食品饮料和农林牧渔等行业表现较好,整体上涨1%-3%左右,电力设备、有色金属以及基础化工等行业表现较弱,整体下跌3%-4%。

宏观及利率债方面,11月经济不出意外全面走弱,但其中几点分项值得关注,一是汽车生产、销售均大幅转弱;二是地产投资、施工、新开工数据再度大幅下滑;三是城镇失业率走高伴随商品消费走弱。种种迹象叠加来看,目前国内经济已经进入2020年后最困难时期,随着疫情管控的放松、感染人数不断增加,生产、消费短期内将进一步放缓,12月至明年2月是经济的至暗时刻。待渡过消费影响第一波以后,经济有望快速反弹,但恢复高度仍然取决于地产和消费。对债市而言,明年经济复苏并不是影响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基金和理财的赎回何时能暂缓是关注重点,虽然利率大幅跳升后部分品种看起来具有一定性价比,且配置盘也开始逐步入场,但在市场情绪未平稳前,建议先中性跟随,观望为主。

资金方面,虽然央行超额续作MLF释放暖意,但临近跨年,跨年资金价格预计将继续上行。

信用债方面,短期看年前理财赎回压力仍存,但是边际影响减弱;同时目前二级资本债、短久期高等级信用债已经跌出价值,1年期AAA级、AA+级城投债信用利差已在2015年以来71%、91%分位数,2年期、3年期、5年期各评级城投债均在历史95%以上分位数;更直观的说,目前1年期中高等级城投债信用利差全部超过信用利差高点,绝对收益很“香”。经和同业交流发现,同业也认为短久期信用债和二级资本债配置价值已显,配置意愿较高,需观望理财赎回波动结束时间。在配置节奏上,可以在一级、二级市场发现捡漏机会;并且对于资质略有瑕疵的品种,在信用分化的背景下注意溢价买入、敢于要价。

转债方面,上周转债整体下跌,表现不如正股,转股溢价率下行,转债随信用债一起遭遇杀估值。展望当前权益市场,地产基本面仍较弱,消费受消费者信心,国内复苏仍较弱,上市非金融企业盈利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下滑,三季报业绩不及预期的公司很多。但从中长期看当前权益市场有较高配置价值,一是经济边际改善预期,上市公司盈利下行进入尾声;二是美联储加息减缓,全球货币收紧预期拐点出现,利于风险资产估值修复;三是估值性价比到极高位置,无论绝对估值,还是相对债券收益率的风险溢价,均处于历史最低位。结构上,短期当前基本面处于业绩真空期,但经济工作会议临近,经济修复预期增强,权益市场机会更多来自稳增长板块;拉长视角来看,展望明年,经济结构变革带来的增量环节是核心主线,投资机会可能会回到成长行业。

1. 资金面

上周流动性总体宽松,隔夜利率维持低位,非银7天利率继续上行。具体来看上周资金市场情况,(1)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共有5000亿元MLF和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当周累计进行了6500亿元MLF和49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此市场全口径净投放1890亿元;(2)资金价格方面,截至上周五收盘,DR001收益率上行15BP至1.21%,R001收益率上行16BP至1.35%;DR007收益率收平于1.73%,R007收益率上行26BP至2.11%;Shibor3M收益率上行8BP至2.34%。

上周共发行同业存单524只,发行规模3639.20亿元,环比减少1286.5亿元,净融资额大幅下降3905.7亿元至-1583.30亿元。截至上周五,AAA存单收益率全面上行,其中1M存单收益率上行29BP,收于2.49%;3M存单收益率上行13BP,收于2.51%;6M存单收益率上行12BP,收于2.62%;9M和1Y存单收益率分别上行12BP和10BP,均收于2.72%。

2. 利率债

一级市场:上周利率债(含地方债)发行量环比大幅回升7016.42亿元至9388.20亿元;净融资额大幅增加18108.71亿元至9388.20亿元。上周利率债投标情绪较差,7Y国债的超额认购倍数3.75倍,50Y的国债超额认购倍数3.44倍;地方债发行量较少,北京债超额认购倍数在4.58倍;政金债投标情绪较差,仅7Y农发清发债的超额认购倍数超过4倍,其余期限的政金债超额认购倍数大都在2-3倍左右。

