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金融,就是早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

刘润:金融,就是早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
2022年12月27日 11:09 市场资讯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1766篇原创文章

  最近,我和建设银行有一些近距离的深入接触。三个小时、三个小时的开会。开了好多次。还受邀参加了“双子星APP”发布会。有些从来没有过的感悟。

  “传统银行”这四个字,自带一些“创新者”居高临下、盖棺定论的偏见。当我们说你是“传统银行”时,就是在说你效率低下、不思创新。不允许反驳。

  我们看到的创新,都很光鲜,都很绚烂。就像巴黎夜空,那最璀璨夺目的烟花。但是,真正支撑梦幻巴黎日复一日运行的,不是节日的烟花,而是那么平凡、但一刻也不能停止运行的下水道系统。你看不到它,但是它服务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喜乐,整个巴黎的繁华。

  发布会上,有几个故事特别触动我。分享给你。也许你会和我一样,对“传统银行”这四个字,从此有些不一样的看法。

  第一个故事,有关住房租赁。

  1998年大学毕业,我坐着绿皮火车到北京寻找梦想(当时南京到北京火车17个小时)。曾经梦想仗剑走天涯,但房子太贵打破了原计划。租不起。远一点?还是租不起。再远一点?还是租不起。我从北京一路向东,向东,向东,最后在当时的通县(今天的通州区),和同事们合租了一套小房子。

  从此,我开始每天,从“京通快速”进京。我开始每天,看到牌子“北京欢迎您”。这句话,后来成了奥运口号。进北京后,再换地铁。上班1.5小时,下班1.5小时。

  近则贵;远则费时。

  那能找到比较“平衡”的吗?如果运气好,可以。但几个月后,房东可能会突然让你搬走。为什么?因为他觉得价格太“平衡”了(A.K.A:便宜了)。你身心疲惫,咬咬牙决定自己买房算了,然后使劲翻了翻六个钱包 …… 算了,还是接着租吧。年轻人的梦想,就这样,被囚禁在了一套房子里。

  怎么办?

  建行同学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

  我们都知道,解决这个问题的终极方法,是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房子。但是,这在短期内不现实。短期之内,在有实力买房之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让年轻人可以找到满意的“长租”。直到,他们买得起人生第一套房。

  但是,市场上符合年轻人需求(职住平衡)的长租,非常少。为什么?因为卖房很赚钱,出租不赚钱。所以,很多这类房产,只卖不租。

  1998年我在北京时,报纸头条大概是这种画风:《房价太高:30万,只能买到5环外!》。当时,觉得5环不可思议。今天,觉得30万不可思议。过去二十年(1999-2021),中国房地产价格涨了几十倍。而同时,把房子出租的租金回报率,却不到2%。这就是:卖房很赚钱,出租不赚钱。

  这就像,卖鹅很挣钱,下蛋不挣钱。这时,你一定会很自然地只会关心鹅的买进卖出,而懒得研究下蛋这件事。因为卖鹅很挣钱,所以懒得让鹅下蛋;因为卖房很挣钱,所以懒得把房出租。所以,大量符合年轻人需求的房产即便闲置,都没有进入出租市场。他们只卖不租。

  那怎么办呢?

  这就是我们“传统银行”发挥整合资源方面优势的时候了。

  我们承接社会上的闲置资产,改造成长租公寓,投向市场,让年轻人“长租即长住,长住即安家”。然后再用金融的工具,把成熟运转的租住项目包装成住房公募REITs,既完成项目本身资金链条的循环,也促进全社会投资者和生态链各方共同参与。

  这张照片,是广州市北山村的一个城中村。这个城中村,以前不长这样。我们和北山村的村民,签署了10年以上的租赁协议后,把它改造成了长租公寓,也就是现在这样。这个长租公寓,叫“梦享社区”(Dream Land)。

  这个外墙被刷成了灰黄色(预示着年轻人们“前途辉煌”)的梦享社区,有着2000多套房源,住着4000多位年轻人。他们月均收入7000-8000,每月交着1300-1800不等的租金。除了自己的“小窝”外,梦享社区的公共空间还有图书馆、电影院、健身房、菜地、创意空间。

  有的年轻人,在这里认识了另一半,相恋;有的年轻人,结婚生子,然后搬走;也有的年轻人在这里租了门面,甚至开始创业;而即便是一个普通工作日的下午,这里的图书馆里都坐满了人。他们都是考研的。

  真好。只是,我问建行同学,这有点,不太像银行做的事吧?这,挣钱吗?

