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李军 陈得文:打造银行科技金融服务新生态

《中国金融》|李军 陈得文:打造银行科技金融服务新生态
2024年03月14日 15:33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金融杂志

C

nfinance

编者按

令人瞩目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并从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和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本刊特别开辟“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专栏,约请金融业人士深入探讨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金融支撑。

作者|李军 陈得文「招商银行合肥分行,李军系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5期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位列“五篇大文章”之首,承载着激发经济主体科技创新活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的时代使命。商业银行作为科技金融的主要践行者,更应该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快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围绕“科技—产业—金融”现代产业演进逻辑,积极探索打造高质量服务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金融新生态。

理解科技金融,树立生态服务理念

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首次提出“科技金融”概念以来,科技金融从为科技企业提供点对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逐渐拓展为促进“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并协同发展的金融服务生态。在构建科技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科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的深度耦合、创新、裂变与集聚。作为实体经济血液,科技金融承载着整合各种要素资源的新内涵、新使命。首先,产业链是科技企业发展的土壤,沿着现代产业链发展脉络,激发核心企业、创新孵化主体、上下游企业等产业链微观主体整体活力与竞争力,是科技金融必须锻造的重要能力。其次,创新是科技企业发展的基因,遵循创新的客观规律,打造基于知识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商业化应用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是做好科技金融的内在要求。再次,人才是科技企业发展的基础,为企业高管、科研人员、骨干员工等提供专业化个人金融服务,解决其融资、财富管理等个性化需求是科技金融的重要使命。最后,资金链是科技企业生产经营的纽带,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资金流、投资链等场景,提供专业化、全流程的财资管理和融资产品是科技金融发展的基本职责。

当前,不少地方积极探索科技企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例如,合肥、苏州等地区相继推出了“基金+产业+园区”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围绕当地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以产业基金为牵引,以产业园区为运营和聚集平台,发挥科技金融生态服务优势,加快推动产业链整合,实现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四链一化”打造金融服务生态

积极融入产业链,提升产业链金融服务能力。商业银行应跳出传统经营思维,将自己摆放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主动参与产业链竞争能力培育与完善。一是加强资源整合,增强平台化服务能力。当前,国内主要商业银行普遍具备一定的行业认知水平、庞大的客群基础和专业化服务能力,可以整合各类优势资源,搭建行业交流、产业招商、项目推介、股权资金对接等互动交流平台,为核心企业、创新孵化主体、地方政府等产业链建设的参与方提供优质渠道服务和信息中介服务。二是提升行业专营能力,做好产业链金融服务。持续提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研判能力,提升将行业认知内化为金融服务能力的效率。例如,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可以围绕产业链核心企业,优化风险审批和业务叙做流程,做大供应链金融,将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拓展至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主体;可以围绕产业链优化升级,发挥行业金融优势,做好产业转移升级中并购贷款、项目贷款、股权融资撮合、企业上市辅导、跨境业务等综合化金融服务。

深度融合创新链,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现阶段商业银行服务科技创新的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营理念上仍以成熟型企业为主,风险识别上侧重于企业过往经营数据及抵质押物背书,产品设计上局限于利息收入等债务性工具。针对科技企业普遍具有的迭代快、体量小、资产轻、专业性强等属性,商业银行可以从创新孵化、企业初创期到成长期、成熟期的全链条中寻找突破口,发挥“商行+投行”一体化服务优势,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从经营理念上看,应前置创新主体服务,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研发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合作,借助客群优势和信息优势,搭建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路演、组织项目推介会等形式,积极为创新孵化、初创期企业等创新主体引入PE/VC、地方产业基金等股权资金支持。从风险识别上看,应更多关注企业未来价值和核心人才价值,充分发挥行业专业经营优势,根据科技企业不同成长阶段,挖掘供应链结算数据、股权投资数据、多维科创属性大数据等资源,探索建立科技企业资质评分模型矩阵,精确识别企业真实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对风险管理的干扰,提高风险溢价能力。从产品设计上看,应坚持收益与风险匹配原则,在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基础上,优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积极探索“贷款+期权”“贷款+外部直投”“商行+投行”等模式,加快科技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精特新贷款、PE/VC贷款等融资产品创新。

持续优化资金链,完善一站式融资服务方案。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科技企业可能出现的资金断点和堵点等问题,商业银行应聚焦债务型融资、股权型融资、战略投资等重点融资场景,拓宽服务边界、创新融资产品,不断提升一站式金融服务能力。对于初创期企业,可以根据行业赛道、产品属性、股东背景等标签做好客户画像,从GP/LP客户资源库中为初创企业精准匹配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战略投资者等资源,并做好引荐对接;对于成长和发展期企业,在积极做好股权资金撮合的同时,应加快优化授信审批方案,通过挖掘数据资源等方式,转变由于数据资源不足而过于重视企业过往经营业绩的传统审批思路,更多基于企业未来成长价值创新融资产品,提供“风投+信贷”相结合的投贷联动服务以及数据化融资产品;对于成熟期企业,重点做好项目贷款、并购贷款、跨境融资、资产证券化等产品的服务质效,提高产品匹配性。

