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武汉加快推进碳金融市场建设

《中国金融》|武汉加快推进碳金融市场建设
2024年04月09日 11:38 媒体滚动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转自:中国金融杂志

导读:碳市场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工具,推动碳金融市场加快发展是碳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管妮娜「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7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碳市场是减缓气候变化、引导经济低碳转型、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工具,推动碳金融市场加快发展是碳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年来,武汉积极推进碳市场建设,湖北试点碳市场先行先试的经验为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落户武汉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武汉以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碳登)为依托,高质量保障了全国碳市场的平稳运行,武汉推进碳金融市场建设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中碳登为武汉推进碳金融市场建设奠定基础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中碳登落户武汉。自此,武汉拥有了首家国家级金融市场平台。自落户武汉以来,中碳登着力提升系统功能,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保持了全国碳市场上线以来服务“零中断”,以高标准保障了全国碳市场安全平稳运行。在登记结算方面,中碳登全面覆盖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2021年度、2022年度)发电行业200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的账户开立与登记,单年登记发放的配额数远超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碳市场;建立多银行结算渠道和多方对账机制,与上海清算所合作开展全国碳交易的资金清结算服务,与18家全国及地方性银行合作,两年多来累计清算超过220亿元,确保了清结算工作安全高效。在履约清缴方面,中碳登合规高效的业务流程支撑各省份数据核定当日即完成省级配额和履约通知书发放工作,且于企业提交申请当日即完成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消清缴登记;发挥大数据优势,实时跟踪履约进展,预警业务风险,与各级各地生态主管部门合作,协助首次参与碳市场地区、边远地区和履约困难地区完成配额清缴,支持全国碳市场实现第一个、第二个履约周期均超过99%的履约率,保障了配额清缴工作的高效完成。

武汉推进碳金融市场建设的初步成效

建立健全碳金融市场相关实施方案和制度机制。中碳登研究编制了碳排放权质押业务、托管业务的相关实施方案,厘清了碳排放权质押的环节和流程,支持金融机构在碳金融领域积极创新,进一步完善碳金融相关制度设计。同时,中碳登承担了碳减排支持工具认证评级机制的建设任务,在科学核算碳减排数据、识别绿色项目、评估气候变化风险等方面开展系统工作,助力碳减排支持工具更加稳步有序地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提供精准支持。

探索完善碳定价机制。中碳登联合中债登、上海清算所、农业银行编制发布了“中债—中国碳排放配额现货综合价格指数”“上海清算所—中国碳排放权配额现货挂牌协议价格指数”“农银全国碳排放权质押价格指数”,并进一步丰富指数类型和功能,创新开展碳定价指数编制,着力完善碳定价体系。

推动碳金融市场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机制体系进一步健全。一是推进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碳市场清算平台建设,积极申设并推动武汉碳清算所落地,以期构建完整的碳配额资金清算监管链条。二是推进碳金融集聚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金融试点政策支持,申报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全国首个碳金融聚集示范楼宇,加强碳金融产业链招商。

推进碳金融产品创新和品种多元化。一是探索开展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业务,助推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发放全国首笔在中碳登备案的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推动汉口银行、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发放系统首笔在中碳登备案的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二是探索开展碳债券业务,推动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发行湖北省首单碳中和债券。三是创新开展碳金融衍生产品业务试点,促成碳配额托管业务落地,开发碳现货远期交易产品。四是打造个人碳账户,指导汉口银行开展武汉地区个人碳账户·绿色信用卡试点,为个人参与碳市场探索经验。

推动碳金融市场实现产投融合。中碳登创新“互联网+产业+绿色金融”模式,参与搭建湖北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鄂绿通”),畅通地方特色绿色产业相关主体与金融机构对接渠道。目前“鄂绿通”入驻金融机构达51家,有融资需求项目达413个,平台助力361个项目完成融资,已实现融资总额1061.8亿元。同时,中碳登参与了武汉碳达峰基金的设立及对接工作。在金融资本对接上,推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完成出资32亿元;在产业资本对接上,与近50家央企、国企、国内外上市公司对接,并促成相关企业出资。目前武汉碳达峰基金已储备项目120余个,总投资额超100亿元。

武汉加快推进碳金融市场建设的对策建议

持续深化碳市场顶层制度建设,为碳金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是深化碳市场法律制度建设。以中碳登为依托,推动完善碳交易方面的法律制度,进一步明确涉碳资产的法律属性和金融属性,为全国碳配额分配、交易和监管提供法律依据。二是深化碳市场规则制度建设。推动出台涵盖碳配额分配方案、交易标准、注册登记、监测与核查、信息披露、审计、履约、监管等方面的更加统一的规则,推动各区域碳市场在交易规则、监管规则上衔接和互认,健全相关制度体系。三是完善试点碳市场顶层设计。武汉要继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优化碳市场支持政策和监督规则,加强碳市场配额总量设定方式、碳市场覆盖范围、配额分配模式和方法、市场参与主体结构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完善碳交易数据质量管理及风险防控体系,助力全国碳市场深化发展。

持续加强碳金融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进一步健全碳金融市场相关功能平台。持续高水平建设中碳登,探索打造碳市场现货及衍生品清算基础平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实施支持平台以及气候投融资市场定价基准形成平台,有效支撑全国碳市场发展。二是着力打造中碳登核心平台。支持中碳登高标准推进系统建设,持续优化注册登记流程,健全多渠道银行结算体系;支持引入战略投资者,规范治理结构,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探索建立企业碳核算账户,构建碳金融统计制度,完善分配、交易、核查等制度,做大做强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平台,为全国碳市场深化发展夯实基础。三是推动武汉碳清算所加快落地。支持尽早设立碳市场资金清算机构,进一步提升碳市场资金交收效率和清算准确性,保障资金流动性和全链条交易安全性,为全国碳市场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持续丰富碳金融产品供给,加大创新力度。一是支持在武汉的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碳交易资金清结算、碳资产保值增值、碳资产质押融资、碳交易撮合等碳金融相关服务。二是支持在武汉的金融机构持续探索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模式。引导金融机构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碳金融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和推广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探索开展碳金融结构性存款、碳保函、碳票据、附加碳收益绿色债券、低碳信用卡、碳资产托管、碳保险等业务,研究和探索推出更加市场化的碳金融衍生产品(如碳期货、碳期权等),探索碳远期、碳指数等碳交易产品和碳金融工具,力争在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上形成特色、作出示范。

(责任编辑 张黎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