  长租,需要大投入,长周期,细运营,最后才能挣钱。这也是大部分金融机构不愿意介入的原因。但是,国有大行的担当,就是用金融工具,创造性地解决普通人的问题。金融的作用,不仅仅是让有钱的人,变得更有钱。金融的作用,让每个普通人的梦想有杠杆。在这个过程中,普通人的痛点得到了解决,建行也获得了提供金融服务的机会。

  传统银行的特征,就是能动用最强大的金融工具。拥有最强大的金融工具,都不做这件事,那谁来做?我们的价值,就是用专业性,把这件事做到即便微利,但必须可持续,同时促进行业发展。这才是专业金融机构的价值。

  我突然很感动。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我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奋斗的样子。每一个年轻人的梦想,都是值得被认真对待的。

  第二个故事,关于普惠金融。

  润总,你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在说,金融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吗?因为如果不加管理,钱总是自动会流向风险尽量低,收益尽量高的地方。

  “锦上添花”的“锦”,是资产,可以抵押,借钱给他没有风险,所以可以“添花”,一定稳赚不赔;而“雪中送炭”的“雪”,是风险,容易冻死,借钱给他可能收不回来,所以不能“送炭”,可能血本无归。

  金融的这种“趋利避险”的本性,就像圣经里说的:凡是有的,还要赐给他,使他丰足有余;那没有的,连他有的也将从他那里被拿走。金融的这种“趋利避险”的本性,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财富集中效应。

  建行同学说,可是,金融工具的价值,不就是救人于风雪吗?大量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小微企业,终有一天会成长为巨头。小和微不是劣势,只是发展阶段。我们不应该把他们关在门外。我们应该把他们中那些,诚信经营,良好发展的识别出来,为他们燃起火堆。

  金融必须普惠,才能利众生。

  2020年1月,新冠疫情暴发。突然,武汉封城,全国暂停。

  我们知道,商业的本质是交易。交易需要沟通。一旦全国暂停,大量的商业行为就戛然而止,很多企业的收入瞬间没有了。可是,收入没有了,但成本却一直还在。就像急速奔跑的人,脚突然被绊倒,但身体还在往前冲,重重摔在地上。

  很快,大量小微企业的现金流断裂,濒临倒闭。小李的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公司解散?那员工怎么办。每一个员工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继续死撑?可钱从哪里来。抵押贷款?可是小微企业,哪有值钱东西可以抵押;借高利贷?那就是把自己身家性命赌进去了。

  这就是我们“传统银行”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建行同学说,后来小李找到了他们,知道了用建行惠懂你或者手机银行APP,可以申请小微快贷。3分钟后,15万的银行贷款,就打到了小李的账上。

  怎么做到的?

  我们是在小李的授权下,查看了他们公司的交易数据。他们购买了什么原材料,一直和什么客户做生意,有没有违约行为,是不是一直诚实守信。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区别,是有没有钱;好公司和坏公司的区别,是有没有信用。

  我们判断,小李的信用记录良好,就算没有“第二还款来源”,也可以贷款。风险不大。

  从数据中,挖掘信用;用信用判断,小微企业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只有这样,才能把真正守信的好公司,从很小的时候,就识别出来。

  3分钟放款。不良率控制在1%以下。普惠金融,其实很难。但是,我们不做,谁做?

