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聊聊当下“讨人嫌”的公募基金,以及相关文章流量最多的写法。
断章取义
要论流量最多的写法,断章取义少不了。
想要获取更多的流量,那么吸引眼球的标题、震撼人心的观点/事实、留有讨论点的行文可以说是“三件套”。而断章取义,很可能一把凑齐“三件套”。因为截出来的观点,很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并且震撼人心,很有讨论度。
比如把基金经理一个小时乃至更长时间的直播/路演,截取一小段基金经理举的极端例子,很可能就开上了流量收割机。
而且这流量收割机可能还是连续作业的。现阶段,先发一则传言,再去发求证/辟谣,也是很常见的,有可能一件没有的事儿,变成了2个大新闻。就比如先来一个某某基金经理语出惊人,再来一个相关观点系误读。
避重就轻
断章取义是很明显的曲解,避重就轻则是藏得较深的曲解。
比如说一个大事,有10个点,重要的有3点,正常应该报这重点的3点,避重就轻就是盯着不重要的那些点开始发挥。看似抓不住重点,实则抓住了流量,掌握了流量密码。
就比如说一个偏价值的基金经理的访谈/路演,谈了很多行业观点,谈到AI的时候,说不在能力范围,不会投资AI相关主题个股。
那就来个XXX坚守价值,不跟风AI!这么写没偏离原意,但是很显然这并不是访谈的重点……一个小时的访谈,这可能也就是十几秒的事儿。
更离谱的是,看完标题后的继续演绎,传话传到后面,越来越偏,很可能就会变成XXX不看好AI投资机会。
骂就完事
至于态度,站在诸多投资者的一面,现在他们投资收益难看,那骂就完事了,跟着大多数人的情绪走,也就是流量所在的方向。没办法,现在基金确实“讨人嫌”。
所以来龙去脉不重要,一体两面没必要,条分理析要不得。
而流量最多的写法,也是时代发展的一环罢了,当流量模式发展到这个阶段,当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卷,就会倾向于数据为王,先把数据推到极致再说。
想要破掉这种循环并不容易,并不只是把评价标准修改那么简单,评价标准的形成是有现实基础的,这现实基础的推倒可是一件大事,涉及一整条的利益链条。只有这链条彻底不通了,恐怕才会土崩瓦解。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