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的成绩及展望

《中国金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的成绩及展望
2024年06月21日 14:23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金融杂志

导读:建议围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战略需要,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市场一体化等方面,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作者|欧阳慧 李沛霖「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欧阳慧系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所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12期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京津冀地区从此开启了协同发展的新篇章。十年来,各有关方面齐心协力推动这一重大战略落地实施,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形成了重要的实践价值,正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扎实迈进,在有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探索跨行政区协同发展、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取得的成绩

一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重要进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是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近几年来,北京深入实施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瘦身提质”效果超出预期。2014年以来,已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企业3000多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家,通过拆违腾退实施绿化超过920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了超过15%。同时,北京在减量发展中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首都核心功能不断增强,实现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高”。

二是北京新的“两翼”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中承担着重要使命。雄安新区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一批重大项目全面推进,一批标志性工程投入使用,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雏形加快显现,“四纵三横”对外高速骨干路网全面形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中国星网等4家央企总部、4所高校、1家医院已落户雄安,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等,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开工建设,承接疏解起势良好。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城市框架全面展开,市级机关已大部分迁入城市副中心,副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夯实,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各类资源加快聚集,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三是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不断增强。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2023年,北京、天津、河北经济总量已突破10.4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9倍,约占全国的8.3%,区域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3年的产业比重由6.2∶35.7∶58.1变为2023年的4.6∶27.7∶67.7,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了9.6个百分点。新经济快速发展,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2015年提高7.7个百分点,天津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较2014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河北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较2013年提高了9.6个百分点。

四是重点领域协同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交通、生态和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大重点领域,十年来取得重大成效。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津冀“双核两翼多节点”机场群布局完成,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已超过1.1万公里,比2013年增长超过三成,高速公路里程接近1.1万公里,相比2013年增长超过四成。生态联防联治取得丰硕成果,生态环境质量发生重大改善,天更蓝、地更绿,十年来京津冀PM2.5浓度下降了65%以上,北京蓝天渐成常态;京津冀森林覆盖率超过35%,比全国高11个百分点。产业升级转移取得重要成效,三地以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为抓手,产业转移对接频繁,产业合作更加紧密。十年来,河北省累计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3万余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800亿元。

五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效支撑。三省市深化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协作,持续推进双向转诊和检查结果互认,组建跨区域医联体,启动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试点,京津冀地区已有超过4800余家住院机构和5500余家门诊药品机构实现费用的跨省直接结算。京津冀三地建立基础教育常态化的联络和沟通机制,共同推动区域教育一体化,十年来京津2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开展办学合作;三地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等16个高等教育发展联盟,完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机制;三地建立京津冀艺术职业教育联盟等职业教育联盟,稳步开展京津冀高职院校跨省市单独考试招生试点,吸引京津优质职业院校与河北省职业院校开展合作。设立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机构,统筹建设特色养老服务片区;失业人员可在区域内任一地点进行失业登记,平等享受公共就业服务等。立足共建共享发展成果,三地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越来越多的协同发展成果正转化为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023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1752元、51271元和32903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名义增速分别为7.2%、6.9%和8%。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形成的重要实践价值

一是为解决“大城市病”探索了路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践表明,解决“大城市病”要把疏解大城市的非核心功能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坚持积极稳妥、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统筹好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的关系、内部功能优化重组和对外疏解转移的关系,以空间布局优化为先导,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疏解非核心功能的同时强化核心功能,在减量发展的同时实现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双提高”。

二是为跨行政区协同发展形成了经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践表明,推进区域合作或区域协同发展,一方面,要从大局出发、自觉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另一方面,要树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理念,改变过去各自为战的状态,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不断增强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解决地区之间分工不合理以及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问题。

三是为高质量推进现代城市群建设提供了借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践表明,高质量建设现代城市群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要加强顶层设计,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作善成,大力推动资源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城市群高效健康发展。