  小李的公司靠这15万,渡过了2020年的危机。

  金融,不是来帮助钱的;金融,是来帮助人的。帮助那些值得帮助的人,即便他们身无分文。

  我们不能让守信之人,冻毙于风雪。

  第三个故事,关于同屏协助。

  建行同学说,润总,你教过家里老人用手机吗?

  我教过。越教越崩溃。按“下一步”。对,按“下一步”。父母还在犹豫。我有点不耐烦了,这么大的“下一步”三个字,为什么看不到?

  父母终于点了“下一步”。然后,下一页屏幕上,又出现了下一个“下一步”。父母再次犹豫。虽然这三个字,还是很大。

  我突然意识到,父母其实并不是“看不见”手机屏幕上的字,父母是“看不懂”这些字背后那个世界的逻辑。为什么要一直点“下一步”?然后呢?然后呢?

  我们在手机上所有的操作,其实都是基于一整套科技世界的基本公约: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账户,以在科技世界里区别于其它人;

  2)这个账户,以手机号、银行卡号、微信号,区别你是谁;

  3)下一步,是科技世界里对自己“部分行为”的确认;

  4)首页,返回,下一步,是在自己“部分行为”序列之间导航的全部选择;

  5)一旦确认,你就对你的“全部行为”负责。

  父母们是看不见“首页”,“返回”,和“下一步”这几个字吗?不是。他们是不理解这几个背后,整个科技世界的基本公约。这套公约,在他们已经退休以后才形成。他们对此一无所知,所以似懂非懂。

  整个世界都错了。整个世界都以为,适老化,就是把字变大。其实不是。适老化,是用各种方式,帮助老人真正理解科技世界背后的交互逻辑。

  虽然,这很难。

  那怎么办呢?一遍一遍地教吧。

  我们在建设银行的手机银行里,做了一个功能,叫:同屏协助。父母打电话过来问,怎么转账时,不要回答说:按照提示一步一步转啊。那些提示,都是写给年轻人看的。他们看不懂。父母打电话过来的时候,请他点开“同屏协”。然后,你就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看到父母的手机屏幕,一步一步告诉他们背后的交互逻辑是什么,该如何操作。

  学会了吗?没有,没关系。下次遇到问题,再打过来。我再教你。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耐心教了我们100遍自己吃饭。我们长大了,为什么就不能耐心教父母100遍自己用手机?

  你知道吗?听完这一段分享,我五雷轰顶。

  我买了好几个“老人手机”给父母。一个比一个字大。但是听完建行同学的分享,我才突然意识到,老人真正遇到的问题,不是字小,而是和我们不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是的。润总,这就是我说的,金融,要眼睛里有人。我们的眼里,不能是钱,不能是大楼,不能是手机。我们的眼里,必须是人,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

  这就是“传统银行”,一直坚持做的事情。我们可能看上去一点不光鲜,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大量不光鲜的事情,需要人做。

  我们不做,谁做?

  最后的话

  参加完建行的发布会,和建行聊完,我对建设银行突然刮目相看。

  住房租赁。普惠金融。同屏协还有很多,我以前没有认真关注过的事情。

  我曾对传统银行有些偏见。以前,我总是觉得传统银行很“笨拙”。但是现在,“笨拙”这两个字,在我心中突然变成了“憨厚”。

  是啊。金融,不是来帮助“钱”的。金融,是来帮助“人”的。

  金融,就是早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就是给父母买的一双保暖拖鞋;就是游子刷卡后父母收到的一条短信。帮助每个人实现生活中的小美好,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金融人本主义”吧。

  人本主义的创立者,卡尔·罗杰斯说:

当我看着这个世界时,我是悲观主义者;当我审视这世界的人们时,我是乐观主义者。

  感谢这个世界的人们。感谢“传统银行”。

  真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婉莹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6 信达证券 601059 8.25
  • 12-27 迅安科技 834950 13
  • 12-26 百利天恒 688506 24.7
  • 12-21 佰维存储 688525 13.99
  • 12-21 富乐德 301297 8.4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