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多空交织促债市窄幅震荡 看多情绪依旧占据主流

【财经分析】多空交织促债市窄幅震荡 看多情绪依旧占据主流
2024年05月23日 21:49 中国金融信息网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5月23日电(记者 杨溢仁)本周,债市延续震荡格局,收益率涨跌互现。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伴随地方债供给的加码,尽管债市供求配合最好的阶段已经过去,但鉴于前期调整后赔率有所改善,叠加新旧动能转换的大环境并未改变,且货币政策降准、降息概率不小,机构配置压力仍大,因此“债牛”终结言之尚早,各机构仍可把握波段操作的机会。

债市震荡为主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收盘,银行间利率债市场收益率延续窄幅震荡走势。举例来看,SKY_3M微升1BP至1.56%;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2年期下行1BP至1.82%;SKY_10Y回落1BP至2.31%。

一位机构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期,财政部公布了特别国债发行计划,虽然整体来看,发行周期较长,节奏也更为平缓,但持续增加的一级市场供给仍会对二级市场需求造成‘温水煮青蛙’式的影响。尤其是在央行持续提示长债久期风险的背景下,未来长债的配置需求或存在不确定性。”

据机构测算数据,5月将发行400亿元20年期和400亿元30年期特别国债。按照算术平均估算,后续20年、30年和50年期国债的平均单期规模分别为433亿元、509亿元和333亿元;6月至10月为特别国债供给高峰,月均规模约在1400亿元至1800亿元,压力不言而喻。

再就一般国债来看,历年国债净发行总额基本等于中央财政赤字,今年中央赤字规模为3.34万亿元,按照历史发行节奏和已发行规模简单估算,今年6月至12月剩余国债的净发行额为23757亿元。

“把特别国债和一般国债的净融资额加总,观察今年各月国债的供给情况,我们发现,年内国债供给压力较大的时点集中在5月、8月、11月和12月。同比来看,5月至12月的国债供给压力较去年更大。”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称。

浙商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覃汉则指出,二季度30年期国债的首发和续发频率都偏高,一级市场发行情绪的不确定性加强,二级市场交易情绪也将更易受到扰动。

尚有利好支撑

那么,伴随一级市场供给的增多,“债牛”是否将就此终结?看空预期是否就此占据主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业内人士并不悲观。

“一方面,特别国债供给分摊至全年的5月至11月,一定程度上还是降低了单月冲击,好于市场之前预期。另一方面,后续货币政策还是会在关键时间给予配合,必要时可能进行降准操作,为国债的发行保驾护航。”一位券商固收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至于需求端,国有大行是国债的主要承接方,而据个人了解,目前保险、中小银行对超长期限国债的兴趣也不小,叠加该部分资金今年仍面临欠配压力,因此也能为一级市场发行提供有力支撑。”

再就基本面来看,虽有券商估算,1万亿元特别国债的发行大致能拉动经济增速0.6个百分点(前提是全部用于基建投资);若从今年开始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于今年投入使用,则拉动效果相对积极,2024年实现5%的增速目标有望得到进一步保障……不过,若考虑土地出让收入的扰动(今年1月至3月的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6.7%)和城投融资的收紧(今年2月至4月城投债连续3个月实现净偿还),那么投资增速依旧存在一定制约,特别国债所能发挥的“宽财政效应”还需观察。

总而言之,不论是“资产荒”局面并未得到真正缓解——债券一级市场发行偏慢、偏少的情况仍在延续;还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未见起色;抑或是以银行理财为主的广义基金继续入场,致使整体市场风险偏好不高……目前债券市场中做多的理由仍然充分。

“如果说信贷未来的主基调是盘活存量,那么这也意味着增量市场难有起色,银行能够配置的资产有限,投资级债券仍是较优选择。”上述负责人直言,“另外,虽然此前债市已经历了一波小幅调整,可银行理财资金仍然呈现净流入的情况,说明市场在上一轮调整中已完成了投资者教育,理财资金会继续成为债券市场的稳定器。再者,从央行的角度出发,未来货币政策保持宽松料为大概率事件,考虑到后续会有降息、降准等操作,则此类潜在利多只要不落地,那么市场做多的气氛就不会改变。”

多空博弈延续

综上,回到债市布局层面,当前持乐观态度的机构认为,长期低通胀环境不会改变,因而低利率环境也不会改变,叠加债券供给短期压力有限,则债券做多的逻辑仍可延续,只要发生调整,就是买入良机。

不过,也有部分持审慎态度的机构提醒,市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上涨之后,肯定会自发进行修正,4月以来,10年和30年期国债活跃券的换手率已显著走低,背后就反映了交易盘的暂时离场。

由此,聚焦债市策略的选择,持偏空态度的机构普遍表示,鉴于长端回调风险较高,因此当前不是更好的介入时点。

“事实上,央行自3月来已多次提示关注长端利率风险。鉴于地产‘政策底’或接近确认,叠加市场风险偏好在逐渐改善,则我们认为,国债一级‘发飞’可能带动二级收益率走高,较高的发行频率或意味着潜在抛压偏大,各机构切忌放松警惕。”覃汉说。

编辑:王柘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特别国债 国债 债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