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消金第二大股东股权再遭司法冻结 至今仍因征信问题频收投诉

幸福消金第二大股东股权再遭司法冻结 至今仍因征信问题频收投诉
2024年06月25日 19:49 市场资讯

  来源:中科财经

  消金新规落地,幸福消金注册资本未达10亿元门槛,除第一大股东张家口银行外,余下两位股东股权处于被冻结、被质押状态

  近日,河北幸福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幸福消金”)第二股东神州优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州优车”)持有的2.5亿股权再遭司法冻结,冻结期限至2027年5月16日。幸福消金第三大股东蓝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鲸控股”)所持有的8700万股权亦处于全部出质状态。

  公开资料显示,幸福消金成立于2017年6月,注册资本为6.37亿元。幸福消金有三位股东,分别为张家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家口银行”)、神州优车、蓝鲸控股,持股比例分别为47.1%、39.25%、13.65%。

  今年4月18日,《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落地。《管理办法》要求,将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从3亿元提高至10亿元,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要求由不低于30%提高至不低于50%。幸福消金的注册资本及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要求或未能达到准入门槛。实际上,关于存量消费金融公司是否需进行同步调整,仍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记者注意到,幸福消金至今仍频繁因虚假征信问题遭到用户投诉。早在2022年“3.15”期间,幸福消金就因为征信问题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向记者表示, 此类虚假征信问题可能涉及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匹配错误、第三方数据共享问题以及用户身份信息被滥用等。

  过半股权处于冻结、质押状态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神州优车持有幸福消金2.5亿股权再遭司法冻结,冻结期限为2024年5月17日至2027年5月16日。2020年4月,神州优车向北京智百扬广告有限公司出质所持幸福消金的全部股权,目前仍显示为有效状态。同时,神州优车亦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企查查官网显示,神州优车被执行总金额达33亿元。

  2018年8月,蓝鲸控股向家银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出质所持幸福消金8700万股权,目前该笔股权质押仍处于有效状态。与神州优车相似的是,蓝鲸控股亦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

  幸福消金注册资本为6.37亿元,在31家持牌消金公司中排名第25位。《管理办法》要求,将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从3亿元提高至10亿元,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要求由不低于30%提高至不低于50%。幸福消金的注册资本及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要求或未能达到准入门槛。另外,《管理办法》还提到,金融机构作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应当具备具有5年以上消费金融领域的经营经验、最近1个会计年度末总资产不低于50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等条件。记者注意到,2023年,张家口银行的总资产为3417.28亿元,同比增长7.24%。

  实际上,关于存量消费金融公司是否需要同步调整,存在不确定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管理办法》答记者问时表示,对于征求意见涉及有关条款的解释说明和过渡期安排等,如行政许可工作衔接、实收资本达标时间、担保增信贷款占比压降期限、“咨询”“代理”业务范围等,拟在《管理办法》配套通知文件中作出详细规定和说明。

  尽管配套通知文件尚未出台,但《管理办法》落地后,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先后披露增资计划,谋求合规化发展。

  征信问题频遭投诉

  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显示,幸福消金总投诉量达3076条,主要涉及的投诉内容包括征信问题、暴力催收等。根据幸福消金发布的2023年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报告,2023年,公司全量投诉198件,其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转办投诉181件,自收投诉17件。投诉业务类型前四位分别为:贷后催收类105件、息费问题类48件、协商还款类34件、征信记录类11件。

  记者梳理相关投诉发现,不少投诉人在查看征信报告时意外发现一条关于幸福消金的贷款信息。“2021年3月9日,河北幸福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为其他个人消费贷款授信,额度长期有效,可循环使用”。截至2024年5月,信用额度6150元(人民币),余额为0,当前无逾期。投诉人多表示,从未使用过幸福消金的贷款产品。实际上,幸福消金大部分的投诉内容均为类似的征信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2年“3.15”期间,幸福消金就因为征信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为何用户没有发生实质性贷款,却会莫名其妙上征信?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从投诉内容来看,许多用户表示从未在幸福消金平台有过借贷行为,但征信报告上却出现了相关贷款信息。这很可能是用户的身份信息被不法分子盗用,进而在幸福消金或其他平台上进行了贷款操作。部分用户可能是在与幸福消金合作的第三方借款平台借款时,出现了循环额度授信的情况,这可能导致用户的征信报告上出现了与幸福消金相关的贷款信息。另外,也有可能是消费金融公司在贷款审核过程中,对客户身份真实性的审核不够严格,导致了一些“被贷款”的情况出现。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亦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莫名其妙上征信的背后,牵扯到相关金融机构究竟如何获取到客户信息的问题,具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相关金融机构身份审核不严、风控举措形同虚设,致使出现“被贷款”等身份冒用情形;二是如今持牌消费金融与导流方合作广泛,且存在信息一键授权、层层嵌套合作的情形,不排除是用户在其他贷款需求中被引导落入层层嵌套的信息系统,致使个人信息泄露。这种虚假征信有可能会影响到用户今后的授信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对房贷申请要求比较严格的银行中,可能会由于相关因素拒绝用户授信。

  “这种虚假征信会对用户产生带来影响可能包括用户的征信报告上出现了虚假的贷款信息,会对其信用记录造成损害,这可能导致用户在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或信用卡时受阻。除了金融方面的影响,这种虚假征信还可能影响用户在租房、求职、购买保险等方面的权益。用户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征信报告上出现了不实信息而感到焦虑和不安,对其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袁帅进一步补充分析道。

  支培元还表示,建议用户主动与幸福消金取得联系,核实贷款信息的真实性,并向征信机构提交异议申请,以便及时纠正错误信息。同时,用户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防范潜在的身份盗用风险。对于幸福消金而言,应立即开展内部调查,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同时加强与用户的沟通,积极解决用户的合理诉求。针对此类事件,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对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力度,确保用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同时,金融机构也应加强自律管理,提高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金融服务。

  截至2023年末,幸福消金总资产达114.22亿元,同比增长16.74%;总负债101.78亿元,同比增长16.49%;营业收入9.12亿元,同比增长24.27%;净利润1.97亿元, 同比增长6.13%。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和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分别达到12087亿元和11534亿元,同比增长36.7%和38.2%。如今消费金融行业业绩不断分化,马太效应明显,幸福消金或仍面临不小的发展压力。

  针对幸福消金股权、增资以及征信等问题,记者致函幸福消金,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琳琳

征信 神州优车 贷款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