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布局不应一哄而上 “发小做大”或是新路径

ETF布局不应一哄而上 “发小做大”或是新路径
2024年05月24日 07:06 中证网

  所谓的帮忙资金,往往在新基发行时“热心”捧场,新基上市后“无情”转身。

  近日,多只新上市的ETF产品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仅仅两三天时间就完成募集的新发产品中,多只在上市首日便遭遇大举赎回,甚至不乏一天被赎回近一半的例子。5月上市的ETF中,已有约半数的剩余份额不到上市时的一半,更有的ETF基金份额不足1亿份。

  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调研多家公募机构了解到,ETF刚上市就遭遇大量赎回,背后隐藏着帮忙资金、套利动机等多重因素。在ETF成为新基发行主战场的情况下,不乏基金公司“赶场”发行而寻求帮忙资金支持,满足新基尽快达到2亿元的规模要求。然而,由于很多帮忙资金是按天计算帮忙成本,因此就会容易出现上市即被赎回的现象。此外,ETF在二级市场的折价情况也会触发部分投资者赎回套利。

  有业内人士认为,身处热闹中更应保持冷静,ETF的布局不应一哄而上,需要结合基金公司自身业务情况,即便要布局,也应重视差异化。ETF产品或许可以尝试打破成立规模的要求,走向“发小做大”的发展路径。

  “上市即出货”频频上演

  以5月份为例,截至发稿时,全市场当月上市交易的10余只ETF产品中,几乎全部出现上市当天份额缩水的情况,多只ETF上市当天就被赎回超1亿份。更有产品当天赎回份额占上市总份额的比例接近50%,上演了“上市即出货,一天走一半”的景象。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上市首日惊现大额赎回的ETF还是近期颇受市场欢迎的红利型产品,热门基金类型似乎也未能留住基金持有人的脚步。一上市就被大量赎回,这通常被基金业内认为背后可能有帮忙资金的身影。令人颇为惊讶的是,从该ETF上市交易公告披露的情况来看,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合计不足4000万份,甚至不到当天赎回份额的零头。“由此来看,大部分赎回或是由个人投资者中的大户触发的。”有业内人士分析。

  据悉,该ETF在4天的发行时间内完成募资,合计募集超3亿元,共有1700户有效认购总户数,平均每户认购超17万元。个人投资者为何上市首日就赎回,有基金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确实有点奇怪,不太理解背后的原因。从该ETF上市首日场内交易表现来看,当日并未出现太大涨幅,收盘涨0.3%,也无明显溢折价。随后的几个交易日,该ETF价格连续上涨,并于5月22日盘中创上市以来新高,较上市首日涨约4%。多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除非业绩特别差,或出现大的负面事情,否则正常的个人投资者赎回对于ETF造成的冲击相对有限,“他们都是分散操作的,很少在同一时间集中赎回”。从这一角度来看,上述ETF持有人中的大户,不排除最初就是为帮助产品成立而进场的。

  除了上市首日外,不少ETF后续还出现被持续赎回的现象。据粗略统计,截至5月22日,不到一个月时间,5月份上市交易的ETF中,约半数的被赎回份额占上市份额比例超过50%,更有被赎回份额占比超过80%的例子,多只ETF的最新份额已不足1亿份。

 帮忙资金离场或是主因

  基金刚成立或上市不久,就遭遇大额赎回,进而面临清盘风险,类似的场景并不少见。可是,为何受到投资者们热捧的ETF也会面临如此困境?一边是仅两三天发行时间就快速完成募集,一边是刚上市就遭遇大幅赎回,冰火两重天背后有何玄机?

  “刚好ETF领域表现比较好,我们也看好后续投资机会,所以就抓紧时间成立了产品。”一位参与基金发行工作的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现在主动权益类产品发行面临压力,市场普遍更看好ETF,发行起来能够相对容易一些。至于为何短时间内就遭遇赎回,大部分基金人士认为,很有可能是帮助资金离场所致。

  “新发产品要想短时间内达到2亿元规模并没有那么容易。”有投资人士认为,当新发产品成立存在困难时,寻求帮忙资金已成为业内众所周知的一个套路,一旦帮忙资金撤出,自然会表现为净赎回,尤其是当这部分资金占比较高时,其离场对产品份额的冲击就更明显。“帮忙资金都是有成本的,而且有的是按天计算成本。”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

  此外,有业内人士介绍,当ETF场内交易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折价(二级市场价格小于基金份额净值)时,也容易触发赎回。具体操作原理是,投资者从二级市场购买有折价的ETF,然后在一级市场将ETF赎回成一篮子股票,之后在二级市场卖出一篮子股票获利。参与ETF套利对资金门槛要求较高,业务规则也相对复杂,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有一定难度。

  避免陷入“内卷”和资源浪费

  在新产品发行期举全公司之力费劲张罗一番,产品问世不久却遭遇退场困境,这一现象已逐渐引发基金业内的深思。尤其是对于ETF产品而言,其发行成本往往要高于其它产品,有ETF基金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上一个品种就要买一个IT系统,光一个系统可能就要十几万元甚至大几十万元。”如果上市后不久就清盘,将给基金公司造成较大损失。

  有基金人士坦言:“没办法,大家都在布局,你不布局,心里就会发慌。虽然做了可能结果不一定好,但起码比压根没做过要好。而且,现在主动权益类产品更难销售,ETF产品还相对好一些。”另有基金公司ETF业务部门人士表示:“ETF确实逐渐成为一些公司上规模的重要抓手。”

  ETF布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一旦上市不长时间就被清盘,容易给基金公司带来损失;而面对ETF的广阔市场空间、投资者热情和同行竞相入场压力,不布局似乎又心有不甘。两种局面之间该如何平衡?有基金人士认为,ETF布局其实不应该一哄而上,身处热闹之中时更要保持冷静,应该结合公司自身业务优势进行审慎决策。即便布局,也应注重选择差异化品种,避免陷入不必要的“内卷”和资源浪费当中。

  还有ETF基金经理提出,之所以会出现ETF上市不久就被大幅赎回,甚至沦为迷你产品的现象,可能因为“该产品的真实市场需求本就如此,并不足以支撑2亿元的规模”。因此,ETF产品的发展或许可以尝试打破2亿元的成立规模要求,参照海外种子基金的做法,不追求发行规模的多少,理想模式是“发小做大”,一步步将规模做上去。这样既可以减少ETF寻求帮忙资金现象的发生,也可以减轻基金公司的新发压力,将更多资源投向发行后的基金运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ETF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