新时期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考

  • 以首都一小时美好生活圈建设为牵引打造新型首都圈

推动一小时美好生活圈建设是世界级城市巩固提升全球竞争力的普遍规律。从伦敦、东京、纽约等城市的发展历程看,世界级城市在都市圈层面从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生态休闲空间建设、产业发展与布局、交通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做出统筹安排,有形或无形地将建设一小时美好生活圈作为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生产生活功能协同互进、保持全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方向。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处于迈向更高质量、迈上新台阶的发展阶段,推进首都一小时美好生活圈建设,不仅能满足首都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且是带动环京地区发展的重要选择,对打造新型首都圈、塑造大国首都宜居形象、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首都一小时美好生活圈建设必须以打造世界级优质生活圈为总目标,以提升生活品质和宜居环境为核心内容,补短板、抓重点,着力推进一小时优质生活休闲圈、一小时优质生活保障圈、一小时优质公共服务圈三大功能圈层建设,积极改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空间组织,持续提高区域交通效率,全面打造交通联系便捷化、就业生活便利化、休闲服务方便化的生态优美、生活美好、通勤便捷的世界级优质生活圈,有力推动大国首都宜居形象塑造和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一是要以满足首都及周边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以提升生活环境品质为先行方向。三是要以完善生活休闲、生活保障、公共服务三大功能圈建设为重要途径。四是要以提升区域交通效率、发展品质交通为基本支撑。

  • 以北京“新两翼”强功能为重点增强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

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中都承担着重要使命。经过几年的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已经全面形成,发展基础不断得到夯实,进入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新阶段。未来一段时期,要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处理好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与雄安新区的关系,“两翼”要协同发力,以强功能为重点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

雄安新区要以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为战略目标,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加快承接在京央企总部、高校、医院等疏解,大力夯实城市功能,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优势,增强与北京市中心城区的连接与分工合作,优先配置教育、医疗、文化等功能,提高副中心的承载能力和吸引力;同时,处理好与北三县的关系,坚持四个统一,推动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廊坊北三县延伸和布局。

  • 以三大领域合作再突破为重点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

尽管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重点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但离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建议围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等战略需要,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市场一体化等方面实现战略突破,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再强化”,打造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多层次轨道上的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为中心,以市域(郊)铁路为重点织密从北京西、北京站、北京南、北京北、北京朝阳、北京丰台始发,辐射环京地区的日常通勤网络,强化公交化运营,积极推动在沿轨道线大站要站承接北京部分非首都功能“集聚式疏解”。织密城际铁路和高铁网络,加快城际铁路建设,强化与高铁、市域铁路、城市地铁衔接,强化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专用道建设,强化空港、陆港、海港口岸互通联运能力,不断降低京津冀地区流通成本,进而促进生产降成本和消费能级提升,实现多式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先行示范。

二是聚焦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再深化”,打造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试验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发挥北京科技资源创新多层次优势,针对当前创新成果转移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行政区壁垒难题,探索更精准推动北京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科技资源向市域外围、环京地区、天津、河北地区梯度转化的路径,分类探索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京郊模式”“环京模式”“京津模式”“京冀模式”“京津冀模式”“京郊冀模式”等,为全国中心城市协同周边地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撑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可复制经验。

三是聚焦区域营商环境“再升级”,以市场一体化牵引区域一体化。分类有序破解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隐性壁垒。逐步推进区域市场的政策、标准、制度统一,推进京津冀地区质量、标准、计量、商标、专利等领域规则的统一和互认,构建跨区域的统一市场准入服务系统。制定推进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一体化配置的实施方案。大力破除制约数据开放共享的体制机制瓶颈和部门间、地区间、行业间、市场间的数据要素流动壁垒。突出市场功能导向完善高标准流通体系、信息交互渠道与交易平台,加强基础设施之间的融合、联通、对接,形成协同高效的市场基础设施网络。

  • 以发挥三地比较优势、塑造各自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优化京津冀功能布局

北京要持续增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首都核心功能。特别是在继续深化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地位,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领域,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高地,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转化,协同发展高精尖产业。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未来科学城等平台,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强与津冀地区的产业链协作,通过探索研发总部在北京、生产制造在外埠的模式,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天津要努力实现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发挥天津作为北方重要港口城市的地理优势,构建以天津港为核心的现代供应链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高端制造业,吸引北京及全球优质资源聚集,提升天津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依托滨海新区、天津自贸区以及与北京共建的产业园区,加速高科技项目孵化和产业化进程。加强与北京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在京冀地区的转化与应用,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天津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投资入驻。

河北要对接京津、服务京津,全面推进“三区一基地”建设。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新机遇,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持续深化与京津对接合作,全面落实“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全面构建“一环、两通道、多节点”商贸物流空间格局,加快建成石家庄、保定、邯郸、秦皇岛、沧州、唐山全国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全力打造唐山、石家庄、雄安新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进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建设。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推进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区域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县城扩容共建,推进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实施京津保生态过渡带、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加强环境污染协同治理,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

(责任编辑 许小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