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银行深陷高管“落马”旋涡!民生银行合肥分行孔庆龙有望掌舵,涉房贷款不良率激增47倍,A股IPO七年无果

徽商银行深陷高管“落马”旋涡!民生银行合肥分行孔庆龙有望掌舵,涉房贷款不良率激增47倍,A股IPO七年无果
2023年01月13日 17:50 市场资讯

  原标题:万亿H股城商行一哥深陷高管“落马”旋涡!“75后”民生银行合肥分行孔庆龙有望掌舵,涉房贷款不良率激增47倍,A股IPO七年无果

  文|韩梦霄

  徽商银行大事不断!

  2023年伊始,H股城商行“一哥”徽商银行大事不断!一方面,“75后”民生银行合肥分行行长孔庆龙有望出任新行长;另一方面,日前该行又有高管被查。

  1月10日,据安徽省纪委监委通报,徽商银行原副行长高广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值得一提的是,据《今日城商行》梳理,徽商银行重组后共迎来5任董事长,目前3任皆已“落马”。

  除此,饱受高层动荡困扰的徽商银行,经营状况也喜忧参半。

  “75后”民生银行合肥分行行长孔庆龙有望掌舵

  开年仅有半旬,徽商银行“大事”不断。

  《今日城商行》综合多方面消息获悉,该行即将迎来新任行长。

  12月21日,徽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行长张仁付因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已辞任该行相关职务,同时,徽商银行还表示,现正物色合适的继任人选。

  目前,有媒体报道称,现任民生银行合肥分行行长孔庆龙近期接受安徽省委组织部门考察。

  据了解,孔庆龙系“75后”,现年46岁,2000年起进入金融行业工作,先后从事投资银行、证券研究、证券投资、固定收益、机构业务、经纪业务、资产管理、跨境投融资、财富管理、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等。

  公开信息显示,孔庆龙曾任中国民族证券(现名方正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后升任公司副总裁、保荐业务负责人。进入商业银行系统后,又先后担任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民生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等职,后出任民生银行合肥分行行长,兼具对公、零售及分行管理经验。

  供职24年,

  徽商银行原副行长高广成被查

  虽然即将迎来新任行长,但徽商银行的烦恼不断。不仅深陷高管“落马”旋涡,还刮起了“辞职风”。

  1月10日,安徽纪检监察网发布的公告显示: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委员、副主任高广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公开信息显示,高广成出生于1964年1月,毕业于安徽财贸学院(现安徽财经大学)工业财务会计专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注册会计师、高级经济师。

  从简历看,高广成供职城商行超过24年。1997年2月起,高广成加入合肥城市合作银行(后更名为合肥市商业银行),并在徽商银行成立后任该行合肥分行行长,后陆续升任该行总行副行长、总行常务副行长。

  直至2021年5月,高广成因工作调动赴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同年10月被安徽银保监局核准其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的任职资格,就任不到两年便被查处。

  值得注意的是,不到一周前,徽商银行前任董事长吴学民被提起公诉。与高广成相同的是,吴学民调任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董事长前,落脚之地也是徽商银行。

  据梳理,徽商银行重组后“掌舵人”之座5次易主。目前,除了第二任及现任董事长“幸免”外,其余3位董事长皆已“落马”。

  2022年5月,徽商银行首任董事长戴荷娣因犯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一审判决有期徒刑12年。时隔仅半年,该行第三任董事长李宏鸣由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通报正在接受安徽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除了三任董事长先后“落马”,徽商银行被查的管理层人士还包括原总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吴耘、行长助理夏敏、合肥分行行长何涛及蚌埠分行行长陈缙等。

  徽商银行深陷高管“落马”旋涡之外,近年,该行领导班子还刮起了“辞职风”。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2022年,徽商银行由于不同原因辞去相关职务的高管总计13位。分别是2019年的4位、2020年的2位、2021年的3位及2022年的4位。

  总资产破1.5万亿

  涉房贷款不良率两年激增47倍

  饱受高层动荡困扰的徽商银行,经营状况也喜忧参半。

  近期,徽商银行发布了2022年三季度经营情况。报告显示,三季度业绩持续向好。截至今年9月末,徽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1.5万亿大关,实现15758.7亿元,较年初增长13.89%;负债总额14531.15亿元,较年初增长14.23%。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17.16亿元,同比增长23.83%,接近去年全年的利润水平。

  但业绩改善的同时,徽商银行的资产质量仍值得关注。根据此前发布的半年报来看,截至6月末,徽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15.8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6%,实现了不良的“双降”。不过,其中其他地区不良贷款率依然保持在6.53%。

  据悉,徽商银行从原包商银行手中承接4家异地分行,因此,包商银行的遗留问题也成为徽商银行一大难解之题。这4家异地分行分别是:北京分行、深圳分行、成都分行、宁波分行。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应高于5%,而徽商银行部分异地分行接近7%,异地分行不良贷过高将给整个银行不良带来压力。

  除此,徽商银行房地产风险值得关注。半年报显示,不良贷款金额占比排名前三的对公业务分别是制造业、商业及服务业、房地产业,分别为46.96亿元、23.5亿元、10.14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6.23%、2.99%、3.28%。其中房地产业务不良贷款率增长最多,较2020年末的0.07%增长了约47倍。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监管政策的压力下,后续的房地产业务不良风险还将持续爆发。

  股权纷纠难解

  回A之路漫长又崎岖

  受诸多负面因素影响,徽商银行的回A计划一再“搁浅”。其中,就不得不提及徽商银行与其大股东中静系多年的爱恨纠葛。

  2007年,杉杉集团联手中静系,通过双方共同持股的中静四海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中静四海”)入股徽商银行。并在2008年及2011年,中静四海及中静新华先后通过增资、受让方式增持徽商银行股权。

  2013年,中静新华成为徽商银行最大股东,合计控制约16.26%的股权。此后,中静系便与徽商银行管理层多次就回归A股、分红分配方案、利润分配方案等发生“争执”,导致徽商银行迟迟无法回A。

  在中静系多次与徽商银行发生摩擦后,2019年8月,中静新华决定将其持有的全部徽商银行股份以121.5亿元的总价转让给杉杉集团。

  这笔股权转让在一年后突生变故。2020年7月,中静新华和杉杉集团先后发布公告,互指对方违约在先,致使股份转让迟迟未能交割完毕。

  不过,这并不妨碍“中静系”再寻买家。2021年11月9日,中静新华披露,公司拟向正威国际集团(下称“正威集团”)出售所持徽商银行约19.77亿股份,交易作价160亿元。比2019年约定转售给杉杉控股的交易额高出近40亿。

  公开资料显示,正威集团成立于2011年9月2日,注册资本70亿元。是由产业经济发展起来的以新一代电子信息和新材料完整产业链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集团,在金属新材料领域位列世界第一。正威集团的实控人就是有着“世界铜王”之称的安徽首富王文银。

  根据徽商银行2022年半年报,截至报告期末,上述股份暂未完成交付。徽商银行披露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中静系仍在其中,合计持有约19.77亿股股份,持股比例约14.23%。

  据了解,徽商银行于2015年提交了上交所IPO的申请,期间经历了3次延长、2次中止、1次终止。直至2021年5月该行仍在上市辅导阶段。

  (今日农商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琳琳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8 格力博 301260 --
  • 01-18 凌玮科技 301373 --
  • 01-16 信达证券 601059 8.25
  • 01-16 保丽洁 832802 7.95
  • 01-13 江瀚新材 603281 35.59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