二级市场:上周公布的金融和经济数据虽然大幅低于预期,但对债市提振有限,市场仍在担忧理财子赎回影响以及后续政府经济刺激措施,市场情绪总体偏空,短端利率债收益率上行较明显。具体来看,截至上周五收盘,(1)国债方面,1-3Y国债收益率上行3BP;5Y国债收益率下行3BP;7Y国债收益率下行1BP;10Y国债收益率收平于2.89%。(2)政金债方面,1Y政金债收益率上行8-10BP;3Y农发债收益率上行7BP,3Y国开债收益率上行1BP,3Y口行债收益率下行2BP;5Y国开债收益率下行2BP,5Y口行和农发债收益率上行0-1BP;7Y口行债收益率下行1BP,7Y国开债和农发债收益率上行2BP;10Y口行和农发债收益率下行1-2BP,10Y国开债收益率收平于3.04%。(3)期限利差方面,上周国债和国开债短端品种收益率上行幅度更大,利差曲线继续收窄,国债10-1Y利差收窄3BP至57BP;国开债10-1Y收窄8BP至56BP。

3. 信用债

一级市场:上周信用债共发行2081.41亿元,信用债净融资为-852.9亿元,环比均下降;结构上,产业债净融-356.58亿元,城投债净融资-496.32亿元。

上周取消发行6只债券,取消发行规模合计75亿元。

二级市场:上周信用债市场围绕理财赎回问题波动,周一、周二理财赎回影响持续,以二永为首的信用债大幅上行,1年期AAA-二级资本债估值周一、周二分别上行9.11bp、15.59bp;周三、周四央行调控银行自营、保险买入信用债,信用债走出修复行情,1年期AAA-二级资本债估值周一、周二分别下行14bp、6.7bp,但是修复行情只修复中高等级信用债,低资质信用债成交缺位;周五信用债成交分化,成交以高估值2bp为主,少数极高资质信用债出现低估值成交。

城投债方面,1年期中低评级上行幅度最大,尤其是1年期AA-品种上行39.45bp;从区域利差来看,广东、安徽、湖北、四川、江苏、上海等12个省份信用利差处于历史前1/5分位数;而天津、青海、辽宁、云南等8个省份信用利差均处于历史后1/5分位数。

产业债方面,1年期中低评级上行幅度最大,尤其是1年期AA品种上行25.41bp;从行业利差来看,纺织服装、轻工制造、农林牧渔和家用电器的行业信用利差显著偏高,且处于历史高分位数。

4. 可转债

股票方面,上周股指整体下跌,wind全A下跌1.5%,上证指数下跌1.22%,深证成指下跌1.8%,创业板指下跌1.9%,分行业看,社会服务、食品饮料和农林牧渔等行业表现较好,整体上涨1%-3%左右,电力设备、有色金属以及基础化工等行业表现较弱,整体下跌3%-4%。

转债方面,上周中证转债指数整体下跌2.1%,转债整体估值压缩,转债转股溢价率整体下行2.32%,纯债溢价率下行2.27%,分类别看,各平价转债转股溢价率几乎均出现下行。

5. 重点讯息

(1)央行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7367亿元,同比多增3950亿元,连续四个月同比多增。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109亿元,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4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创1年新低。11月末M2同比增12.4%,为2016年4月以来最高。

(2)央行行长易纲发表文章表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要完善货币政策体系,维护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未来,我国经济潜在增速有望维持在合理区间,有条件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正的利率,保持正常的、斜率向上的收益率曲线形态。

(3)中办、国办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其中提出,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农垦、农业水价、集体林权、国有林场林区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农村改革扩面、提速、集成。

(4)2023年中国经济工作重点目标明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点包括:要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加强金融、地方债务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5)中国11月主要经济数据出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2.2%、-5.9%和5.3%,均低于市场预期。前11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商品房销售面积、房企到位资金同比分别下降9.8%、23.3%和25.7%,降幅有所扩大。同时,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5.7%。不过,高技术产业投资仍保持快速增长,新动能、新能源产品需求也依旧旺盛,相关产品生产保持高速。国家统计局表示,11月份国民经济顶住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压力,保持恢复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但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

(6)联合国贸发会议12日发布的《2022年统计手册》指出,全球实际GDP增速将从2021年的5.7%下降到2022年的3.3%。贸发会议的这份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商品出口和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速都将放缓。商品出口的增速预计将从2021年的26.5%下降到13.8%,服务出口增速则从2021年的17.2%下降至14.6%。

(7)美联储在今年最后一次议息会议上如期加息50个基点,基准利率提升至4.25%-4.5%的十五年新高,并重申继续加息“可能”适宜。此外,“点阵图”将明年终端利率上调至5.1%,略超市场预期,并预言2024年之前利率保持高位、不会降息。市场对此作出鹰派解读,美元和美债收益率拉升,美股集体转跌,金价跳水。

(8)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新闻发布会要点总结:1、政策利率方面,在对通胀回落至2%有信心之前,美联储不会降息;需要将利率保持在最高水平,直到我们真正确信通胀正在持续下降;2月加息规模将取决于未来的数据和就业市场。2、通胀方面,需要更多通胀下降的证据;FOMC继续认为通胀风险倾向于上升。3,就业方面, 没有价格稳定,就没有持续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仍然极度紧俏;希望我们重回疫情前的劳动力市场水平。4、经济方面, 相比2021年,美国经济增速已经在2022年显著放缓;实现“软着陆”的路径很窄,但仍有可能;美联储尚未讨论可以接受的经济衰退程度。