主动对接人才链,持续增强陪伴式金融服务能力。要发挥商业银行公司业务与零售业务联动的综合优势,在积极做好科技企业主体金融服务的同时,将银行优质服务延展至企业每位员工,为他们提供财富管理、薪酬福利、价值认同卡等特色团体金融服务,提升员工价值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还可以为企业高管群体提供财富规划、风险隔离与家族信托等个性化、专业化的私人服务。

不断提升数字化能力,助力企业数字化建设。科技企业在生产经营、业财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强的数字化建设需求,但受制于资金实力紧张、人员短缺等现状,不少科技企业对内部管理数字化建设望而却步。商业银行可以发挥科技金融优势,为企业开发财资管理系统、人资信息系统、股权投资系统等数字化平台,帮助企业理顺内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例如,面向企业普遍具有的财资管理数字化和业财融合数字化转型需求,可以打造数字化服务“整车交付”的财资管理类产品服务,从初创期的财资管理到成长期的业财融合,再到成熟期的司库体系建设,精准满足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需求;面向科技企业普遍具有的人事管理、薪酬管理和费控管理等数字化管理需求,可以打通企业ERP系统,打造集员工入职、调离、考勤、算薪、费控、福利等为一体的薪酬福利平台,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效率。

完善机制设计,推动科技金融发展

一是积极融入发展战略,植入科技金融文化。科技金融是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4.9万家增加至2022年的33万家,增长了5.7倍。这些企业主体的蓬勃发展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客户结构调整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商业银行要强化使命担当,从战略层面做好科技金融发展规划,明确科技金融的目标愿景、实施路径、保障措施等制度安排。同时,要认识到科技金融所需要的企业文化特别是风险文化、管理文化、价值理念可能与传统追求短期业绩、垒大户、重规模的文化理念存在一定的冲突,有必要围绕科技企业发展生态系统,加快培育适合创新和科技企业发展的商业银行文化。

二是强化组织推动,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科技企业在资产结构、经营风险、金融需求等方面与传统企业差异较大,商业银行只有从专业性上下狠功夫,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思路,才能抓好科技金融战略执行落地。围绕“四链一化”生态,商业银行可以探索建立专门队伍、专门产品、专门政策、专门机构、专门考评、专门流程的“六专”组织架构和作战阵型来加快建立科技金融服务生态。要注重培养一支懂科技、懂产业、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有条件的机构可以参考普惠金融做法,成立专门的科技金融管理部门和经营团队,统筹科技金融客群管理、产品创新及客户经营;要围绕科技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加强业务部门与风险部门协同,做好产品创新与迭代,提高产品适配性;建立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的专门管理制度,从长期收益覆盖长期风险的角度,制定专门考核制度,将激励约束和尽职免责落到实处。

三是完善风控机制,促进科技金融长效发展。要加强行业研究和重点产业链图谱梳理,提升行业认知能力,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客户需求共性与风险溢价之间的动态平衡,实现市场拓展与风险管理的同频共振。在风险管理方面,业务部门与风险部门既要守土有责,坚守底线,也要加强协同,抓住科技企业发展规律,做好企业当下与未来价值的风险识别与评估。要高度重视数字化工具运用,将人工智能、量化模型等相关技术纳入贷前风险研判、贷中风险监测、贷后风险管理,拓宽风控边界,提升风控效率;要加大人工智能等科技资源研发投入,拓宽信息来源,挖掘数字资源潜力,持续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同时,业务部门对出现风险可疑或明显改善信号的关键信息要及时响应,做好跟踪判断,并加强与风险部门交流,不断优化风控模型。

四是加强开放融合,打造服务科技金融发展同心力。构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需要产业方、资金方、政府部门、第三方平台等各部门共同参与,协同发力。商业银行要主动作为,发挥好桥梁与连接器的作用,积极搭建科技金融业务联动平台,深化与政府、科技企业、研究机构、第三方机构等多方合作,打通前中后台数据资源,建设科技企业、项目、产品、GP/LP、产业链图谱等数据库,提升信息共享和服务半径,提升业务撮合质效,减少产业链、创新链与金融资源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上下一盘棋系统推动科技金融发展。

(责任编辑 张晓哲)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科技企业 李军 中国金融 现代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
  • 03-18 星宸科技 301536 --
  • 03-15 平安电工 001359 17.39
  • 03-13 戈碧迦 835438 10
  • 03-11 骏鼎达 301538 55.8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