(9)欧洲央行如期加息50个基点,在连续两次加息75个基点后放缓紧缩步伐,利率水平达2008年12月以来最高。该行同时宣布,将于明年3月份开始缩表。欧洲央行预测,欧元区经济将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陷入萎缩,同时大幅上调通胀预期。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现有信息表明,明年2、3月份可能将继续加息50个基点。英国央行也宣布加息50个基点至3.5%,为连续第九次加息,利率升至2008年10月以来新高水平。此次利率决议中,有2名政策委员支持暂停加息,另有1位委员支持加息75个基点。大多数委员都认为后续还将继续加息,但并没有给出利率峰值的预期。

(10)多国央行紧随美联储加息。瑞士央行加息50个基点至1%,到达2008年10月以來最高水平。挪威央行加息25个基点至2.75%,并称很可能在明年一季度进一步上调。菲律宾央行加息50个基点至5.5%,但表示这是其最后一次加息50个基点。墨西哥央行加息50个基点至10.50%,符合市场预期。

(11)德国央行发布最新经济预测,预计明年德国GDP将萎缩0.5%,较今年6月份预测的增长2.4%大幅下调;预计今明两年通胀预期分别为8.6%和7.2%,较此前预测的7.1%、4.5%大幅上调。

(12)韩国央行11月会议纪要显示,货币政策委员会多数成员同意加息的同时,呼吁更密切关注国内金融市场面临压力的迹象,其中一名呼吁暂停始于去年8月的紧缩周期。

宏观及利率债方面,11月经济不出意外全面走弱,但其中几点分项值得关注,一是汽车生产、销售均大幅转弱;二是地产投资、施工、新开工数据再度大幅下滑;三是城镇失业率走高伴随商品消费走弱。种种迹象叠加来看,目前国内经济已经进入2020年后最困难时期,随着疫情管控的放松、感染人数不断增加,生产、消费短期内将进一步放缓,12月至明年2月是经济的至暗时刻。待渡过消费冲击第一波以后,经济有望快速反弹,但恢复高度仍然取决于地产和消费。对债市而言,明年经济复苏并不是影响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基金和理财的赎回何时能暂缓是关注重点,虽然利率大幅跳升后部分品种看起来具有一定性价比,且配置盘也开始逐步入场,但在市场情绪未平稳前,建议先中性跟随,观望为主。

资金面,虽然央行超额续作MLF释放暖意,但临近跨年,跨年资金价格预计将继续上行。

信用债方面,短期看年前理财赎回压力仍存,但是边际影响减弱;同时目前二级资本债、短久期高等级信用债已经跌出价值,1年期AAA级、AA+级城投债信用利差已在2015年以来71%、91%分位数,2年期、3年期、5年期各评级城投债均在历史95%以上分位数;更直观的说,目前1年期中高等级城投债信用利差全部超过信用利差高点,绝对收益很“香”。经和同业交流发现,同业也认为短久期信用债和二级资本债配置价值已显,配置意愿较高,需观望理财赎回波动结束时间。在配置节奏上,可以在一级、二级市场发现捡漏机会;并且对于资质略有瑕疵的品种,在信用分化的背景下注意溢价买入、敢于要价。

转债方面,上周转债整体下跌,表现不如正股,转股溢价率下行,转债随信用债一起遭遇杀估值。展望当前权益市场,地产基本面仍较弱,消费受消费者信心,国内复苏仍较弱,上市非金融企业盈利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下滑,三季报业绩不及预期的公司很多。但从中长期看当前权益市场有较高配置价值:一是经济边际改善预期,上市公司盈利下行进入尾声;二是美联储加息减缓,全球货币收紧预期拐点出现,利于风险资产估值修复;三是估值性价比到极高位置,无论绝对估值,还是相对债券收益率的风险溢价,均处于历史最低位。结构上,短期当前基本面处于业绩真空期,但经济工作会议临近,经济修复预期增强,权益市场机会更多来自稳增长板块;拉长视角来看,展望明年,经济结构变革带来的增量环节是核心主线,投资机会可能会回到成长行业。

附件1:本周将公布的重要数据提示

附件2:本周利率债发行预告

附件3:本周信用债发行预告

风险提示: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不就报告中的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担保。本报告内容和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行承担。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本金不受损失,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基金产品存在收益波动风险,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管理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21 富乐德 301297 8.48
  • 12-21 佰维存储 688525 13.99
  • 12-20 三祥科技 831195 11
  • 12-20 鸿铭股份 301105 40.5
  • 12-20 太湖雪 838262 1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